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黑的歷史:剷除三合會是光靠卧底的嗎?
劇照來自網劇《反黑》
香港的警匪劇,不管什麼套路的,基本都會有黑社會的出現,伴隨著黑社會的,就是那些「三年又三年」的卧底故事。
其實香港反黑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剷除那些罪行累累的三合會,也不是光靠著卧底。
香港今日英國殖民地的版圖格局,是經由中英1842年《南京條約》割讓港島、1860年《北京條約》強租九龍、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借新界三個歷史文件而最終形成的。
當時,一東莞藉小販由廣州至港謀生。以前曾加入廣州的黑社會組織「洪勝會」。後來耳聞目睹此地勞力者聚眾鬥毆、互相殘害,於是發起組織「洪勝會」,以欲解釋糾葛。接著,其他行業也紛紛以行業或地區為限,一時間建立起了十多個堂口。不料,這樣反而使原來屬於個人之間、少數人之間的糾紛釀成堂口之間的爭執,發生近十次大械鬥,問題日趨嚴重。
香港政府命令警察部門密切監視各堂口活動,並責成其緝兇歸案。於是,這些組織便轉為秘密活動。直至宣統元年(1909),在十多個堂口中的「勇義堂」內,有一名綽號為「黑骨仁」的頭目發起聯合所有堂口和平相處的協議,萬一出現糾紛摩擦,則用「講數」方式解決。如若非打不可,也需指定時間地點,決一雌雄,但卻不可泄密給官府。這些協議得到各堂口贊同。
在同年端午節,召開了香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洪門大會」。大會發起人黑骨仁,原為大陸洪門組織的一支「天寶山」、「碧血堂」中職位不低的「紅旗五哥」,所以便把這個堂口聯合組織冠之以「洪門」二字,而黑骨仁則被列為香港洪門的「開山祖師」。並且,根據黑骨仁的提議,各堂口名稱之前,一律加上「和」字,是取「和為貴」之意,此乃當時所謂的「和」字頭黑社會。
在香港,還有一個比「和」字頭更早的秘密組織「福與興」,又名「義興公司」。但是,由於它的活動範圍僅限於替當時中國內地某一個洪門山頭籌措經費,因此,只能說它是中國內地某一洪門山頭的海外籌款部門。
自民國初年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香港黑社會組織人數最多、經費最足、規模最大的,當推「和安樂」。「和安樂」在未加上「和」字頭之前,稱為「安樂堂」,初期成員大多數為茶樓酒館、街邊熟食攤點從業人員,民國時在溫貴的領導下,會員發展至3000多人。
在香港歷史中出現過兩次與黑社會有關的大災害,一次是日軍人侵九龍時,「勝利友」大施燒殺搶掠,另一次是1956年的黑社會大暴動,「和安樂」均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到後才漸漸被「十四K」壓了下去。
30年代初到1941年底香港淪陷,這一時期黑社會組織逐漸半公開化,警方偵緝手段落後,每遇大案,都要借重黑社會人物作線人,方能破案。這樣,黑社會人物的地位大增,華人探長們還得看老大們的臉色。此時黑社會的主要罪行除了包庇黃、賭、毒及老千行以外,還有扒、竊、撬、誘、拐、卦、劫等等,有些人居然能選其中一業而終一生,可見它的收入程度如何了。
諷刺的是,香港早於1845年通過的香港條例第一號《遏止香港三合會與其他秘密社團條例》,認定「三合會」與秘密社團為非法組織和助長刑事犯罪及罪犯潛逃之組織,這條立法亦認定了「三合會」的秘密性亦即「黑」性及它們的犯罪性。
30年代的香港碼頭舊照
戰後,香港又回復了英國殖民地的地位。遵照國際法庭指示,處理了諸如林滿之類的漢奸罪犯之首領,其餘黑社會人物則躲過風頭,相安無事,不久又重新活躍起來。最先恢復活動的黑社會組織,首推「和安樂」,其次是「福與興」。一年之內所恢復或新興的擁有會員500名以上的黑社會組織,大致有「和安樂」、「和勝和」、「和利和」、「和洪勝」、「和義堂」、「和勝堂」、「和勇義」、「和合圖」、「和義和」等和字頭的;另外還有非和字頭的,如「同新和」、「聯英社」、「單義」、「粵東」等等,屬於潮州幫的則有「福與興」、「新義安」等等;戰前有一些組織,或被吞併,或漸消失,成為了歷史陳跡,至於「十四K」、「敬義」、「馬交仔」及青幫等組織,五年後陸續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K」在香港的崛起。1949年春,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攻勢已備,南京上海回歸人民之日在望,而華南兩廣地區蔣部惶惶不可終日。在軍統頭子毛人鳳密令下,其部下加緊聯絡兩廣各地洪門組織,以日後加以利用,圖捲土重來。於是,由葛紹煌在廣州再設「洪發山」,重建「內人堂」,時間為1949年4月下旬的一個晚上,地點乃廣州市西關寶華路十四號。今天的「十四KI,組織,則是由「洪發山」蛻變而來的。廣州解放前夕,葛攜各堂「香主」等至港,後又轉留台灣。但其手下之眾在港組成「十四K」,並自恃為「洪門」源宗,以國民黨為靠山,與原來的香港黑社會各組織判若仇敵,時不時還會火併。
到了60年代初期,「十四K」手下已達8萬名左右。到了70年代初期,其組織竟然拓展至歐美、東南亞各國和日本。至於台灣、澳門或由「十四K」操縱黑社會的組織,勢大壓人。鑒於其崛起的特殊背景,「十四K」與台灣特務機構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個時候的香港黑社會,殺人放火已經無惡不作了,索要保護費、販毒和賣淫基本是黃賭毒無所不沾,港英政府不但沒什麼作為,下面的警察也與黑社會相互勾結,成了黑白不分的世道。
1974年2月15日,香港廉政公署正式成立,這意味著港英政府開始徹底反思警隊的貪腐問題了,那麼反黑也隨之被擺上檯面。
70年代中期以後,黑社會成員中75%是30歲以下的青、少年,這些又都是些兇橫暴戾,目中無人、不知天高地厚之輩,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以前劫匪還嚴守「劫財不劫色、取物不傷身」的誡條,但現時的洋場惡少,劫財之外還要劫色,奉獻較少者,動輒傷人,以至強逼吞下人糞狗屎等等。這類事情,早已算不得新聞了。
事實上,早在廉政公署成立之前的1973年,港英當局成立了「撲滅暴力罪行委員會」,最初的委員會由政務司、律政司、保安司、警務處等部門首長及四名非官方議員共同組成。該委員會後宣布改組並擴大,名稱更改為「撲滅罪行委員會」,人員除原有成員外,還增加了教育統籌司司長、衛生福利司司長和懲教署署長。1984年,「撲滅罪行委員會」在研究了警方的機密報告後,決定成立一個黑社會問題研究小組,以取代1979年成立的「反三合會統籌小組」。工作小組由警方、保安科、律政司署、懲教署和政務總督等部門的高級官員以及「撲滅罪行委員會」的非官方議員組成。
1997年香港回歸前,港英政府警察與中國邊防戰士在中英街執勤
曾仲榮在《百姓》半月刊(1986年5月1日)119期上著文闡述港府1986年4月訂立法例對付黑社會的立意及內容,題為「步步緊逼、處處設防、港府訂法嚴懲三合會",其中引述了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立法局議員何錦輝的話:
「香港黑社會問題已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我們要嚴厲對付。」
70年代末期及80年代初期,有跡象顯示政府深信黑幫勢力已經瓦解,曾出任反黑組主管的總警司彭萬福,1981年初公開說,傳說的幫會已不存在。1977年夏鼎基爵士領導的滅罪委員會,曾呈交報告指出,大多數幫會已被瓦解,不會再現以前的威脅。隨著這份報告書,警方於1982年底解散成立多年的「三合會調查科」,俗稱「反黑組」。
但事實上,1983年底保安司謝法新承認黑社會分子活躍。1984年底,夏鼎基更承認警方低估了黑社會勢力。但警方卻一直強調沒有減少對付三合會的人手,當時解散反黑組,只是組織上的轉變,將反黑組人手分散各區處理黑社會問題,港、九、新界三個警察總區各自成立反黑隊伍,並抽調人手,重新訓練,灌輸有關黑社會資料及對付有關罪案的方法。
在1986年7月,為對付三合會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活動,增加報案渠道,警察總部刑事部特設24小時報案熱線電話,可便市民提供有關黑社會罪案資料。
1988年12月8日,香港政府開始實施《洗脫三合會會籍計劃》,並成立審裁處專責進行此項工作。到1991年1月18日,政府宣布尚有兩個月的最後限期,洗脫三合會會籍計劃將於4月1日中止。這個計劃的目的是針對那些因為受到威迫或因為出於無知而成為三合會會員的青年人。身為三合會員使他們無法過守法及有意義的生活。
到3月28日是香港黑社會分子申請脫離三合會會籍的最後期限,若不申請洗底,黑社會分子將再度面對「一日為黑,終身為黑」,一生前途從此毀的命運。
洗底計劃施行兩年半,尚沒有一名黑社會「大哥大」級人馬向審裁處提出洗底申請。但稍令人欣慰的是,申請者中亦有小部分屬黑社會中堅人物,如「四二六"、「雙紅花棍」等中層黑幫分子。
此時的香港警察已經開始向三合會裡安插卧底和發展線人以獲取情報,但效果卻基於保密的原因,外人基本無從得知。香港警務處於20世紀90年代初所成立的「有組織犯罪及三合會調查科」亦可以算是循黑社會犯罪狀況的掌握而所作出的執法策略改變。
截圖來自《無間道》
我們來看一兩條關於香港反黑的記載。
在1991年6月25日,警方在跟蹤調查了10個月之後,於凌晨4時至下午2時搗破一個活躍於西環科士街的勒索小巴集團,先後截停逾百輛小巴,將59名小巴司機帶回警署調查,包括集團成員、受害者及證人等。但還有幾名與勒索集團有關的目標人物沒有出現,警方正通緝歸案。
這個涉案的黑幫和義堂在區內活躍已超過60年,被視為西環區最活躍的黑幫組織。這次突擊行動是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用跟蹤、卧底的手段,搞清了被勒索最頻的三條路線後再進行的,因而能夠較為成功。
1990年,「新義安」的上層首領在尖沙咀某酒店設宴,慶祝其家族某成員學有所成,當晚。新義安"主要人物幾乎全部赴宴,警方亦派人在酒店外監視及「點相」,其後且據此拘捕了大批「新義安」各級頭目。被捕分子超過50人,其中40人已被檢控。該50人中,還包括「新義安」內「一王四虎十傑」中的人物。所調「一王四虎十傑",「王」是指新義安首領,四「虎"是指四犬「護法"十「傑」是十個「地盤」的頭頭。
推薦閱讀:
※《功守道》上映時間是什麼?這部電影有什麼寓意嗎?
※你如何看待《禁閉島》這個電影的結局?
※《海上鋼琴師》裡面1900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埃及豔后》的幕後製作是怎樣的?
※《烈日灼心》電影裡面的房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