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千與千尋這麼受好評?

有些電影是屬於某種特定的季節的,《千與千尋》一定屬於夏天。它蒼綠的原野和碧藍的海水,它孤獨的少女和溫柔的少年,它熾熱的守護和坦蕩的情意,都應該屬於夏天。也只有夏天能配得上千尋的旅程!

看了宮崎駿的那麼多電影,最喜歡的還是《千與千尋》,不僅是因為16歲第一次看時為它灑下的熱淚,還因為之後每一次看都有新的觸動和發現。

不誇張的說,《千與千尋》就是一部女孩成長的史詩。其實所有偉大的故事都是講成長與蛻變的,電影亦然,優秀的動畫片更是如此。

以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為例,所有的主角都在經歷痛苦、劇烈的蛻變,最終成為英雄式的人物。「英雄」不必然是要上陣殺敵的,也不必然要做出生命的犧牲。

但「英雄」一定有擔當使命的力量,有如破殼而出般從脆弱到堅強直至堅不可摧的軌跡。從這一點上看,千尋是個英雄。

這也是她最打動我們的地方吧。她從一個愛哭的小女孩變成了父母命運的拯救者。她像風雪踏過春野一樣,迅速的成為了另一個人,一個更好更豐富乃至更完整的人。縱然它發生的契機是一場偶然情境下的悲劇,但這種成長仍足夠打動人心,仍充斥著無可比擬的深意。

最開始,千尋是個非常任性的小姑娘,因為搬家、換了新學校而一直坐在汽車后座上生氣。

她對著窗外的風景做鬼臉。煩惱她枯萎的花,表情上寫著不耐煩和小脾氣。來到隧道門口,在父母執意要進隧道時她不敢去,跳著腳阻止爸媽,還被爸爸嘲笑「膽子小」。

這就是千尋最開始的畫像:一個人群里最普通的小女孩,驕縱、膽小怕黑、愛耍小脾氣。

大多數在父母身邊的我們也是這樣的吧。我好像在23歲工作之前都是千尋這樣的,只不過她還是小女孩,而我在漫長的時間裡都做著「巨嬰」。

我們任性、暴躁、脾氣差,也不過是因為知道不管惹了什麼樣的禍,說了多狠的話,都有父母給你「兜底」。

他們是心甘情願為你付出一切的人,他們更是心甘情願承受這一切只為給你庇佑和深愛的人。父母剛剛變成豬之後,千尋非常害怕、無助,她抱著肩膀在黑暗裡哭泣。可是她終於不得不擦乾眼淚投入戰鬥,為了拯救父母,也為了在那個可怕的魔法世界裡重新活下去。

所以千尋的故事是一個巨大的隱喻吧。這是每一個我們都要經歷的一場蛻變!父母從守護神變成了需要我們保護的對象,我們長大了,他們卻變得脆弱不堪。我們風華正茂,而他們走向白髮蒼蒼。

我們開始害怕失去他們,更甚於他們害怕失去我們。

有的小姑娘說:「我不小心發現爸爸背著媽媽出軌了,媽媽還沒有發現,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好絕望……」

還有三十多歲的姐姐跟我說:「爸爸得了癌症,媽媽一夜之間白了大半頭髮。我日日夜夜都在祈禱,祈禱他能好起來……」

還有看似很堅強的男生告訴我:「媽媽去世了,只剩下爸爸一個人,我換了離家近的工作,想儘可能的陪著他。」

每一個人都會遺失父母的庇佑。我們不得不變成千尋,我們催促、甚至逼迫著自己成長,直到足夠強大。

直到我們終於能夠有力氣,去守護一個家...



推薦閱讀:

《捷德奧特曼》與《賽文奧特曼》哪個更好看?為什麼?
瑪莎·奧特曼是誰啊?
如何評價巴啦啦小魔仙?
動漫:頭頂糰子髮型的妹子,一人的糰子是兵器
為什麼很多家長不想讓孩子看《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第三季?

TAG:千與千尋 | 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