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說《諜影重重5》很有看點,它到底是怎麼樣背景的一部電影?

如果因為手持抖動攝影和「套路化」劇情設計而責難《諜影重重5》的話,那麼同樣的苛責當然也得施加在該系列的第二和第三部身上,然而反諷的是,正是這些現在被大家詬病的「問題」才成就了整個《諜影重重》系列的聲望。

「套路化」類型片的成功

某部系列電影的成功無論如何都得從它的首部電影中找尋蛛絲馬跡,這種鐵律不僅可以用在《星球大戰4:新希望》中的科幻場景和外星世界觀的創建;也可以用在《電鋸驚魂》第一部中對於「受難」和「救贖」的重新定義;更可以用在《奪寶奇兵》第一部中對於奇幻冒險和異域風情的探索。自然,在2002年,當《諜影重重》第一部上映時,大家都因為該片中對於特工形象的塑造、影像風格的獨特、主題上的灰色,產生了《諜影重重》是對於以《007》為代表的傳統特工片的一種倒戈印象。

全新影像風格的創建,並不是要求這種風格就此收手,而是像一種政治體系一樣,一旦可以長久地適應於當地社會系統,那麼就該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演化,並在某種程度上加強這種體系的框架,從而形成穩定的意識形態和政治模式。如同美國憲法一樣,《諜影重重》系列在第一部之後不斷延續的類型片風格,同樣是一種好萊塢在商業電影中的策略性話語。某種程度上來說,國產電影就是因為不能保持這種類型片風格的延續和敘事方式的「雷同」,才導致大量通過青春愛情片、魔幻片、黑馬喜劇片等來賺取市場份額,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國內觀眾對於通過「爆點」來賺取眼球的電影心生厭惡,自然向好萊塢穩定發揮的類型片投懷送抱,至死不渝。

之所以說《諜影重重5》是一部可以和該系列第二、三部等同的電影,原因就在於這種類型化風格在第五部中基本上絲毫不動的遺傳下來。手持抖動攝影、快速跳切的剪輯風格、多地點的景別轉換、正反派的對立模式都在第五部有條不紊的繼承下來,也難怪很多影迷抱怨本片沒有任何創新之處。而這種所謂的「沒有創新」可能正是本片依然能夠在較大範圍的受眾中贏得口碑的原因。就像之前提到的,類型片的成功往往不是在於「創新」,而是在於「複製」,《諜影重重5》在格林格拉斯和巴里·艾克勞德(本片的攝影指導)的帶動下,整部電影的影像節奏比起前三部有過之無不及,迅速的推拉鏡頭,對於營造角色的現場感,以及和周圍的環境快速形成聯繫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上格林格拉斯御用剪輯師——克里斯托弗·勞瑟的努力,在這位拿過奧斯卡最佳剪輯獎的天才手中,我們也能看到跳切和富有節奏感的動作組接如何一步步地將電影的情節不斷推動,用畫面敘事而不是用對白敘事已經成為《諜影重重》系列向來為人所知的常態。

為了增加這種類型片的形式感,本片的一個重要元素——配樂,成為無數影迷不能忘卻的標籤。低沉色彩的大提琴弦樂作為開端,接著將鼓點和弦樂急速交織在一起,約翰·鮑威爾,這位前三部的配樂師在本系列第五部中,繼續帶來他那獨特的「間諜進行曲」。傳聞漢斯·季莫曾對他多有提攜,這也難怪他的配樂中充滿了弦樂的大氣磅礴,但是那種危機四伏的細緻內斂卻不同於季莫一貫的恢宏,不管如何,在剪輯師勞瑟的配合下,鮑威爾的原聲配樂像是大家觀賞《諜影重重》這部電影時候的耳朵,沒有它,無論如何,也感受不到這部獨特間諜片帶來的節奏和震撼。值得一提的是,莫比的那首《Extreme Ways》如同天啟一般,當海瑟·李看完錄像,伯恩在楓葉道上離開時,隨著升降鏡頭的遠拉,偌大的空間中突然閃現這首主題曲,這種驚艷的程度總是讓人想起《諜影重重3》,最後伯恩在水中突然遊動的那一刻,就像《斯托克》最後的《becomes the color》一樣,驚艷的讓人膽寒。

當然,即使再多的技術因素,如果沒有馬特·達蒙的加盟,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觀眾代入更多對於前作的情感,就像《諜影重重4》一樣,即使傑瑞米·雷納演的再好,他也不能在《諜影重重》系列中趕上馬特·達蒙的契合度。有人甚至武斷地將這種對於類型片完美延續的製作方式直接用「粉絲電影」來稱呼,用「不懂類型片的製作模式」來評價他的這種言論其實過於文明,真正的原因估計還是在於他可能習慣了爛俗青春片的視覺「享受」,對於好萊塢片廠製作的精良類型片無法認同而帶來的盲目自大。

其實有個問題隨著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的不斷推出,已經擺在商業電影發展道路面前,那就是如何看待那些情節「重複」的超漫大片?這個問題在《諜影重重5》上映之後,更是推到了風口浪尖,很多人責難它和前作的重複,但是卻不能否定前作的優秀,按照這樣的邏輯來看,如果不考慮時間先後的原因,《諜影重重5》同樣會被這些人認同,只是他們不能接受這種「二次成功」,對此,我想說的是,儘管我們需要不斷創新的先鋒電影或者文藝片,但是如同《諜影重重5》一般的精良商業大片同樣不可或缺。

在經過暑期檔快兩個月的「槍林彈雨」之後,或許我們國內的製片公司應該反思下如何「複製」以前的「成功」,而不是總想著「創新」出「失敗」。



簡介:影評人東傾

《諜影重重5》: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影評開始之前先吐槽一下3D,當時看的時候差點把我看吐。然後時隔五天,去電影院看《驚天綁架團》的時候特意問了一下,有沒有《諜影重重5》2D的排片,很遺憾,沒有,畢竟3D更賺錢。

《諜影重重5》算是徹底把觀眾惹毛了,這明顯是在欺騙消費者,一個有大量手持攝影的動作片做成3D,心也真夠黑的,得虧《硬核亨利》沒在中國上映。

我的天哪,那個酸爽難以想像。

廢話不多說了,進入正題。

《諜影重重5》的導演是已經導演過第二部和第三部的保羅·格林格拉斯,他的《血腥星期天》一舉拿下了2002年的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諜影重重5》的剪輯師依舊是克里斯托弗·勞瑟,保留了以往的剪輯風格,所以轉制3D讓人頭暈目眩,這樣的快速剪輯更適合2D。值得注意的是克里斯托弗·勞瑟曾經拿到過奧斯卡最佳剪輯獎,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見其剪輯有多厲害。

電影的主演依舊是前三部的馬特達蒙,憑藉《丹麥女孩》獲得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及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配角獎的艾麗西卡·維坎德重磅加入,還有老戲骨湯米·李·瓊斯,卡司陣容十分強大。

不考慮3D導致的觀影劣勢,僅僅是就電影本身來評價,我只能打到7.5分。

很明顯這部重啟之作,已經是強弩之末,畢竟前三部該拍的已經拍完了,這部在劇情上邏輯上有明顯的瑕疵,這其實是我看之前就擔心的問題。

人設方面缺乏正常的情感驅動,人物一出來就已經可以推測出接下來女二會死,女一會幫男主,代入感太差,遠不如《諜影重重》讓人驚喜。

《諜影重重》系列的核心是自我救贖,所塑造的氛圍是不安,這契合了911之後民眾的恐慌,重啟之作比較好的一點是依舊保留了這些。將故事放到了後斯諾登時代,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對自身隱私的擔憂,在晃動鏡頭和快速剪輯中,觀眾更容易進入這種不安的氛圍。

動作打鬥依舊保留了前三部的特色,依舊強調速度,是對香港武指套路打鬥的衝擊,這是諜影系列對好萊塢動作打鬥的創新。但是這部動作打鬥明顯少了很多,結尾的飆車實在是不滿意,畫面問題不說,對主線沒幫助是硬傷。

沙漠拳擊的事件不知道導演到底要講什麼,按理說應該是很重要,可就是模模糊糊不知道什麼意思。

雙雄對決也是邏輯不清,虎頭蛇尾,人物情感動機讓人覺得奇怪,你很奇怪文森卡索殺了伯恩老爹,伯恩害他被折磨兩年,有什麼問題?他為什麼那麼苦大仇深?

等資源出來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電影開頭希臘暴動的戲份,可以看出導演高超的場面調度,以及攝影剪輯對節拍的把控,他不是一味地緊張,而是會留給觀眾一定得休息時間,每隔幾次快速剪輯就會有幾秒的停頓來放鬆節奏,但3D觀影中你不好去感受。

最後其實想聊一下徐浩峰的《師父》《箭士柳白猿》和《諜影重重》的武打動作,他們都走到了極致,一個快到了極致一個慢到了極致。徐浩峰電影更注重構圖,而《諜影重重》快速剪輯有意毀掉構圖,這其實是香港武指入侵好萊塢前,東西方武打動作的回歸。

但是有趣的是,不論是快還是慢都回到了「質感」,回歸到真實,回歸到電影的本源,回歸到物質。



相對於《諜影重重123》「尋找身份」的主題而言,《諜影重重5》「尋找真相」的主題似乎降了一個檔次,世界上有無數尋找真相的影片,也不多《諜影重重5》這一部。不過因為導演的回歸,《諜影重重5》的風格回到了我們所熟悉的凌厲、冷峻、迅疾、明晰等等風格,伯恩依舊單打獨鬥,不近女色卻享受著美女的幫助。每次都覺得他只要再多趴一秒鐘,就會被反派找到幹掉。但就是會被他逃脫。

其實這種本身就沒有真相的影片,隨便怎麼編寫續集都可以。比如第5部里最後死去的殺手其實也可以是伯恩真實的父親,為了保護兒子不要誤入歧途,而不惜殺死那個冒牌貨,只可惜不小心被伯恩看見。所以當中情局局長讓他來追伯恩時,他毫不猶豫立即前往,一路上開槍只打女人,逃車只取守勢,搏鬥手下留情,及早察覺機械姬是心機婊,壞就壞在伯恩實在不願意說話,沒有讓殺手在最後關頭說出真相。想想看,這種解釋在第五集中也沒有問題。


機械姬真夠漂亮,精明幹練頭腦清醒技術強悍。孜孜不倦像極了英國的那位《明日邊緣》中不懈戰鬥的艾米莉·布朗特。急於求成像極了《紙牌屋》中的小記者佐伊。預計這位今後前途無量。


只是,千萬不要再拍《諜影重重6》了,因為沒有合適的主題......


推薦閱讀:

如何寫一個撓腳心的故事?
如何評價《金剛:骷髏島》?
《看不見的客人》好看在哪?
《鬼父》的主角介紹?
對《新步步驚心》的評價是什麼?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電影推薦 | 電影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