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契機讓你發覺自己是個丁克?

如果邀請到了非丁請見諒。


謝謝邀請。

比較清晰地記得是剛進大學的頭兩年,腦海中有了這個觀念。但似乎是忽然有的,至於是否有個可以稱之為「契機」的時間點,現在也不得而知了,或許通過精神分析可以追根溯源,但起源已經不是我感興趣的了。

比起為什麼你決定做一個丁克,決定做一個丁克以後如何生活這個問題應該是更重要的。我們不需要向別人證明成為丁克是需要理由的,一副弱勢心態,這裡借用一下「天賦人權」的口號就足夠啦。

當一個人還沒有結婚,便決定要做個丁克時,身邊朋友同事通常笑笑說以後你會變的。年輕時總要去爭辯,做一些無謂的信誓旦旦,說的理由也大多很形而上,但真的很有決心。決心是一件需要越早下越好的事情。

戀愛時要不要說自己是個丁克呢?還是談婚論嫁時再討論?個人經驗是差不多開始正式交往了,就找個機會說了吧。校園戀愛沒沖著婚姻去,不說也罷;兩人在一起久了,忽然說起,男生往往一愣,假裝淡定,先穩住大家情緒,也說以後你會變的。那時,我便只能暗中苦笑,知道兩個人是沒戲了。

回過頭來看,假如一個人,不管是朋友還是戀人,真的能和你敞開心扉聊聊丁克這個話題,那是太難得了。一句簡單的「以後你會變的」,朋友說那是敷衍,戀人說那就可以預想到他是不太懂人和人之間是很不同的,面對一個如此重大的、有機會探究對方內心世界問題竟然輕易放過,同時對自己在感情天平上的分量也無疑太自以為是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假如對方的確想要生兒育女但又明確感受到了你做一個丁克的決心,選擇理解跟和平分手,那ta真值得點贊。不過這種情況在現實中少之又少,假如你們只是剛開始交往,及時收手更像一種節約戀愛成本的策略;假如你們幾乎快要結婚了,那對方多半會被所謂的愛情沖昏頭腦。

丁克不是不婚主義者或者單身主義者,所以分手畢竟不是我們追求的結果,但如果不能在生和不生之間達成統一,那在一起幾乎就沒有什麼長久的意義,同時還得承擔令對方懊惱和不悅的內疚,何必呢?

我的理想是找到一個願意和我一起過丁克生活的伴侶(很幸運,已經找到了)。他是「天生」的,還是遇到我以後才決定的,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共同決定了未來的生活。

丁克生活是什麼?似乎就是普通家庭結婚後與生孩子前之間的這個階段嘛。但縱觀一生,丁克與非丁克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在大部分階段里都是截然不同的。簡單說,因為養育1~2個孩子是一個重要的系統工程,尤其在中國,每多一個參與進這個工程的人員都會多一個矛盾(假如完全沒有親屬的參與和幫助,夫妻兩人的矛盾也必然會在另一個層面上堆積起來);非丁克家庭就像一個輕公司,既沒有為生養孩子立一個可能要長達30年40年的項目,也就不必整合資源來解決與之相關的所有矛盾。做了一個減法而已,至於道德倫理、人類延續這類宏觀走勢,根本不會被這麼微觀的生活方式所影響。物種不僅僅有繁衍的本能,人類這樣的物種還有政治經濟、社會形態等等調節機制看護(shu fu)著。

那丁克生活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就是兩個人的感情維繫、相處之道嘍,而且幾乎是處在只問良心,不問責任的前提之下,「求求你不要走,看在孩子的份上……」這類哀求就完全不適用了。假設一對丁克夫婦在30歲左右結婚了,假設他們可以活到100歲,那就有接近70年要共同相處,並且只把對方作為自己唯一親密關係的對象。也正因為彼此可以給對方最心無旁騖的關注,才會互相回報極大的認同,超過一切外部誘惑——這一點在理論上是行得通的,也符合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儘管我們也還是不得不承認人性往往是不可測而且任性的,那就看每個丁克家庭是如何自我設定風險抵禦機制的了,丁克和非丁克家庭,誰都沒有保險箱。

年輕時都好說,那麼老年時怎麼辦?很多人覺得這是向丁克刺出的致命一擊,我只能說人都太貪婪,渴望福壽祿樣樣到手。每個人在自己的老年階段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困苦,喪偶、疾病、破產……遇到這些,丁克與非丁克都沒太大差別,不同的只是為你洗手遞羹湯的是親兒子還是醫院護工,你要是神志不清爽,面前是誰已無甚意義;要是神志清爽,自然能自我安慰(那麼多年丁克生活下來,早已形成一套自己的價值觀和興趣愛好啦)。

諸位可以認為我太過於樂觀,不過我也不打算活到90、100歲這樣的垂垂老矣,在合適的時候和夫君攜手遠行,只看風景,了無牽掛,沒什麼不可以的。也不想談論多少錢可以安度晚年之類,養老問題是全民的,也並非丁克家庭所特有。也不想談論如何應付父母和親友的「逼迫」,還糾結於此,只能說明你還沒有真正做出決定。不過因為寫了這麼一篇文字,忽然覺得要是有個社區、俱樂部,作為丁克家庭的交流平台(流浪貓狗都有呢),不曉得能否去實現一些有趣有益的事情呢。


每個人具體情況可能不一樣,有些人可能年紀很小就打定主意丁克,我更多還是在直面問題的壓力時,才開始徹底的考慮這個問題。

非要往遠了說,大概高中最開始在電視上看到丁克這種說法,並不會覺得丁克怪異,而是會覺得這是可以理解的個人選擇。從一開始就沒有必須傳宗接代的想法,沒有大男子主義的觀念。

到了一定年齡,家裡會試圖安排相親,催促找女朋友。這些時候,才開始切實的考慮自己將要面對和選擇的生活。

倒是很早就一貫的討厭常見的中國式家庭模式,夫妻大多吵吵鬧鬧一輩子。討厭中國式家庭教育,等級森嚴,缺乏尊重,也討厭這種環境下造就的熊孩子,熊家長。

最開始還只是告誡自己以後不要變成這樣的例子,但當要直面這些問題的時候,發覺要做到自己所期望的那樣一個合格的家長,難度很大。

之前的討厭越多,就越發不願接受自己變成曾經討厭的人,不知不覺的因自己所討厭的逆反影響下,自己對家庭,愛人,期待太多,希望得太美好。似乎有些一定要美好幸福,不要變成自己所討厭的人的心理強迫。

在自己的觀念里,已經把合格家長的要求訂得太高了。培養孩子需要非常多的精力要做太多的功課,而本身其實並不喜歡孩子,所以又覺得得不償失,因為沒有覺得生孩子是必須的事情,在做取捨的時候,發現養孩子對我來說,自己訂的要求太高,但卻不會有太多意義。就覺得沒必要去迎合社會換取你並不需要的認同。

所以決定丁克,希望至少在愛人之間可以做到最好。可以最好的去一輩子愛一個人。


謝邀~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

主要源於身邊親人有小孩後的生活模式給我帶來不幸福的觀感吧。

我媽有三個兄弟,我從小3個舅舅就經常帶著我,伴隨著我長大他們也陸續結婚,生孩子。然後,感覺好長一段時間人生都圍繞著襁褓里的嬰兒轉了,沒有時間分給自己的愛好,軍事雜誌蒙灰了,外國名著泛黃了,音樂光碟在陳貨室里。這種責任的束縛,和興趣愛好的剝離,我挺恐懼的。並且,平庸的生活變得更加讓我不可忍受,換尿布,大晚上哄孩子,代購奶粉,護膚品,走親戚朋友還要帶個孩子,幼兒園哪所好,重點中學要戶口咩,這小子怎麼不好好學習,現在不準談戀愛!云云。這些瑣事,卻是現階段你作為一個父親必須盡到的責任(社會風評必會讓我難以承受),這樣渾渾噩噩,十多年就沒了,就老了,激素分泌都少了,談何激情,談何心態?世界都沒怎麼走過,難道要等孩子掙夠錢帶你出去小小地出遊一趟?這樣的人生,於我而言是種苦力。

上述親人也不是都對現在生活不滿,也有樂呵的,可能我們這一代和他們一代對幸福的定義不一樣吧。

還有一個便是贍養一個孩子的經濟成本太高,換言之,沒他/她我能活得很好。

贊同@ 妄明 回答中說的,對一個合格的家長界定太高,既然達不到要求不如不讓,或暫緩小孩來到這個世上。伴隨他/她一出生即要面對的困難,有多少是家長的責任,真該引以為恥,何苦累了自己又連累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想我對自己都這般沒有耐心,何況一個小baby。

還有一條,本人不喜歡小孩子,可能因為我弟小時候熊,玩殘了我的航模等等,我媽只會教育我,讓我對小孩心裡有陰影。我有時也幫忙帶親戚的小孩,小時候普遍都以自我為中心,一不滿足要求就打滾哭鬧,我積累的負面情緒比帶小孩帶來的快樂要多得多。

還有便是對自己和父母的換位思考,試想我小時候這麼調皮/作死,我爸媽居然能耐著性子把我拉扯大了真是奇蹟,如果我為父母,遇上這麼個不合作的兒子/女兒,我該怎麼做,打他/她也是自己更疼。父母總說,你要努力,要好好學習云云,試想父母這般不厭其煩地嘮叨,必是認為對你十分重要的,可在這事上他們偏偏幫不到你,學習是你自己的事,要不他們恨不能幫你高考了。有勁無處使,念及此便感到心累。

關於戀愛,我相信找一個丁克的女生比找一個丁克的男生概率要大多了吧。據我所了解,身邊女生丁克多是不想承受那分娩之痛,和分娩後體型的變化(女人為繁衍後代真是付出了莫大的犧牲,在此表示敬意)。曾經有一次上課(紐西蘭-預科),老師和學生聊自己的小孩時,一個瑞典金髮碧眼的大美女說以後也想要小孩,她說,I dont mind to be an old mum. 至今仍印象深刻,生孩子和養育孩子的過程對天性愛美的女人是怎樣的一種摧殘,可她們卻有自知之明了。

綜而言之,在我現在尚不成熟的世界認知里,人生只有一次,所以我只能做一次選擇,走一條路,那我會追隨我的意志,」自私「地讓我的人生活的更舒服。在Facebook上看到一句箴言,大意是:要意識到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那麼長(時間),所以,誰活的快樂,誰就贏了。

這條路現階段也必然充滿挑戰,到了該要孩子的時候父母肯定會急,會逼迫你,會發動親戚給你灌輸「正確」的價值觀,且周圍親戚乃至朋友幾乎沒一個丁克的,恐怕他們沒法理解我的選擇。我保守的伯父伯母向來強勢且有威望,我可能在我爸那一輩的親戚眼中成為成為一個忤逆的後輩(絕後,我是獨子)而被斷絕聯繫。

但我覺得我還是有破解方法的,他們(親戚們)用世俗(非不敬之意)的眼光看我,要求我,我就在世俗方面讓他們不好指責,簡而言之——混得好,在社會價值體系的金字塔里混得好,比他們的子女好。這樣一者不需要他們的支持,故而不用顧慮他們的態度;二者,他們說教時,也有份底氣,可以有自己的意見,甚而把目前的生活和丁克的觀念搞成因果關係;三者,父母臉上有光,且不至於擔憂我的生活質量。

最後引用一句名言來結個尾:這是我的人生,我必讓她自由。

P.S:本人年方十九,單身,啊不,世界認知體系尚不成熟,所述言論可能稚嫩可笑,太過主觀片面,若有不對的地方望不吝給予指教,謝。


首先您可以閱讀以下 關軍 先生的《無後為大》

還有 胡適先生的 《一個問題》--胡適

也許會有一些啟發和思考。

我是一個堅定的丁克主義

關於不生小孩,在知乎有太多精彩的回答。我也就不做 狗尾續貂的事了。

生小孩,可以帶來很多好處。

比如:幸福,享天倫之樂,以後老了有人照顧,孩子成才,光宗耀祖,兩口子有盼頭,等等等等。。。。

當然也有一大堆壞處:生活質量下降,拚命賺錢,為孩子的生活,起居,學習,衣食住行操碎心(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不想給孩子足夠好的生活),還要承擔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的許多風險,比如疾病,意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物質和精神追求,有了孩子,必然要放棄大部分的精神追求。

如果要列舉,幾乎可以寫一篇正經的論文。

在我看來,生孩子就是一場賭博,而且輸(生活的苟延殘喘,沒有自由夢想)的概率遠遠大於贏(幸福甜蜜共享天倫)的概率。

所以我選擇,不參與這場殘酷的人生賭博。


12-18歲左右,我認為我是一個不婚主義者(就算結婚也一定會離婚),我擔心我未來的丈夫會是一個我爸那樣的人渣。可我又覺得世界上還是有好男人的(比如我舅),於是我一直在看關於婚戀家庭的書,學習如何處理婚姻中出現的問題。19-22歲,我戀愛了,整個人處於巨大的幸福中,男友是個很好的人,我覺得我未必跟他能走到底(參見第一句),但我特別想生一個他的孩子,他那麼優秀甜蜜,擁有他的基因的孩子肯定也會很好很優秀。

23-25歲,23歲開始,我和男友結婚了,他成了我的丈夫。我開始漸漸去思考我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一個人,懦弱,無能,冷漠,死板,敏感,自私,偏激,虛偽。小時候的我被人稱為神童,可是在家庭環境的打壓之下逐漸孤僻怪異遲鈍起來,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於是我又看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書,才知道我父母真的是完完全全的反面教材,真的幾乎沒有為人父母的任何正確價值和意義。然後有一天,我怒斥了我家狗,跟我媽當年怒斥我如出一轍,看著我家狗恐懼的眼神。我心裡好像有個什麼東西垮掉了,原來我變成了我媽那樣的人,我決不能生一個孩子出來禍害他。我沒有任何正確的榜樣去模仿,我只知道什麼是錯的不知道什麼是對的,所以我不能參照錯誤的方法去教育一個孩子。

26-27歲,已經確定自己性格的缺陷如同殘疾,其實性格上我真的是一個殘疾人,而造成我嚴重缺陷的正是我親生父母。我不能再造出一個殘疾的孩子出來,不能讓這種痛苦世代相傳。

我真的愛孩子,很愛很愛孩子,看到天真可愛的孩子被無知父母教育成「熊孩子」的時候真的非常痛心。這樣的悲劇一定不要在我身上上演。一定不要。


推薦閱讀:

別只顧著感動,卻不願直面《神秘巨星》里的問題
吼吼吼,白撿了100萬!
有一個不斷和孩子提錢的父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有什麼後果嗎?
在家裡人強烈反對下分手或繼續的你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TAG:家庭 | 丁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