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強調要活到老學到老,那為什麼還要「勸君珍惜少年時」呢?為什麼偏偏是少年時呢?有什麼特殊用意么?

除了可以儘早飛黃騰達(應該不是這個原因),以及年輕的時候腦子比較好用。這兩個是我想到的理由。有沒有什麼更深層次的理由。


40多歲後,看小字排版的書就容易發花,看書持續的時間據說也不能太長了。另外,人的氣力總是不會使足的,所以遇到困境的時候,往往會歸因於之前不夠努力。


這句話似乎是唐宋間,宮裡一個老嫗說的,全文似乎是「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堪折時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用意仍然是一種悔悟。勸人及時行樂,率意而為。


你20歲學會了說英語,然後你一輩子都可以用英語同外國人交談。

你80歲學會了說英語,然後你死了。


少年時 記憶力 是最好的時期吧 那時候背的書現在還記得,老點要背卻不太記得住了


少年時,學習效率要大大高於老年時,說活到老學到老,很大程度是只是給少年時沒有好好學的人一個期望,一個安慰自己的借口。


最主要是少年時一過就要結婚生子了,承擔起養家糊口,教育子女的責任,而且古人壽命比較短,十七八歲結婚,馬上生孩子,還一生就三五個,等小的也長大結婚了,自己也五六十,快入土了,所以一過了少年時就沒什麼時間集中精力學習了。


過去聽到有人說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我就覺得一定是有病,老了還學個屁,學那個幹嘛!自己老了才知道,原來有的東西不是你願意不願意學,而是你到了哪個年齡段,才知道哪個年齡段的事,走到天涯海角,方知海有多寬,吃完整棵甘蔗,才知每節甜味不同。


推薦閱讀:

怎麼勸媽媽不要誤入歧途,去相信她所謂的高僧?
敦珠仁波切:禪修憶持本尊和勝義的最殊勝竅訣
開悟的人又怎麼知道自己開悟了?
清凈?
道士在修行什麼?

TAG:時間管理 | 修行 | 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