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量子技術有多厲害?

今年,美國科學院頻繁關注中國的量子通信,看到中國量子通信取得巨大的成功,居然厚著臉皮要求中國應該共享這一科技技術,更好的服務全世界。

量子通信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體系,它超越了常規雷達探測技術,而且對發射出去的信號進行完全加密,相反,量子雷達系統可以輕鬆的探測到現在使用的普通雷達信息,通俗的說,外國發射的加密信息中國均可以輕鬆得到,而且美F22和F35隱形戰鬥機在量子雷達面前屬於裸奔。

現在中國軍工已經走向了世界前列,西方國家也開始正視中國力量,這才是初步的亮相,隨後的096核潛艇、003航母、安-225的升級版等軍事裝備亮相後,才是一個真正強大的東方巨龍,讓我們共同期待。

量子通信,在普通人眼中,是戴著神秘面紗的高科技;在商業人士眼中,是一座未來的金礦。量子通信被認為是無條件安全的,前景無限。可喜的是,我國在這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由於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量子通信正漸行漸近。

去年,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今年9月12日,中國首個商用量子保密通信專網——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通過技術驗收。9月29日,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正式開通。量子科技正大踏步向我們走來,量子通信正一步步產業化??

券商研報預測,量子通信政務板塊長期將有數百億以上的市場。一旦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無條件安全的量子通信將有廣闊的市場。

量子通信專家彭承志稱遭九州量子董事長恐嚇一事,讓尖端科學量子通信一時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隨後,中科院院士、「京滬幹線」項目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對外回應稱彭承志被九州量子威脅一事是真實的。

量子信息被業界公認是對未來世界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革命性技術,中美等大國均投入資源參與競爭。今年6月,科技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其中就包括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

在國內量子通信領域的發展方面,潘建偉、彭承志等一大批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學家團隊可謂成績斐然。

「中科大系」領跑量子通信

彭承志的職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學應用系統總師等,同時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大國盾)董事長。

據悉,科大國盾發源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身為創辦於2009年5月的安徽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2015年9月完成整體改制。工商資料顯示,科大國盾背後是中科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出資比例18%),其次是潘建偉(出資比例13.68%)。此外,潘建偉還持有國科量子通信網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科量子)7.50%的股份,而國科量子同樣隸屬於中科大旗下。

國科量子副總裁邸允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從事量子通信業務的公司大致分為兩類:一是主營業務為量子通信的公司,比如他們的兄弟公司——科大國盾量子公司,其從設立之初就是專註於量子通信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二是向量子通信領域轉型的公司,比如他們的合作夥伴之一——神州信息,其看好量子通信未來的廣闊發展空間,正在加大這個方面的投入,但是至少現在來看,其主營業務還不是量子通信。目前國內量子通信產業剛剛起步,參與競爭的公司還不太多。從量子通信設備角度來看,國內國際大約有5家左右的公司在參與競爭;從量子通信組網運營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內只有國科量子一家在做這個事情。

邸允柱表示,從行業應用方面,他們的網路已經在金融、政務等方面開始了應用,普及性應用他個人判斷應該還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從消費者應用方面,目前還沒開始,他們的判斷可能需要10~15年。

作為量子通信領域內的知名專家,科大國盾總裁趙勇此前也指出,量子保密通信的技術與產業生態已顯雛形,具備了初步規模化商用的條件。科大國盾作為量子通信領域內的產業化先行者和市場領導者,目前已經形成了較完整的技術與產品平台。

趙勇向表示,「不管是規模上,還是研製、生產、提供的服務上,在全世界也沒有比科大國盾做的工作多的。」

中國技術領先世界

所謂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

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近來這門學科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並向實用化發展。高效安全的信息傳輸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據悉,光量子通信主要基於量子糾纏態的理論,使用量子隱形傳態(傳輸)的方式實現信息傳遞。根據實驗驗證,具有糾纏態的兩個粒子無論相距多遠,只要一個發生變化,另外一個也會瞬間發生變化,利用這個特性實現光量子通信的過程如下:事先構建一對具有糾纏態的粒子,將兩個粒子分別放在通信雙方,將具有未知量子態的粒子與發送方的粒子進行聯合測量(一種操作),則接收方的粒子瞬間發生坍塌(變化),坍塌(變化)為某種狀態,這個狀態與發送方的粒子坍塌(變化)後的狀態是對稱的,然後將聯合測量的信息通過經典信道傳送給接收方,接收放根據接收到的信息對坍塌的粒子進行幺正變換(相當於逆轉變換),即可得到與發送方完全相同的未知量子態。

經典通信較光量子通信相比,其安全性和高效性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量子通信絕不會「泄密」,其一體現在量子加密的密鑰是隨機的,即使被竊取者截獲,也無法得到正確的密鑰,因此無法破解信息;其二,分別在通信雙方手中具有糾纏態的2個粒子,其中一個粒子的量子態發生變化,另外一方的量子態就會隨之立刻變化,並且根據量子理論,宏觀的任何觀察和干擾,都會立刻改變數子態,引起其坍塌,因此竊取者由於干擾而得到的信息已經破壞,並非原有信息。

記者了解到,作為當前通信領域研究的尖端科技之一,在量子通信領域,我國已經實現了後發先至。

2016年8月16日,由潘建偉擔任首席科學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升空。潘建偉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並在此基礎上實現空間尺度下嚴格滿足「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並通過衛星中轉實現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地星量子隱形傳態,演示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信息處理的可行性。

2017年8月30日,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項目通過總技術驗收,幹線全長2000餘公里,連接北京、濟南、合肥、上海等城市的量子城域網,完成了金融、政務領域的遠程或同城數據災備系統、金融機構數據採集系統等應用示範。

日前,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活動現場,「京滬幹線」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也表示,目前中國量子通信技術領先國際相關技術水平5年,並將在未來10到15年持續保持領先。我軍裝備的「基洛級636」潛艇

吳崇建總師此次透露,下一代常規潛艇將會運用量子通信、量子導航、智能無人機等新技術。我國在量子技術上是處在世界領跑地位的,如果這些技術運用到下一代潛艇上,就會引起潛艇技術的再一次顛覆性的革命,而我國就能夠站上世界潛艇技術的巔峰。

  其實潛艇現在面對最大的問題,主要是隱蔽性的問題,隱蔽性不僅有靜音的問題,只要浮出水面,隱蔽性就會被破壞。現在潛艇的水下導航用的是慣性導航,慣性導航有一個巨大的問題——隨著時間會產生漂移。慣性導航在獨立運行一段時間後,它的精度就會大幅度降低,所以每隔一段時間要校準。對於潛艇來說,要校準怎麼辦?不管是接受GPS信號還是使用天文導航來校準,都要浮到水面,或者進入到潛望鏡深度,這就產生暴露的危險,而使用量子導航不需要進入潛望狀態,更不需要浮出水面,等於把潛艇暴露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給抹掉了。

難怪老美天天嚷著叫中國不要運用在軍事上,這強大的功能,老美怕了啊!



量子只可用于軍事決不能應用於商業,無良商人為了利益早晚會賣給外國人。


推薦閱讀:

他帶隊出征五次蟬聯奧數世界冠軍,至死卻仍不夠資格評博導
2017,失去的「脊樑」!
人類為什麼不能居住在火星上?
「我曾當過造物主,創造了半猿半人的怪物」
如果核戰爭爆發了,人類該如何面對?

TAG:物理學 | 量子物理 | 科學 | 科技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