淺談騎行旅遊行業之自行車租賃
距離上一篇文章已經兩個月了,我並沒有忘記自己分享淺見的初衷,只因工作繁忙精力有限而擱淺。前面談到的是我所了解的行業概況,接下來就單個主題來說。
本文我想聊聊自行車租賃。原因很簡單,因為做這行的比較多,門檻低,很多人都體驗過,可能更能夠理解。首先我這裡所涉及的租賃主要是旅遊用途,而不是通勤用途——比如城市公共自行車主要用於通勤。
先上個圖:
我不過多研究個中緣由,但是或多或少能感覺些。先主要講線下的租車場景,可以分長途跟短途,短途一般是在小景點內部或周邊,長途一般是比較熱門騎行線路。因精力有限,這裡主要舉例青海湖。
借著自行車比賽的影響跟線路本身的條件,環青海湖騎行算是國內最為熱門的騎游線路之一,不僅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騎友,也讓很多平時並不騎行的遊客參與進來。最早在提供環青海湖騎行自行車租賃的俱樂部已經有十年歷史,比如聖湖、騎兵營。這些年陸續開了很多的租車行/自行車俱樂部,多數規模不大,但也出現了像達玉那般做綜合服務大型基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西海鎮(環青海湖騎行主流出發點)有掛招牌經營的店不下30家,而競爭也相當激烈了。
一個行業在增長的時候,先入行的很多人就賺了錢,周邊人自然眼紅也加入進來。不過實際結果如何呢?我去年冬季在海南,開拓當地的租賃與騎游業務,不過很鬱悶的發現海南自行車租賃價格非常低,普通美利達24速的車子租賃價格日均30元左右。當時就想,還是青海湖好,21速都能租到60元/天。不過現在的青海湖租賃市場,已然打起了價格戰,有150元隨便騎幾天的,也有100元環湖騎5天的。
如果仔細去想,青海湖旺季主要是七八月,實際有業務的經營期也不過半年而已。一輛品牌山地自行車,加上相應的裝備,店面與維修保養費用,價格並不可能太低。不過如果是使用舊車,沒有技師維護,自家房子沒有租金,那成本倒是能夠降到很低,也能夠提供低價的自行車供租賃——但是這對消費者跟市場整體並沒有太多好處。然而,面臨競爭,有些人除了價格戰似乎別無選擇,不過也有不少人在轉變。有人開始經營摩托車租賃,有人引入了電動助力車,有人添置了雙人騎自行車,也有人主打高端自行車。
經過今年的激烈競爭,我預計會有不少商家退出自行車租賃市場,同時大家逐漸出現了差異化:會有人主打美利達自行車,有人主打捷安特,有人主打公路車,也會有人主打高端車。另外也會有部分商家轉而去做戶外裝備,或者後勤保障,或者專門組織騎游活動。不過青海這邊的互聯網滲入並不深,商家的競爭主要在線下,隨著後續網路的介入,他們也會真正開始注重品牌與服務。
當然我希望出現一個自行車租賃中心/平台,去統一規範市場,建立服務標準。這樣對於遊客有保障,對於注重服務品質的商家也是一個保障,彼此可以支持而不是惡性競爭,對於整個青海湖騎游市場也是利好。不過,國內騎游服務剛開始,標準化自然還需要時間,曾經看過千島湖騎行旅行社參與制定的騎游規範,但那對現實的影響沒多少。
海南的租賃市場與青海湖有些類似,不多敘述。現在可以講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對於自行車租賃而言,好的目標客戶可能並不是騎友,而是普通遊客。比如普通遊客並不認識什麼品牌,可能更偏向於塗裝,對於性能配置也沒有過多要求,因而更願意消費而不會討價還價;但是騎友卻會挑品牌、看性能,並且根據自己的了解去砍價。另外,我曾經去過某高校門口,某無證經營的自行車租賃點,使用的是山寨山地車,但是每天租金八九十元,旺季一周即可收回車子成本。相反租賃高端運動自行車的店,效益卻並不樂觀,而且規模越大越尷尬。
再簡單提下破風騎行APP。「租單車、去破風」的口號挺不錯,但破風app還不夠貼近線下實際,也沒有得到多少商家跟用戶的認可,也許之後會有什麼變化吧。這現象如果要深入去寫,又得是一篇文章了,所以就此打住。
騎游市場中自行車租賃其實是門檻比較低的,經過幾年的發展,漸成規模,但是整體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亟待標準與規範出現。只有市場有了規範服務有了標準,才能保障消費者的和商家雙方的利益,也利於行業的良性發展。現在而言,自行車租賃看上去很美好,其實並沒那麼樂觀。觀望的朋友們謹慎進入,等著大浪淘沙吧。
說明:本人入行不深,了解有限,主要是出於分享交流的心態把我所知的一些寫出來。畢竟對於一個剛開始發展的行業,大家都在摸索當中,如果能夠開放交流探討,對於行業與個人應該都是好事。共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