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 X的回收火箭真得讓太空旅行變得廉價了嗎?
03-06
今天在新聞看到SPACE X成功發射Falcon 9。
新聞上這樣描述 火箭回收意味著火箭可重複使用,從而大幅度降低火箭發射費用,廉價太空時代即將到來。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有些奇怪,如果像Faclon 9這樣的火箭能起到節約比較大的成本的話,那麼為什麼在國內的航天機構【似乎】沒有對它進行很深入的研究。還有就是,現在太空垃圾似乎已經成了一個人們比較關注的問題,太空旅行的話,危險係數高嗎?
只能說,還早呢。
應該說是的,根據國外媒體的消息,馬斯克旗下的SpaceX的發射成本預計是6000萬美元,整個獵鷹9號的建造成本是1600萬美元,而火箭燃料的費用只有20萬美元。一些媒體測算,這樣的成本將把火箭發射的成本降低數千萬美元,而馬斯克本人的野心更大,未來希望能將法神成本降至600萬美元。如果像今天這種火箭能夠成功發射並收回的技術越來越穩定,未來太空旅行的成本是肯定能降下來的。
而且,可能會和特斯拉有一樣的效應,當馬斯克開始做火箭並且初步取得成功的情況下,不少廠商可能也會開始注意到這一領域,就像最初的電動汽車,無人駕駛一樣,最初是無人問津,到後來就變成雨後春筍。而隨著有更多廠商的介入,飛船發射的成本還有望進一步降低。
我這個二手車經常異響,注意點用。沒事,不怕…我這個二手車經常拋錨,注意點用。沒事,不怕…
我這個二手車經常漏油,注意點用。
沒事,不怕……………………………………………………………我這個二手火箭經常異響,注意點用。「……」我這個二手火箭經常拋錨,注意點用。
「……」我這個二手火箭經常漏油,注意點用。「……」現在質疑太空旅行的普及 跟 幾十年前質疑計算機的普及 是一樣的,總之我是感動哭了
這個現在看還很難說。這個項目與其說是技術上的創舉,不如說是馬斯克的個人光環在網路時代形成的關注效應。媒體不斷去創造一些爆炸性的標題更是吸引了對航空領域不甚了解的大眾。很多人大約只記住了回收火箭,但實際上是一級火箭,而且箭體的完整程度,內置的設備的檢查現在還沒報道,很難說需要再花多少時間論證。就像歷史上NASA認為太空梭比火箭成本低,而事實證明並不是這麼回事。
並沒有變得廉價,只能說跟以往比成本降低了很多。之所以說沒有廉價,是因為目前無論火箭還是飛船,都擺脫不了化學推進這個瓶頸,除非出現新的科技革命。
坐等
價廉是相對而言的,和屁民沒關係,
以下內容轉自美言(軍壇旗幟:刀口大俠美言網專刊):「美國這次算是一項創新吧,有點破紀錄的味道,以後能不能實用還兩說著,我們拭目以待,反正過去誰也沒有搞過。但是從技術的角度,如果真的有商業價值,今後誰都能做,簡單分析一下。幾項技術首先是伺服火箭技術,只要留夠燃料,目前液體伺服火箭的柔性搖擺不是難點,中國的大液體火箭都有搖擺小火箭。第二是陀螺和加速度計,這屬於儀錶範疇,火箭的三維姿態控制,矢量推力計算,都是靠陀螺和加速度計給出數據。第三,激光校準技術。火箭降落時的速度比不上激光炸彈的速度,這沒錯吧?看過我們的神舟與天宮的對接嗎?都是用激光校準。第四,GPS技術。火箭返回和洲際導彈重返大氣層是一個意思,都要依靠GPS給予返回的空火箭進行定位。比如,在返回時先用降落傘利用傘的作用順直火箭,在一定高度拋掉降落傘,再啟動伺服火箭,對GPS定位都不是難事。第五,落地支架技術。火箭將落在一個大的平台上,火箭尾部展(撐)開支架。我們看見過舞台上的麥克風支架嗎?一個道理。最後,這個技術遠比不上中段反導技術,將一個物體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在800公里外擊中一個同樣是每秒7-8公里的彈頭的技術,要遠超這個緩慢降落在一個大檯子的技術。否則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搞了20多年還搞不定,讓這個斯特拉公司就能搞定?那斯特拉早就接這個活了。所以,斯特拉這個技術就是嘩眾取寵,真的關乎國家命運,這種三腳貓的技術五常里誰都搞的出來。這個技術比起彈道導彈打航母技術,還算是小兒科,真的。」
推薦閱讀:
※AI革命,通往超級人工智慧之路
※Golang 中使用 JSON 的一些小技巧
※CES 2016 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無人機相關展台?
※年度AI跳槽指南 | 想去大公司?先試試做完這套真題
※【VR晚報】羅永浩:「如果這樣都做不好VR,我們還有什麼借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