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迅雷創始人程浩:互聯網下半場的三大關鍵詞

從時代角度,過去 20 年屬於互聯網快馬奔騰的年代。

我們如果回首看 2007 年全球市值最高的前 10 大公司,互聯網相關的只有微軟入榜。算半個互聯網企業吧。其他霸主都是埃克森美孚、中國石油、通用電氣、中國工商銀行、俄羅斯天然氣、AT&T 等能源、銀行、通訊領域的實業巨頭。

10 年後,就在剛剛過去的 2017 年,再看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前 10 名,已變為了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 等高達 7 家互聯網企業上榜,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市值都超過了 4000 億美元。傳統領域的巨頭只剩下了美孚和強生,另一家上榜的公司是做保險和投資的伯克希爾 · 哈撒韋。

所以不論從世界還是中國來看,過去 20 年,互聯網從量級上都取得了遷躍式發展。這時有人在 2017 年,提出了中國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概念,我非常認同。那麼怎麼來區分互聯網上半場和下半場?

我認為人口和流量紅利消失,是中國互聯網上半場跟下半場的分水嶺。所以現在如果創業公司還想做純 PC 互聯網或者純移動 APP,很難出獨角獸了。即使出獨角獸也不是初創公司的產品。

正如 2017 年最火的創業產品是抖音,一個傳統移動 App。短短一年多時間 DAU(日活用戶)就達到了幾千萬。如果這是一個獨立公司,肯定就是獨角獸了,但抖音其實是今日頭條出品的產品。有人說不還有互聯網 + 么?互聯網 + 都已經好幾年了,衣、食、住、行早就被覆蓋的差不多了。

我此前在《人工智慧創業的 6 大核心問題》中跟大家聊過,傳統互聯網最大的價值,是解決信息不對稱,並提供連接。但國內很多行業,信息不對稱和連接並不是痛點。例如醫療、教育等傳統領域,供需關係不平衡才是更為嚴重的問題。互聯網提升了一部分效率,但沒有根本的解決問題。這亟需互聯網下半場的到來。

如何解決供需關係不平衡?核心只有提高生產效率。由此,我提出互聯網下半場三個重要關鍵詞:人工智慧、企業服務和線上線下融合。特別在互聯網下半場,線上流量枯竭會催生這三大領域高速發展。

人工智慧

首先來看人工智慧。我們拿滴滴打車舉例,通過互聯網的連接,解決了打車難的問題。但為什麼打車價格降不下來?最根本的原因,一輛車還需要一位司機來開。現在中國勞動力成本呈上升趨勢,那打車價格就不可能降下來。

如果有一天 L4 級自動駕駛實現了,就不再需要司機,價格至少降低 2/3,所以自動駕駛是共享出行這個領域最大的彎道超車機會。滴滴在 2017 年拿了兩輪近 100 億美元的融資,重中之重應該把資源投入到自動駕駛相關的布局中。

AI 也包括醫療領域的輔助醫生看醫療影像,以及全世界最著名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這些都極大的提升了效率。

總結來說,人工智慧將解決互聯網在很多領域沒有解決的問題,主要就是提高生產效率以及改善供需關係,這在互聯網下半場非常重要。

企業服務

第二個關鍵詞就是企業服務。很多人會疑問,互聯網下半場與企業服務間能有什麼關聯?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中國過去為什麼 2B 業務一直落後於 2C 業務?

拿美國市場來看,做 2B 業務的公司與做 2C 業務的公司,即使談不上各佔半壁江山,但至少也有四六開。企業服務領域有很多像 Oracle、SAP 這樣市值千億美元的公司。而國內,從市值角度來講,做 2B 業務的公司甚至連 2C 公司的十分之一都沒有。這是為什麼?

我認為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中國過去二十年經濟的爆髮式增長,帶給 2C 市場巨大的人口和流量紅利,無論是互聯網、房地產還是金融,這應該是過去 20 年中國發展最快的三個行業了。在這種時代大機遇下,「野蠻成長」 是最好的選擇。

企業沒有時間,也沒動力去做內功,「一快遮百丑」,「快」 比什麼都重要。 但是今天人口和流量紅利消失了,獲客也好、留存也好等各方面成本都上來了。同時過去很多企業一直在蒙眼狂奔,發展節奏一放緩,內部管理問題也開始湧現。

這時怎麼辦?就需要企業去做好管理,要做精細化運營,也就是開始比拼內功了。這些正是企業服務的價值。我們反觀美國市場,經濟一直很平穩,也沒有那麼大的人口紅利,所以美國比中國更早的進入了比拼效率的時代,也就更早地催生了企業服務市場。

中國進入企業服務時代,除了因為互聯網進入下半場之外,還包括其他幾個原因:

1. 國內人力成本越來越高。

迅雷大概 2007、2008 年做校園招聘時,給應屆生五六千元算很高了。2010 年以後,互聯網圈幾乎都給到 1 萬以上了。再加上五險一金,直接提高了企業 40% 的成本。所以現在很多情況是,與其自己僱人,還不如直接購買 SaaS 服務。

2. 現在企業的管理者們,越來越重視降低管理成本。

大家都明白人多不是好事,直接拉高了管理成本。迅雷創業的前兩年,我特怕老百度的同事問我你們公司多少人了,因為我說只有 20 人,我覺得挺不好意思的。

現在可不一樣了,如果一個公司 2 年就招了 200 人,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你們公司是幹嘛的,需要那麼多人么?有經驗的管理者們希望藉助企業服務,將一些非核心又比較標準化的業務盡量外包出去。這其實比較符合現代企業精神。大家都以 WhatsApp 為榜樣 ——50 人做出 190 億美金的公司!

3. 企業信息化程度在逐漸完善。

說白了,以前信息化程度很低的時候,什麼數據都沒有,我想借用外部服務來做精細化運營也做不了什麼。現在隨著 IT 技術的發展,企業各方面的數據越來越全,所以很多外在的工具都能派得上用場。數據的豐富,為企業服務提供了土壤。

4. 企業服務呈現移動互聯網化趨勢。

以前很多傳統企業的老闆,都不會操作 PC 電腦,你讓他去買單一個企業服務,他完全弄不懂也就不會買。現在即使再傳統的企業老闆也會用手機。他們用手機 APP 查看企業的經營狀況,非常直觀方便。這個是移動互聯網為企業服務帶來的另一個發展契機。

所以綜合以上多方面原因,國內企業服務時代已經到來。

線上線下融合

互聯網下半場另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線上線下融合。我們拿滴滴打車和摩拜單車來舉例,一個是共享汽車,一個是共享自行車,兩個都是 O2O,但實際在業務模式上卻有很大的區別。

因為滴滴打車是 Online To Offline。大家要先下載 APP,然後再體驗叫車出行服務。摩拜單車卻是反過來,大部分人先在街上看到了自行車,然後再掃碼下載註冊 APP。所以摩拜單車其實是 Offline To Online。

滴滴誕生於移動互聯網紅利最大的 2012 年,那時流量一定是從線上往線下引。到了摩拜單車出現的 2016 年,無線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已近尾聲,或者說線上獲客成本太高了,所以才出現了從線下到線上的反流。

線上線下流量反流,可以看作是互聯網下半場開啟的一個標誌。包括新零售,也是典型的通過線上線下融合,讓線下流量反哺線上。

拿亞馬遜舉例,為什麼要花 137 億美金收購 Whole Foods(全食超市)?因為以前在亞馬遜網站上沒法兒賣生鮮。有了 Whole Foods 幾百家線下門店的支持,現在客戶在亞馬遜上下單後,基本上 3 個小時就能送到家。這為亞馬遜拓展了廣闊的線下客群。

同時亞馬遜現在還開有實體書店,我去年在矽谷時去轉了轉,這實體書店挺有意思,有幾個特點:

  • 首先書店擺放什麼書,都是經過大數據研究過的。亞馬遜會認真研究這個居住區域的人,過去都在線上買了什麼書,開實體店時也會放類似的書籍。舉個例子,在矽谷多賣一些科技創新的書,而紐約多賣一些金融相關的書。
  • 在實體店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每本書都會打出在亞馬遜網站上的評分。下面還有兩行字,就是在亞馬遜上這本書最火的一條評價。我發現這點對於讀者來講價值極大。
  • 如果你覺得這本書挺好的話,無需到收銀那裡結算,直接用亞馬遜的 APP 掃那本書的封面就可以購買,非常快捷方便。

大家過去總覺得亞馬遜一定是電商,其實他們早已將觸角深入到了線下。包括亞馬遜去年推出了 Amazon Go 無人便利店,都是在嘗試線上線下融合。

類似的,國內有阿里的盒馬鮮生、京東的 7Fresh、永輝的超級物種,我都有實地去考察體驗,這些都是線上線下互相倒流 ——線下購物推薦你使用 App 結算,同時住在 3 公里以內的用戶可以通過 App 直接下單送上門。

我聽說他們還有一個 KPI,就是線上的訂單量不能低於線下的,所以很明顯,大家都希望把線下的用戶導到線上,這很自然,全是線下的話這和其他的實體超市沒有本質的區別。

整體來講,因為涉及到線下,這個模式還是挺重的。首先店面租金就不便宜,還要僱傭很多服務員,還得囤貨,賣生鮮還要有複雜的供應鏈等等。

但即使線下這麼重的生意,為什麼阿里、騰訊、京東還要進?事實上,阿里不僅推出了盒馬鮮生,他們還聯手了百聯,又入股高鑫零售,成了大潤發及歐尚的幕後老闆;而騰訊京東則入股永輝。

核心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因為線上的流量已經不足以支持他們這麼龐大體量的增長了(騰訊阿里雖然從財報上看每年的收入還有 50-60% 的增長,但那更多是因為商業化程度的提高,而非用戶群和流量的增長)。如果線上的流量還是以每年 30% 或者更多的成長,阿里、京東這些電商巨頭才不會碰線下呢——線上賺錢多容易,線下太苦了!

One More Thing…

最後,我想跟大家聊一個 2017 年特別火的話題。當然我一說這話,大家肯定覺得我要聊區塊鏈,其實不是。今天想聊的都是跟互聯網下半場相關的事情。這個話題是什麼?微信小程序。

以前 2C 端的獲客基本通過兩種途徑——App 和微信服務號。前者太重,用戶還得下載,後者基於 H5 開發,體驗不好。小程序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微信掃一下就能用,體驗接近原生,而且一套代碼通吃安卓和 iOS 兩端。

但以上這些優點還不是小程序最核心的。更重要的是微信帶給小程序的入口支持。騰訊對小程序的定位我認為在過去發生了變化。小程序剛出來的時候針對的都是線下場景,比如到餐廳點個餐什麼的,但現在定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微信群裡面,你可以把小程序的鏈接丟進去,在公眾號中也可以拉起小程序。而且微信的最新版本,往下一拉界面,上面直接有四個最近使用過的小程序入口。而且現在小程序也能彈 Push 了(通過 「服務通知」)。這些都是巨大的入口支持。未來也許有一天朋友圈也支持小程序了,甚至微信哪天給小程序一個一級菜單也說不好。

但是,這些入口方面的支持仍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社交關係的支持!大家有沒有關注一個特別火的小程序叫頭腦王者,其實就是一個很小的智力型遊戲,能夠跟其他人相互比拼答題。

因為能夠一鍵丟到群里分享,所以有很強的社交傳播力,而且遊戲裡面你還能看到這個群其他朋友的排名。當然,目前這個社交關係的開放還比較初級,如果好友列表能夠像 Facebook 一樣開放,那價值就更大了。我認為這只是時間問題,騰訊畢竟越來越開放了。

說了半天,小程序和互聯網下半場有什麼關係?有關係!我認為小程序就是互聯網下半場的新一波流量紅利,而且是社交流量紅利。社交流量是最低成本,而且具有最大爆發力的流量,大家一定要利用好。特別是現在小程序還處於早期,開放平台的早期紅利特別明顯,後期會慢慢減弱(例如你現在想開自媒體,肯定去頭條號,而不是新浪微博)。

微信已經是超級入口了,小程序的生態一旦起來,這就是操作系統了。所以雖然現在騰訊的股票已經很貴了,但我認為仍然有上漲空間。當然,這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投資建議……


推薦閱讀: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
慈善還是偽善?這家公司一入西寧就被端丨無路可套
崩潰和幽靈CPU漏洞:你需要知道的
區塊鏈也許是我們的未來,但是比特幣也許會被取代
放下數據,立地成佛

TAG: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