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isan T1 的意義

在智能手機炙手可熱的今天,當所有的人都相繼前後扎堆湧進來時,對於買方的我們,被動的面臨經歷各種選擇而帶來的困擾。在 Apple 之外的世界不管每個人是怎麼深度定製自己的安卓系統,但呈現出來的卻是同一張面孔,甚至你可以看見這些面孔的背後是帶著模仿者的姿態出現。但凡那些在意獨立思考或者帶著強烈專業意識的人,就會意識到這種現象帶來的弊端。假如有誰帶著批判的思維進來,以獨立的人格向所有人挑戰,不管是同行還是用戶,那麼敵對會如潮水一般撲面而來,這並是 Smartisan T1 的由此而來。

在玲琅滿目的手機品牌裡面,是什麼促使我們去購買一款手機品牌的衝動?價格?外觀?功能?品牌?還是設計?…… 等等作為無任何專業知識背景的大眾,我們無從判斷一款手機的好與差,但留給人直接判斷的第一印象卻是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是:外觀。再糟糕的手機品牌,如果外觀不怎麼丑,被購買的幾率還是有,那麼對於一款不是第一眼並能讓人產生好感的手機品牌,那我們該如何判斷?這就需要靠專業的背景組成來構建一套認知的系統、判斷。Smartisan T1 不盡如人意的銷量事實並不能代表它就不是一個好產品,反而在工業設計和軟體視覺上這是一個擁有非常獨立品格的娛樂消費電子產品。它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個手機品牌,這對於一個新手機品牌來說,既是意外也是超乎尋常的。因為在意識之中沒有人是隨意敢以非專業的背景姿態進入到一個相當成熟的產業中,並帶著批判的思維挑戰行業的傳統意識。以這種角度的理念立足,通常意味著你要去做其他人反對或者不屑的事。這是我在 Smartisan 身上看到的其他人沒有或者少有的一種產品態度。

當帶著這種強烈的批判精神做一款產品時,這就更容易從內在的產品形式形成出原創的東西出來,它直接帶來的感受就是跟其他產品差別開來,如果作為一個有經驗的消費者會很容易發現到這種差異表現在那裡。特別在我們所熟悉的使用情形下,要做到跟同類產品形成一種由質產生出一段距離,是何其困難。如,滑鼠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歷史,但似乎沒有誰會仔細研究如何把滑鼠的使用體驗與設計等結合在一起。直到 Microsoft Arc Touch Mouse 的面世,我才明白,滑鼠表面的後半分是可以利用起來以達到設計與功能體驗的改善。

對稱

Smartisan T1 的橫空出世,並沒有脫離實際問題,許多人認為它的三明治結構是在模仿 iPhone 4,用過 iPhone 4 的人當再把玩 T1 時如果作為一個專業之外的門外漢的確多少會從後者的身上再次看到那個熟悉的 iPhone 影子。T1 發布時,我也一度認為一個已經過去了 4 年的結構設計,今天還有人會去模仿,並為這種愚蠢的設計感到可笑,還有那三個醜陋不堪的實體按鍵。根據多年先從外觀判斷的經驗,主觀的意識佔據了我對一個未接手的產品產生的反面質疑。而這一切都建立在未觸摸到產品前的意識,而當真正摸到產品的那一刻,並是呈現的另一番景象,先前的所有質疑被一種前所未有的觸動推翻。有多少產品是先給人感覺奇差然後是了解、接受、震驚 …… 這個逐漸轉變態度的過程很有意思,為什麼?如果再深入推敲,你就會驚奇的發現這其實是一款優秀產品本身不受市場左右而是在獨立思考下推行出來的設計在牽引你。這不經讓我想起了史蒂夫·喬布斯在世時說過時尚與藝術的區別:首先看上去漂亮,然後醜陋的是時尚、相反看上去醜陋,隨後漂亮的是藝術。

在今天的商業環境下,我們做的任何事似乎都會帶著濃濃的功利氣息,做一款產品如此,你會不自覺的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對同競爭產品的短處、寫一篇文章也如此,你會帶著強烈的個人感情或者背景知識痛批某某人、事 …… 甚至糟糕的結果會一度引來無謂的口水戰,這並會造成無休止的進入到一種惡劣的循環情形而無法自拔。當我們在這個過程走得越遠時如果不仔細回顧並會陷入得越深而忘記了從事物的本質思考出發。這就像 T1 的許多實體硬體結構安排和設計並沒有按市面其他手機的思路在走,一個 4.9 英寸顯示屏的手機它的開關鍵位置放在左或右側邊緣才是符合大多人的使用習慣,T1 沒有這樣做、主菜單的 Home 按鍵,除了 iPhone、三星、魅族 MX 4 Pro (為指紋識別所設立)的實體按鍵,今天幾乎看不到有誰再在手機的正面按一個實體鍵,而 T1 一次放了三個 ……

T1 為什麼要頂著違反手機發展的常規繼續堅持自己的邏輯做?當我開始追尋它的源頭,一遍一遍梳理了國內各個手機品牌的設計歷史時發現,雖然市場里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手機品牌,但你很難從設計師的立場挑出一款滿意的出來,比如有些會把顯示屏與邊角的距離做得幾乎呈一個面(線)以達到窄邊框或無邊框的要求,這樣做就真的滿足功能所需?如果把長、寬和主屏的顯示比例的美觀考慮進來,那麼對於將顯示屏和邊框合併做成一個面的窄邊框的思路就不合適,而且實際的效果看這些產品並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靠近無邊框的標準。有的還會跟進一項新技術在機身背面開一道按鍵口、有的還會把揚聲器放在手機正面或者背面,實現聽覺的功能等。當你把這些由技術和市場左右的產物拿在手裡把玩時,你還會從這裡面感覺得到創作者的情感嗎?機器本身不會有情感,但作為它的創作者,就需要將自己的理智、感性等賦予在機器上。當所有人都沒有做好這點時,對於能做到的來講,就顯得尤為重要。

T1 的雙面玻璃與中框做固定的結構雖然從 iPhone 4 那裡繼承過來,但如果再細看幾個局部硬體的布置,你會逐漸理解 T1 走 iPhone 4 的路但沒有完全照搬,而是創造出另一個屬於自己的岔口,對稱的結構理念在 T1 上面從內而外始終如一的被執行下來。手機的開關鍵對於一個在 4.9 英寸級別尺寸的手機,它的開關鍵會放在那兒才合理?通常我們會看到大多數不是在左側就是在右側,而 T1 把它放在頂端與耳機插口並列對齊。邊框兩側的音量與專門放置的一道亮度鍵形成左右對稱互補,底端的揚聲孔右側沒有實際用途因實現與左側對稱而專門做的一個裝飾。因為要使手機有一個絕佳的比例對稱美觀而在上面開出多餘的定位功能孔,在製造階段並會多增加每一個流程加工所產生的費用,如果不是一個極力在意設計的領頭人,你是看不到一個消費電子產品里到底放了多少個人的情感。

一個消費電子產品的工業設計如果在參入個人情感和製造的結構能平衡取得一致,這種帶著感性與工程雙結合的設計出來的任何產品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在另一處,固定背面板的螺絲孔與揚聲器被放在一個凹槽里跟兩個感應器與聽筒放在一個槽里的設計是可回味的。

偏執

一件優秀工藝品的背後是一個出色的手藝人製作而成,而手藝人常被外界形容成一個帶有獨特技藝的職業敬意稱呼-工匠,當這個詞用在消費電子領域時,這往往就是對一件產品的工藝和設計的高度讚揚。那什麼樣的產品會與這個從傳統裡面而來的美譽產生關聯?T1 對 SIM 卡的設計思路很特殊,當你翻遍所有的三層結構的智能手機 SIM 卡的位置時,你就會對 T1 產生別樣的好奇,除了羅永浩的解釋你也可以不排除這是 Smartisan 在用差異來顯現產品的商業賣點,但這個賣點是獨到的。SIM 卡裝在後蓋可拆卸的主板裡面,這在諾基亞和一些其他安卓手機上面是常見的,但在一個用螺絲需固定背面的情形下,而不是常見直接可拆卸的背面板,需要消費者親自推開後殼裝上 SIM 卡然後再用 Smartisan 的螺絲刀固定。如果不是出於對產品本身懷著無懈可擊的自信,沒有人是敢把這種設計放在大規模的量產裡面。

再把範圍焦距在 T1 的三個長條實體按鍵,在那些用慣了 iPhone 的 Home 鍵或者以虛擬鍵代替實體鍵的安卓手機時,T1 這種奇異的思路會被一直質疑,如果 SIM 卡的裝卸帶來的不直觀讓你感到有點繁瑣或者多於,那麼它的三個按鍵你能承受的度會是多大?但是從設計者的立場看,如果拿掉這三個按鍵,底端留出的空白,還能突顯它有實體鍵的張力嗎?如果你接觸過榮耀 6 Plus ,你會感覺到它沒有實體鍵的正面下邊缺了什麼。但這種不痛不癢的一處留白,總會讓你產生聯想應該在上面該添加些什麼。

在沒有摸到 T1 前,我一直對 Smartisan 設計這三個按鍵持反對的懷疑,但它的設計者由於來自 Ammunition 你就不得不重新掂量,因為這家工作室給美國許多業內比較知名的電子消費品牌設計產品,水準的品位都不差。所以作為一個有著豐富經驗的工業設計室,在給 Smartisan 設計 T1 的按鍵上決不會草率的處理,所以當我拿到 T1 白色版觀察這三個按鍵時,質疑沒有完全打消,但看到了 Smartisan 和 Ammunition 的合作對按鍵的設計上並沒有那麼業餘。三個按鍵都用了一層透明的塑膠材質與玻璃主屏形成一個整體鏡面,如果是採用跟左右兩端同樣的非透明實心塑膠做按鍵,這種鏡面帶來的光滑就無法顯現,中間鍵裡層夾藏了一個細微的顯示燈用作 Home 鍵的提示。所以從製作角度看,這是一個經過斟酌後出來的設計。

今天,設計一款新型具有高辨識度的智能手機留給製作者的空間已經沒有功能機時代那樣能發揮無限的外觀想像力,留給設計師的空間逐漸從表面開始介入到內部,所以設計一款具備高辨識度的智能手機,就只能另闢蹊徑,而對於一家沒有任何產品設計積累歷史的消費電子企業,想推出一個區別於所有同類的產品,要靠什麼才能立足?我想這就是 Smartisan T1 帶著企業家個人感情的偏執和批判的思維進入到這個市場的意義。

《商業價值》67期
推薦閱讀:

鎚子科技的CEO羅永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何對鎚子產品進行真假辨別?
形似神不似:效仿小米模式的鎚子工匠聯盟缺了什麼?

TAG:鎚子手機 | SmartisanT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