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國內綜藝節目大都仿照國外綜藝的現象?
國內的綜藝節目也曾經有過無數的輝煌,遙想當年的《我愛記歌詞》、《名師高徒》、《開心辭典》等諸多原創綜藝節目也屢屢斬獲收視冠軍,但觀眾對綜藝節目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流行文化,而在近幾年的行業發展過程中,各大衛視的綜藝節目在製作能力上日漸下滑,尤其是廣電系統推行制播分離以後,經營壓力讓電視台和製作單位都不堪重負,為了能夠改變當時的窘境,才會將國外的綜藝節目引入到國內市場,這也為大規模抄襲埋下了伏筆。
購買外國知名綜藝節目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收視率,畢竟電視台的經營任務要通過核心節目的收視率來實現,只有拿得出手、叫得響的節目,才能吸引贊助商的投資,在這樣的客觀背景下,播出平台和製作團隊也就忽視了節目原創的重要性,尤其是前幾年的浙江衛視、湖南衛視等綜藝節目比較多的衛視平台,紛紛購買了《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諸多的國外版權,實踐證明,這些照搬的節目可謂是一炮走紅,而廣告收入也水漲船高的達到了歷史新高。
正是因為在照搬國外綜藝節目的幾年間,製作單位和播出平台都嘗到了甜頭,但創作人才的培養卻幾乎斷層,雖然有些國外節目的創作並不複雜,但因為創作人才的匱乏而無力完成原創,受此影響,版權到期的個別播出平台就會聯合製作單位通過改名的形式原樣抄襲,雖然在經營層面並沒有收到影響,但是因此所引起的國際訴訟和爭端缺失屢見不鮮,但是在巨額利潤的誘惑下,國內的綜藝節目依然照搬不誤。
由此不難看出,中國電視人不是沒有原創能力,只不過對購買版權的外國綜藝節目有了較強的依賴性,即便受到版權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無法繼續製作播出,也會採取換湯不換藥的改動手段繼續拍攝和播出,畢竟這些綜藝節目的創收和盈利能力是非常強大的,這才是各大衛視依然對照搬國外綜藝樂此不疲的根本性原因,同時也凸顯了我國綜藝創作人才相對嚴重的斷層現象。
電視綜藝節目是如今電視台極為常見的一種節目形式,從最初的《綜藝大觀》到現如今的各種真人秀節目,不得不說,綜藝節目競爭格局愈演愈烈,面臨的壓力與挑戰也大大增加,然而就在這一過程中,不少內地綜藝開始模仿外國的比較火爆的綜藝節目,以此來獲得更高的收視率,這也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電視台綜藝節目開始向外國看齊。
對於這種現象,可能會出現諸多後果:
1。同質化現象嚴重。近幾年來,我國同類型的電視節目越來也多。就比如親子類的《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以及《爸爸回來了》等綜藝節目,都可謂是換湯不換藥,這也就直接導致國人的創新能力逐漸減弱。
2.弱化了電視文化傳承的作用。我記得自己小時候會跟著父母看一些關於戲劇類的節目,比如《梨園春》,但是現在看來,除了中央電視台戲劇頻道外,很少有電視台做關於戲劇方面的節目。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中央電視台的《詩詞大會》、《朗讀者》一經播出就能吸收很多好評的原因吧。因為現在像這樣的節目已經不多了,所以大家才會喜聞樂見。一味地對外國綜藝進行模仿,而不根據本土的現狀進行創新,只會讓我國的傳統文化越埋越深。
現如今這種模仿國外綜藝節目的拿來主義很容易讓電視製作人產生懈怠心理,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原創性的中國綜藝節目越來越少了。面對越演愈烈的模仿現象,我們必須從根本上來解決這一問題,鼓勵電視節目製作人堅持創新,從而一改現狀。
這個現象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了,從《爸爸去哪兒》和《中國好聲音》大火開始,中國綜藝節目走上了模仿國外節目的套路。前些年的中學時政題也以此為熱點,出了許多以傳統和創新為中心的論述題。國人也都在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反思,但近些年這股模仿風並沒有消退,反而愈演愈烈。《極限挑戰》《爸爸回來了》《我是歌手》《我們相愛吧》……模仿一個熱一個,似乎只要引自海外,節目就必火。其實出現這個現象,跟國內綜藝創新性不足有很大關係。國外巧妙翻新,利用了明星真人秀,親子互動,盲選等形式,為綜藝開闢了新天地,也找到了一大批節目受眾。文化越來越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只有把握自己的核心文化,才能夠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朗讀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之所以受到熱捧,是因為它們弘揚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突出了本國的文化特色。它們都掀起了收視狂潮並得到了廣泛好評。《朗讀者》以「情」為上,邀請不同身份的人來朗讀書中片段,在他們真實的人生經歷中,對文字有更深刻的理解。《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中國詩詞大會》以中華博大精深傳統文化會友,讓人在激烈的比賽中學習漢文化。
綜上,當前中國綜藝節目應立足本國的文化,仿照也要推陳出新,改出自己的風格。不過能自成一格,推出原創好節目是最好的。
國內綜藝經常被曝出仿照抄襲國外的綜藝,我先說說我看到的幾條熱門評論吧:「娛樂都是相通的,不存在抄襲不抄襲」、「你們還幫外國人說話,不配當中國人」、「抄襲了我也愛看,怎麼了」。對於這樣的想法,我也是醉醉的了。我認為部分網友這麼想也是有原因的:一是他們的偶像也參與這個綜藝,粉絲就是奔著偶像去的,又怎麼會說綜藝節目抄襲太差呢?二是沒有了解過原著,看到國內綜藝節目覺得很有看點,就認為是頂級的了。三是不拿知識產權當回事,從小抄作業,長大了抄論文,工作了抄文件,還都理所當然。但是,《紅樓夢》《西遊記》是能抄得出來嗎?高鐵是能抄得出來的嗎?我也因為某個喜歡的明星追過綜藝,當時對於網上的諷刺謾罵聲也忿忿不平,可我真正去了解了原節目的時候,我發現仿照真的是見很可恥的事情。因為別人在那個年代就能想出這麼棒的節目,有那麼好的收視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別人輕易的拿來就可以賺錢對原著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我們祖先創造出的東西曾經領先世界幾百年,而到現在提升軟文化居然要考抄襲,想想也挺丟臉的。我覺得提高知識產權法律意識是首要的,再就是要培養我們的創新精神,學好文化知識,有幾千年的文化作鋪墊,我們怎麼可能創造不出優秀的綜藝節目。
如今國內的綜藝越來越火,周邊的人都十分迷,比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極限挑戰》《天天向上》《康熙來了》《中國好聲音》等等。我知道的裡面不少節目與韓國的綜藝是有些相似成分的,而且不可否認的是裡面有不少韓國的因素,但是它們仍然十分火爆,我認我原因有:
第一,節目本身形式新穎,儘管借鑒了別的國家綜藝的因素,或多或少也增添了自己的成分在裡面,引進了國外的新鮮元素但也注入了自己的傳統思想,宣傳了中國傳統餐飲和文化禮儀,除了娛樂之外他們總是宣傳那種勇往直前的同時還要兄弟團結的精神。第二,一方面,節目組邀請了比較有名的小鮮肉明星和過硬的娛樂明星,一定程度上會吸引不少的觀眾,另一方面,節目都有各種各樣的主題,每一期節目都有一個新的最終目標,從而每次節目更新都給我們帶來新感覺,並不是一昧的搞笑和娛樂,我們也能從中學到不少的道理。然而還有不少的觀眾責怪中國並不會創新,只是拿著別的國家的節目照辦照抄就來糊弄中國觀眾,不會創新。但是作為一種引進也是一種進步不是嗎?我們的綜藝火爆了,以後也一定會有自己的創新,加入很多中國的元素。對於這個現象我還真是恨鐵不成鋼啊,你說咱們中國地大物博,不缺錢也不缺人,為啥就拍個綜藝都得去仿照國外的那?輕的抄襲個開頭,構圖製作啥的都一樣,重的直接把節目內容和模式照搬過來,哎,有的還就打死不承認非說自己沒抄襲。這樣一種病態的綜藝節目製作方式高潮了一部分病態的節目追捧者,但對於我國綜藝的長久發展肯定有壞無益。
其實對於有些節目來說說抄襲也是有點兒冤枉他們了,畢竟人家花了大價錢買了版權那,但這也只是換湯不換藥的缺乏創新的另一種表現啊。就比如近幾年最火的《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啊,雖然現在綜藝節目們都開始改名兒力途去韓化,但一開始火起來的時候也是在韓國原版的節目上進行摸石頭過河的探索式前進的。對於這種買了版權的節目我們觀眾可能會過於苛刻,總是時不時地拿他們和國外原版相比,所以對於它們來說,能真正做到不見原版的影子才是真的成功了。那麼對於那些完全就是抄襲還死不承認的綜藝節目,因為我本身是個綜藝狗,零零散散地也看過不少綜藝節目,看過原版節目的我再看國內綜藝節目時候的心情可以用「曾經滄海難為水」來形容啊。不過其實觀眾對我國綜藝節目的態度還是很寬容的吧,畢竟我們也知道我國綜藝也就是在近五年出現了一個大勢,也就是國外已經玩兒了好多年的真人秀模式,跳脫出了原來那個小小的攝影棚並且開始流行起來把明星拉下神壇。我國的綜藝節目其實也不乏一些真正用心做的好的啊,在真人秀大行其道的時候《朗讀者》《明星大偵探》用他們獨特的節目切入點也贏得了眾多觀眾的好評,所以說在作綜藝節目上與其一窩蜂地去仿照國外用一種模式來固化自己,不如踏踏實實地想齣兒真正適合我們觀眾收看的。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綜藝《全城熱戀》?
※易中天品三國是一檔什麼節目?
※遠方的家是一檔什麼節目?
※拜見小師父節目看點有哪些?
※為什麼近些年真人秀越來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