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生門評價如何?
作者:Asura Hu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是那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
有人看出母親偉大,有人看出制度落後。但個人觀影時感動和憤慨都很淡,更多的是恐懼。
那是生為女性的恐懼,生為趙國女性的恐懼。
「一個女人得多愛一個男人才願意為他生孩子;一個男人得多愛一個女人才願意帶套?才願意有了女兒就夠?才願意在危險臨頭的時候說一句「保大的」?」
全片哭了三次,沒有一次是因為感動。第一次,孕6產2第三次剖婦產的女性在手術台上說要保子宮。第二次,孕5產2第三胎生齣兒子,跟著辦手續的小姑子說「不計代價」。第三次結尾,母親們說著「只要孩子健康就可以了」,此處沒有父親。不,還是有的,一位媽媽說,「媽媽這個身份改變很多,爸爸卻不會。」
你說是愛,片尾幾個鬼門關闖過來的孕媽媽每一句都是愛,可是說到養說到未來,她們和她們的丈夫眼裡都沒有答案。
這世間多風險啊,「吃喝不愁還要操心能不能養好」,時常這樣想著,「自己都打理不清楚,還是不生比較負責任吧」。可旁人的選擇那麼理所當然——借錢一分息還不起怎麼辦「到了再說」,早產兒可能不健康「看他自己命了」,「我才33歲啊」不要命也要保子宮,「兩朵金花」「我高興不起來」閃爍的眼神——旁觀著,恐慌更大了。
可怕。
在村裡街坊說「不管怎麼樣醫院就是該先救人,政策應該以人為本」的時候,我沒忍住低罵了一句,「屁」。假大空的政策最可怕的是什麼,是還沒搞清名詞是什麼,就開始亂用。「以人為本」,孩子是人,孕婦不是人,孕婦之前生產的女孩兒不是人?「政府出錢」背後納稅人是不是人?其實印象最深的是,嫂嫂生產後,小姑子哭得整個都抽搐起來,「我們家之前兩個姑娘,就我哥一個兒子。為了這個孩子,我們過得可苦了」…她,是不是人?!並不是「窮人沒資格生孩子」這麼一說,外人都不足以代替做決定,但帶生命到世界上的人,就不用思考和自覺了嗎?
可怕。你看她們內心分明「農村人沒素質,但還是要生個兒子」,看他們「我不是不捨得花錢,是不想人財兩空」,看周邊「政策就是要以人為本,怎麼不能寬容一下」,看未來「苦一點咯。」「我們農村就這樣」的時候,他們心裡都是明鏡一樣的吧。知道有問題,「但是沒有辦法咧。」
一推,乾乾淨淨。生即是勝利,至於養,「總能拉扯大的吧。你看我們父母,不都過來了嗎?」
還是可怕。
陳為軍是拍過《請為我投票》和《好死不如賴活著》的導演,我真誠地不相信他的三觀有那麼「正」。
《生門》里體現得更像是那個「健康中國」 項目和「生育辦」的立場,我越想越想不通,越想越生氣…明顯反映出的是你國兩性觀和生育觀還有很大問題的電影,片尾曲一轉感嘆「母愛光輝」,沒有人去試圖哪怕說一句「你們這樣不對」。
受害者有罪論和受害者偉大論一樣可怕。
推薦閱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吃貨眼中的中國美食是什麼樣的?
※哪部紀錄片讓你印象最深?
※她用18年才完成和同性戀媽媽的「日常對話」
※看完中國通史紀錄片100集從局部人物和劇情有什麼感想?
※《舌尖3》何止是不下飯?簡直是反吃貨!
TAG: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