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

唐朝國力強盛,宋朝的經濟和文化盛極一時,清朝辮子戲霸佔了電視熒幕多年,唯獨明朝爹不疼娘不愛,本著惡補明史的目的,我看了《明朝那些事兒》,從跟隨朱元璋起義的農民,到見證朱棣五次御駕親征的小兵,從親歷土木堡事變眼見文武百官陣亡的將軍,到身在蒙古的明英宗朱祁鎮的侍從,從見證于謙力挽狂瀾保衛京城的小吏,到跟隨王守仁傳道授業的僕人,從支持張居正改革的萬曆,到見證楊漣慷概赴死的獄卒,從建立關寧防線抵抗清軍入侵的孫承宗的副手,到跟隨孫傳庭鎮壓農民起義的士兵,從砍下袁崇煥頭顱的劊子手,到陪同崇禎上吊的太監王承恩,我彷彿成了歷史的見證人,兩百多年的興衰飛快在我眼前閃過,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

皇帝不是那麼好當的

看過穿越劇的童鞋一定做過皇帝夢吧,然而皇帝通常是很苦逼的,其中最苦逼的是崇禎朱由檢,難以想像身為大明皇帝朱由檢穿打補丁的衣服,走路不敢走快怕撕破衣服,每天工作十五六小時只睡五六小時,沒有雙休沒有法定假日,國庫沒錢只能拿私房錢當軍餉,每天早上都被各種壞消息喚醒,比如遼東全境失守了,努爾哈赤打到山海關了,比如皇太極繞過山海關打到北京城了,比如陝西大旱農民造反了,山東大旱農民也造反了,比如一品邊關大將毛文龍被袁崇煥斬了,比如孫承宗被清軍俘虜寧死不屈殉國了,比如鎮壓起義的將領孫傳庭陣亡了,比如朱家祖墳都被刨了,然而在這個爛的不能再爛的爛攤子面前,朱由檢卻從沒有放棄過,即使他早已知道明朝會滅亡在他手中,他仍然勵精圖治、剷除閹黨、兢兢業業試圖與天抗爭,然而明朝終究氣數已盡,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時,朱由檢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上吊自盡,有的時候死是一種態度,一種絕不妥協抗爭到底的態度,崇禎到死還在百姓著想:「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崇禎是一個好人,也是一個好皇帝。

明朝的皇帝奇葩多,以玩樂作為人生終極目標的朱厚照,閉關修仙煉仙丹的嘉靖,二十八年不上朝的萬曆,天才木匠朱由校,這些人錯生在帝王家,他們造的孽將由他們的後代崇禎朱由檢一人承擔。朱元璋是個有魄力的皇帝,但也可以說他是個暴君,死在他手下的官吏數以萬計,朱元璋的時代整治貪污的力度可謂是空前的,那個時代官員的清廉程度絕對是絕無僅有的,跟隨朱元璋打江山那批人幾乎都被他下令處死了,朱元璋不是個好人,也不能說是好皇帝,但他是開國皇帝。在永樂年間國富民安,兵強馬壯,萬國來朝,打的蒙古部落不敢侵犯大明國土,朱棣靠造反起家,他不是個好人,但他是個好皇帝。

當年明月把歷史人物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能改變歷史進程的人物,第二類是重要人物,第三類是名人,第一類人物屈指可數,縱觀整個大明,也只有張居正、于謙、王守仁、孫承宗能入選,當然還有一個人也不得不提——太監王振,他是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害的大明公司差點提前倒閉。

張居正,湖北荊州人,明朝第一牛人,在明朝岌岌可危的時候,他力排眾議大刀闊斧實行改革,修復千瘡百孔的制度,他推行一條鞭法和考成法,在他的治理下,明朝的經濟、政治、軍事都回到正軌,為大明續命幾十年,張居正死後,大明國運急轉直下。

于謙,民族英雄,當文武百官和朱棣苦心經營的三大營精銳全都陣亡於土木堡,明英宗朱祁鎮被俘,蒙古騎兵包圍了北京城時,朝廷多數人都建議遷都南京,也就是說把北方領土拱手送人,此時于謙站了出來,他力挽狂瀾,擊敗了蒙古騎兵,保護了千千萬萬的百姓,扶大廈於將傾,如果沒有于謙,明朝必重蹈北宋滅亡之覆轍。

孫承宗,民族英雄,當努爾哈赤的軍隊橫掃整個遼東直逼山海關,京城岌岌可危時,孫承宗率領殘兵敗將擊退了不可一世的努爾哈赤,收復了遼東部分領土,建立關寧防線,直到明朝滅亡,清軍也未能突破此防線。

袁崇煥,有爭議的民族英雄,一直以來對於袁崇煥的評價是兩極的,有人說他是岳飛那樣的民族英雄,有人說他是吳三桂那樣的叛徒漢奸,而我覺得都不對,他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他打死了努爾哈赤,打退了皇太極,但他同時也是個狂妄自大政治覺悟超低的人,擅殺邊關大將毛文龍,在崇禎面前誇下海口「五年平遼」,然而話音剛落,清軍就打到北京了,然後他又接連犯了兩個死罪:尾隨清軍而不戰,身為邊關大將卻要求帶軍入京城,從軍事的角度來看袁崇煥無非是想用最有把握的方式戰勝強大的滿族騎兵,然而從政治的角度看來卻有通敵造反的嫌疑,袁崇煥也許該死,但不該背負著漢奸的罪名死去,他一生的追求就是抵抗清軍保家衛國,正如他被凌遲處死前寫的詩「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威爾杜蘭特說:大部分歷史是猜的,其餘是偏見。我前不久看的大眾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也持有同樣的觀點——歷史並不可靠。

那為什麼還要看歷史,如果是以前我會回答:以史為鑒,而現在我卻對此表示懷疑,如果真的能以史為鑒,為什麼同樣的錯誤一犯再犯?我覺得最靠譜的答案是:人性並未變多少,雖然兩千年過去了,科技進步了,我們住的房子,穿的衣服,吃的東西有變化,而人性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外殼變了,裡面還是幾千年那一套,該發生的它還是會發生,以史為鑒只不過是說說而已。

推薦閱讀:

兩件日本錦袍的故事
朱元璋憑什麼非要處死胡惟庸?八個字道出所有真相
「被遺忘的人們」:毛國科歸國與引起的紛爭
關於近幾年標點有關明實錄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TAG:明朝那些事兒書籍 | 明朝歷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