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看到的地質面貌和古人看到的一樣嗎?人類活動對地質面貌的影響有多大?

剛路過一座小城,朋友說楊貴妃特別喜歡這裡因為四面環山,所以突然想到這個,有沒有大神解答一下?


不完全一樣。這裡主要是突發地質因素的影響。如火山爆發啦,河流改道啦,大地震啦,掉隕石啦之類的。還有人工採礦的影響。氣候的變化也會通過水熱分布影響地理景觀,比如旱區的植被變化和沙漠-綠洲變遷,海平面變化對海岸線的影響,湖平面變化對景觀的影響等。

火山爆發的,比如喀拉喀托火山,1883年大爆發前後外觀改變極大,整個火山島炸沒了一大半。還比如墨西哥的帕里庫廷火山,上世紀40年代以前那裡還是山上一小片平坦的玉米地,現在已經長成數百米高的火山了,暫時停止活動而已。

河流改道的,比如黃河的頻繁改道。北至天津南至淮河口,黃河自古以來在這一片廣袤的區域內游來盪去好不自在,現在盪不動了,怪可憐的……希望日後大傢伙移民太空以後可以把黃河大堤都炸了,嗯,所有的人工堤防都炸了更好。

大地震的,比如汶川地震後很多山體發生了滑坡,使山川巨變,江河改流等。還有地震塌方體形成堰塞湖。說起堰塞湖,別忘記五大連池哦:火山噴出的熔岩流連續阻塞河道形成的,雖然形成於人類文明之前。

英國每日郵報前兩日報道,一個7m左右的小隕石掉進了大西洋。如果再大一點掉在地上,那就很好看了。亞利桑那的隕石坑夠壯觀吧。這個在文明歷史上可能發生過,但我不了解更多情況。

然而,這些突發地質變化總體來說是微小的和局部的,不影響大型山脈和水系的格局,畢竟泰山依然在。這些突發地質因素只會在局部地區造成微小的變化,於史料中偶然得見。

而一些地理景觀上的變化,受氣候緩慢波動的影響更為劇烈,變化的範圍也可能是廣泛的。比如明末小冰期就使得鄱陽湖水位遠比現在要低,而今在枯水季節偶爾可以看到湖底露出一座明代石橋。再比如昔日滋養樓蘭故國的綠洲今日為黃砂漫漫,撒哈拉沙漠里一些遠古人類壁畫中的獸群也早已不見蹤跡。如果我們再看看歐洲北海地區那些海底史前人類活動遺迹,就會驚覺海平面原來上漲了這麼這麼多。怪不得全世界的人類都在念叨大洪水什麼的。就算不扯大洪水,中國有史以來的海岸線變化也是很顯著的。

最後說說人類活動。嗯,挖礦嘛,沒什麼好說的,亮甲山那銷魂的小房子,懂的人自然懂,不懂……我也沒辦法,知道是挖山挖的就行了。網路圖源。

人類活動能造成多大的影響?挖平一些山頭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我曾經按照一篇20世紀早期的文獻踏訪過一座山,然而令我大為失落的是,當年老前輩找到三葉蟲的那個山坡,如今已是採石場遺留下的數十米高的山崖……


大家說的夠好了,來打個醬油吧。

巫山雲雨之後就是滄海桑田,於地球,於人都是一樣,就是哲學上講的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其實對古人來說,是龐貝城嗎?

對於今人來說,是南海島礁嗎?


有一部穿越小說《二鬼子漢奸李富貴》(又名《曲線救國》),主角帶兵從江蘇開往北京,走著走著總覺得有哪兒不對勁,最後才發現,原來他都快到北京了竟然一直沒有渡過黃河


800里梁山水泊。


下面這個例子是去陽山碑材進行地理新生研討課實習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說的。

這裡發生過印支運動及在它其後的燕山運動,由於這兩次造山運動使底層受到擠壓,原來的海底是平的,由於受到水平擠壓,地殼抬升,露出水面,形成山。南京附近的幾座山都是在這兩次造山運動之間形成的。形成後,地面凹凸不平,任何物質露出地表,風吹日晒雨淋,會有生物,這些後生的風雨作用力及生物得到作用就會使高山上的石頭破碎,向低平的地方移動。比如我們現在這個地方陽山,它也不會一直存在,因為有這些作用。假如這個情況一直延續下去,再過若干年,這裡還會變成平地。變成平地之後,這塊就會有個水平面,這個水平面叫夷平面。

海洋,造山運動,隆起,形成山,風化作用,被剝蝕,再驅平,這個平面就是夷平面。

可以看出,隨著時間推移,(如果這一塊地殼不抬升)山會被削平的。此外,還有人為因素。如下圖:

(明朝陽山被挖了一些岩石去做碑材)ps 本答案或存在漏洞歡迎指正啊 掩面 我只是在通識課上學了一點皮毛


推薦閱讀:

飛機能否穿越極地?
做地圖採集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中國大陸港口客運口岸整理(一)
什麼樣的手繪地圖設計算是好的?
風向玫瑰圖該怎麼看?

TAG:地理 | 地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