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服自己相信壞人會有壞報?
03-05
丑在文學作品中的存在原因,於美學定義中有這樣一條:……生活中不乏丑的現象、品質敗壞行為卑劣的人,但由於或這或那,生活中的丑我們不能對其直接批判。而文學作品中的丑責給了人們機會,肆意地批判、否定丑,肯定美。
面對質壞劣行的人,許多時候我們能做的很少。而中間最著名的手段莫過周知的那句「好人好報,壞人壞報」。前半句好人好報我已不期望,但我希望至少後半句能有效——謂人生已艱難,莫要抹去最後光亮。
既然你將這個問題貼上了佛的標籤,那從佛學的角度來說,你還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好人。
期待惡人有惡報,這是你的惡念,會因此結一個惡果,也就是惡報。
這就是為什麼你覺得「好人」沒有好報的原因之一:大多數人並不能算好人,只是自以為的好人。另一種情況是:有人善言善行,但缺乏生活的智慧,他會積累福德資糧,但這一世卻無法享受。就像在一個公司兢兢業業做事,卻總不能獲得晉陞一樣。跟善與惡沒關係,只是缺乏智慧而已。
惡人有沒有惡報?當然有。大多數人作惡的人,都是自知的。比如有罪之身,如能幸脫法網,也是惶惶不可終日;有些表面光鮮,卻因為生活放縱,總免不了生各種惡疾,身心痛苦。無論大惡小惡,現世都會有些現報出現。只是你不知道或沒有意識到而已。其實這種貪嗔痴等不良思維習慣(低劣的心)的不斷串習,當下就是一個不斷受惡報的過程。慈悲喜舍乃至信精念定慧(高質量的心)的心理狀態,本身就是安樂。
和倡導「福祿壽喜」為善報的欲界知見不同。佛教尤其是原始佛教將現實人生的改善最終落位為「煩惱的減輕乃至於熄滅」(符合原始佛教對「涅槃」和通向「涅槃」的道路的解讀)。
如果把善惡報完全落位於物質、身體、疾病上,當然就不一定能夠「順理成章」地作出善惡有報的結論。正所謂:「道不合不相為謀」。大家在某個問題上所持的評判標準不同,所得到的結論當然也就不同了。好人好報,惡人惡報是「做任何事都有後果」的延伸版。
因果是非常複雜的,很多後果都不是立即能顯現,過八年十年甚至延伸到下輩子再出現這個業果。
對於善惡,說句題外話:餓了吃飯,吃完飽了,吃得多撐了損害健康,無節制的亂吃,死了。你說吃飯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善惡都是相。
善惡有報,只不過受「報」的人不一定是那個種「因」的人;比如你今天在泥地上路過,踩了一個坑,明天一個小朋友跑過,不留神踩進這個坑,被摔了個肉啃泥,——這就是你種了「惡因」,「惡報」卻落在了別人頭上。說出這個佛教理論的真相雖然會讓題主受打擊,不過我還是仍不住說出來了。這是又一個栗子:雖然我自認為種了「善因」(說出了真相),但卻讓題主受了「惡果」(題主的心靈受到了打擊)。
假使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大寶積經》
推薦閱讀:
※學佛最好從小乘開始嗎?
※和尚為什麼不吃肉?
※比丘記事:這麼多人心裡苦的不行了
※把自己扔到極樂世界去
※想學佛,但不知道如何入門,求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