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共患難容易,而共安樂難?
患難的時候選擇較少 條件好了以後可供選擇的多了。
苦難產生平等,富貴造就等級。
患難的時候是一起做蛋糕,做不好就要餓死,目標單一沒得選,所以容易相處;安樂的時候是分蛋糕,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滿足其它慾望(權利慾、表現欲等等),目標無法統一,所以容易散。
一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什麼都沒有的時候當然能一起,什麼都有的時候有的人有,沒有的就眼紅,就這樣
在現在的這個社會裡,似乎是「共患難容易而同享福難」。
在我只有10塊錢的時候,我很願意和你一人5塊去買一個手抓餅。但當我有100塊的時候,我是想要留著自己去買點好吃的零食,也不太願意和你一人50去吃頓好的。尤其是在這100塊是我的,是我自己賺來的,而你還是停留在只有10塊錢的情況下。
當初你是10塊的水平,我也是10塊的水平,我當然願意和你一起。我們雖然窮,但我們彼此在一起,我們很親密,過得甜蜜又開心。我們可能吃不起大餐,那我們就自己買點菜回來一起煮火鍋,然後再一起收拾乾淨。這樣我們都很滿足,在此同時我們還一起想像,等以後有錢了我們要去吃最貴的火鍋。
但是某一天,他真的變成了一個能吃得起最貴火鍋的人,剛開始他可能還是願意和你一起去,然後很開心的講:你看,我們終於吃上這個火鍋了。
但是時間久了,一對貧窮的夫妻,窮的時候在一起過得很開心,也很聊得來。生活看起來是美滿又幸福,充實又忙碌。而在他在事業方面有所成就的時候,剛開始也能和她一起如往常般開心快樂。這個時候的他,可能是對你一如既往的感情,也可能是他需要一個人來和他分享這份喜悅的心情,而你恰好是那個見證他從窮到富路程的人。這樣的現狀一久,他已經不再需要分享,他每天的工作,生活,和你已經不能同步。他生活中出現一些以往不曾有的,他也很好奇很新鮮,而你的生活可能還是一層不變。漸漸他的注意力被外界吸引出去,他變得和你無話可聊,但和別人卻是滔滔不絕···
總之在他變好起來之後,和你可能就會越來越遠,最後就會變成是「共患難容易,同享福難。」
這句話我其實是很認同的,這樣的事我也見過很多,不論是在情侶身上還是在一些普通朋友身上。
這種事其實很正常。一是出於一種私心,就是單純的在自己有資源財富而別人沒有時不願和別人分享,二可能是因為兩個人精神層次開始不一樣,生活開始改變。誰都不喜歡和一個一層不變不知上進的人在一起,尤其是說什麼對方可能都不懂的情況下。這樣會顯得很心累。
別人不能和你同享福,不一定就是別人的問題,不是他忘恩負義拋棄你這個和他共患難的人。如果是這樣那麼他在「難」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是在「難」。所以並不能說是你在陪他,只能說你們是在相互陪伴。當初你們是因為各方面條件都差不多走到了一起。可是今天他改變了,可是你還是那樣,那麼你可能只適合一個可以「共患難」的人。所以你們最後會分開也是很正常的事。
凡是要從自己著手,為什麼別人只是願意和我共患難卻不能同享福?那是因為你一直在原地打圈,而別人已經走到你的前頭。而你卻一直停留在一個只能讓別人和你「共患難」的階段。所以這也怨不得別人。當然如果你已經是「同享福」的階段,那我想不會有任何一個人會出來講要和你共患難的。所以其實「共患難容易同享福難」這個問題不是別人的原因,而是你自己造成的。
這個問題我有深切的感受:其實不是什麼貪婪,什麼利益。應該是富貴飽暖迷失人的眼睛,所以產生了誤會。。。
共患難的時候,自己會渴望有人陪著他(她)一起度過這個難關,自然也會格外珍惜這份情,能上升到一個精神層面的依靠。共安樂的時候,一旦涉及金錢、權力等方面,人性的弱點就會出現。
最優的組合就是獲得的成功必須是依靠所有人的力量,而不能讓某一個人發現少了另一個人他可以獨享其成。在精神上雖然做不到百分之一百的共安樂,至少在現實中不得不一起共安樂。
其實難以同富貴更傾向於權利鬥爭而不是經濟上的 大家合夥賺錢無所謂 但沒聽過合夥當老大的 政治鬥爭害死人啊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推薦閱讀:
※當你望向深淵時,深淵也望向你?
※清朝初期滿族官員存在一夫多妻的情況嗎?
※鵝媽媽童謠的現代意義是什麼?
※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的十字架有什麼區別?
※北歐、中歐,南歐,東歐,西歐是怎麼個劃分?地理劃分、政治劃分還是人文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