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空巢青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為一個八零後的標準獨生子女,我們從記事起就已經學會了如何與孤獨相處。
幼年時,在父母忙於工作的各式假期里,和電視機、布娃娃、童話書做朋友,一整天不開口說話其實也沒有什麼可怕。後來,一個人到外地工作,下了班回到租來的房間里,一盤零食和一場電影就是自己與自己的放逐。再後來,我想起那些獨自生活的老人,他們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坐在椅子上,自己也可以打發一天的時間。其實,這樣的我和他們並沒有什麼兩樣。我們明明一個人過日子,卻總是偽裝成家裡很熱鬧。記得有個同樣獨居多年的女性朋友,她家裡進門一直有一雙很舊的男士籃球鞋擺在鞋柜上,她說那樣子是給快遞員看,讓他們以為家裡有男人。比如我的雙人床上,總是認真的擺著一對枕頭,用相同的碎花枕套包著。一個我用來睡覺,一個用來抱著讀書看電影,為了自欺欺人的讓生活顯得更加豐滿一些。
消磨孤獨的最佳方式,大概都是與吃相關。
每次搬家到一個新的小區,都會在周末的上午到菜市場採購。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散發著市井生活的味道,夾雜著爺爺奶奶們的家長里短,還有充滿激情的叫賣。而超市的冷櫃旁,彷彿總是多了層淡漠與生疏。樓下售賣油條和豆腐腦的早餐攤,熱騰騰的蒸汽把上班的路程都給溫暖了。周末的休息時間被各色約會拆的七零八落,用心為自己做一頓晚餐的心境愈發顯得難得。精緻打扮赴一個個儀式感極強的晚餐,卻陡然懷念起深夜一時興起的炒雞蛋。一盤被繁複裝點過的菜肴,令人回味的程度卻不及餓極在廚房裡自己隨意煮好的一碗速凍餃子。然後漸漸會有些日積月累形成的特別的進食習慣。比如有時候我突然鍾情於番茄,一頓午飯用番茄燉牛腩肉,還額外做一碗番茄雞蛋疙瘩湯。有時候把菜和米飯都盛在一個大盤子里,胡亂拌成貓飯吃的痛快。
晚飯想吃餃子又不願煮,就把它們擺在烤盤裡放進烤箱,餃子皮給烤的金黃酥脆,拿出來沾著番茄醬吃。買了麵粉吃不完又著急,連續幾天,一會做糊塌子,一會烙泡菜餅,把各種花樣的麵食試了個遍,樂在其中,連後續洗刷的煩惱也可以忽略不計。吃東西時一會正襟危坐在餐桌前,一會懶散散的把餐盤抱到床上。沒有人出來指責你這樣做是對或不對,他看的舒心與否。
活的這麼散漫無法無天,我們真的還會在世界上遇到第二個人會願意和你過成一個樣子嗎?早晨的起床時間越來越提前了,生物鐘也習慣了這種節奏,就不再懶床。把泡了一夜的各種豆子和堅果放到豆漿機里,去洗漱化妝,然後倒一杯熱騰騰的新鮮豆漿,配著麵包做早餐,把剩餘的大半倒進馬桶。
有次和一個朋友聊起這個細節,小時候開玩笑說有錢了,就買兩杯豆漿,喝一杯倒一杯,可我現在已經過上了喝一杯倒兩杯的生活,可看起來怎麼這還是像個悲劇的故事情節呢。如果沒有和朋友的外出邀約,在家中的一日三餐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次早餐的時候忽然想自己卷壽司吃,買了魚子醬,前一晚把米飯在鍋里定時,保溫到清晨,中途醒過來的時候倒了些壽司醋攪拌好。睡個回籠覺,起床把米配上佐料鋪在竹簾上捲起。菜刀不夠快,切的歪歪扭扭的,冰箱里有前一晚剩的半瓶味全,邊吃邊看了一檔輕鬆的娛樂節目,也算是一周的圓滿結局了。
也有一次早晨失眠,想吃附近燒餅店剛出爐的牛舌餅,穿好衣服去買。又覺得走了這些路,只買一個八毛錢的燒餅不太值得,又繞路去附近的菜市場,買了些新鮮蔬菜回來,哪知那個周末要加班,最後還是從冰箱里把它們扔了出去。年底有一小段時間工作不那麼忙了,想要一個人放鬆休閑,若是沒什麼重要事情談,也極少約朋友見面。一個人沿著固定的節奏活的舒適,下班去買甩賣的蔬菜,散步回家,走過天橋,看三環的堵車,一片片亮起的尾燈色彩斑斕。回家用電壓力鍋煮一碗小米桂圓粥,在等待出鍋的時間打開檯燈翻幾頁書,炒一盤青菜豆腐,覺得時間既安靜又平和。
餐後洗乾淨的碗碟零散的擺在廚房的料理台上,直到滿的再也擺不下才想起收到出櫃里。收拾的時候覺得像是在天地里採摘果實的農民。我有時候活的節制,有時候隨著心情放縱。一切都在能夠讓自己感覺舒服的節奏里,張弛有度。做喜歡吃的健康餐點,也打電話叫外賣送垃圾食品。活的安安靜靜的,問自己到底想過什麼樣的日子,不必諮詢別人的意見,不必遷就他人的想法。
活的只和自己有關係。到最後,吃飯變成空巢歲月里特別的享受,隨自己的感覺所控制。
反正,冷天里自己煮熱的粥湯,熱天里喝冰的烈酒。沒有人會來打擾,也沒有人來關注。一次周五下班意外的早,去商場逛累了坐下吃一份鮮芋仙。去電影院的路上,走著走著又看到糖葫蘆也不錯,買了一串吃。在影院門口等候進場的時候,一個姑娘看著我對男朋友說,我也想吃糖葫蘆,去給我買好不好。男人撇撇嘴說,你都這麼胖了還吃這麼多。
姑娘不做聲,悶聲悶氣的「嗯」了一聲。坐在一邊的我聽見了,吃的越發心安理得,還有一點點小驕傲。心血來潮的看不同的電視劇,又總惦記著後續的發展,於是在電腦的桌面上有新建的便簽,記錄著不同電視劇所看的進度。電影被拆成很多截來看,有時候播放器的記錄會消除,避免重複耽誤時間,也會把電影看完的分鐘數記錄下來。
一次有個朋友到家裡做客,看到我這恐怖的記錄,他大呼難以忍受,若是不能一口氣看完,後面就會一直惦記著,沒法好好做別的事了。一個人生活多麼好,我有那麼多讓人無法忍受的壞習慣,都不用再去禍害人間。凌晨失眠睡不著,跟著手機的英文電台大聲的念。
晚上想喝水,抬手碰倒了杯子,白瓷的蓋子掉到地上,碎成了七八塊。困意全無,匆忙的穿好拖鞋清理好碎片,怕光腳踩在地上的時候不小心受傷。
流感來襲,發燒請假在家休息。沒有力氣起床做飯吃,燒了開水,泡了些快熟的燕麥片。想起別人講說生病有朋友到家裡來送葯,可想想自己又何必給別人增添這些無謂的麻煩。一次做大掃除的時候,在家裡險些摔倒,自言自語道,還好沒有事,不然沒來得及撥急救電話,昏過去了也沒有人知道。其實並不是怕死,只是怕一個人不聲不響的死去,會給別的人平添了許多麻煩。
春節前,自己家的門鎖壞了。想要找修鎖師傅來看一下。發現他在攤位上貼了休假的告示,已經早早回家準備過年。
從工具箱里翻出螺絲刀,換了幾個不同形狀的頭才和鎖的螺絲口對應上。穿著波點的睡衣和棉拖鞋,蹲在家門口把門鎖大卸八塊。沾了一手粘稠的黑油,又亂七八糟的把鎖沿著記憶中的順序重新組裝起來。覺得自己很厲害,忽然又不知道和什麼人分享這一刻成長的喜悅,原來身邊連個觀眾都沒有。周末的上午習慣拿吸塵器把房間里外都吸一遍,把音箱的音樂聲調的很大,雖然在噪音之下還是什麼都聽不到。但這種不可避免的形式主義,怎麼也不願放棄。
下午出門時,如果預料到天黑之後才回家,會把房間里的燈通通亮著。這樣回來的時候,不用一個人扎進逼人的黑暗裡摸索玄關的開關了。儘管這在老一輩眼裡,簡直是不可饒恕的鋪張浪費。
這麼多年過去,我已經能冷靜的看著蟑螂從腳邊囂張的爬過,可還是鼓不起勇氣,獨自面對一片未知不可控的黑暗。
誰不曾感覺孤獨,只是我們老早學會了把那些欲言又止,變成自己與自己的促膝長談。
"空巢青年"
這個網路熱詞出現有一段時間了,我們先來看看百科對它的定義:
「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奮鬥打拚的年輕人,他(她)們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託,沒有家庭生活。
對此"空巢"做些自我見解:首先我不是很認同這個詞,雖然關於它的種種定義都在全面地佐證著我就是一名實實在在的"空巢青年"!相信經歷過高考階段的你都很渴望這樣的生活"異地獨居、日夜顛倒、自由自在、父母想管、鞭長莫及。天高皇帝遠,海闊任鳥飛",無法言說的興奮以及對大城市的渴望,那時的我們..是否對大城市的生活充滿憧憬,是否對那裡的燈火闌珊充滿期盼,是否曾意想自己在那高聳的玻璃大樓里..展望江河,一展才華。
而大多數青年群體真實的生活並不是這樣的,公司--食堂--出租屋三點一線的生活才是你日常的寫照,偶爾大家周末聚餐時所談論的話題也是「坐了火箭的」房價(武漢我所在的位置在15-16年整整翻了一倍,武漢市均價估值已達「13000/㎡」)或者開黑打『LOL』,嗯…對,我每天談論也是這個,哈哈!1萬出頭的房子對於普通家庭的我們而言是個怎樣的存在:就不給大家算賬啦(武漢的薪資水準很低,網上的統計都不靠譜)。而重點就在於這裡,高昂的房價是否是你迷茫的重要壓力點、就算為之承受所有「孤獨」與」付出「後
生活質量又是否會變成你所期望的那樣?我相信你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我們所有的迷茫與彷徨是否大多均來自於這裡!
「空巢青年」是你主觀意識主動的選擇,而「空巢老人」是被動地,兩者並不雷同!或許出於種種考慮你無法擁有一位心怡的女友,但你可以選擇蠢萌而又忠誠的狗狗或者高冷而又安靜的貓咪作為你的"伴侶"呀,讓「空巢」隨風而去。孤獨乃人生常態--關鍵在於我們怎樣看待它的存在,其實想結束它也是沒有多大困難,重點在於我們自身如何去選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