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創新才有製造業未來 | 美國製造創新網路的啟發

去年在林老師帶領下,南山工業書院的幾個成員一同參與完成了《美國國家製造創新研究院》的書稿編寫,我也參與了其中IACMI、NextFlex和PA的三個章節的研究,經過這個寫作過程,也使得我對製造業的創新有了新的認識。

先說點題外話,去年11月,因病去醫院針灸,與楊浦醫院的王醫生交流醫學研究,我討論的是按說中國的醫生要比國外的醫生在病理、藥理的研究上更有條件,但是,因何醫學和製藥的很多領域都是國外醫學院掌握制高點呢?

王醫生告訴我這是因為我們在「創新」方面不足,醫生都被折磨成高超的「幹活的」,另外在科研的標準化與方法體系上不足,使得我們缺乏創新,這就使得雖然我們的醫生可能見到的病例是他們的很多倍,外科醫生手術量是他們的很多倍,卻無法成為醫學領域的全球核心高地。

這與我們製造業其實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由於缺乏創新,使得我們成為了「製造工廠」,依賴於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勤奮的產業人,我們獲得了巨大的市場,但是,卻使得我們仍然無法擺脫低端的製造業,即使我們自認為在家電領域已經幹掉了全球競爭者,可是,家電是一個生命周期末端的市場,從市場角度來說,是一個本該放棄的,而且,即使如此,人們還是寧願從日本帶電飯煲,從德國帶把菜刀回來。

其實在很多領域,我們都受制於「創新」的缺乏,而今天,我們的產業卻發展到了一個必須轉型的路口,我們必須去走創新之路,才能更好的發展,否則,隨著成本的上漲、匯率等諸多因素,我們的競爭力會不斷下降。

而反觀美國製造創新網路,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有創新,才有製造業的未來。

圍繞產業的製造業創新

這裡的核心觀點是在「跨界」上,製造的創新必須附著於產業。智能製造並非不可以談,但必須為了某個具體的目標而去推進智能製造,不能為了實現智能製造而智能製造,不能為了升級而去升級。中國製造業真正比較落後的是在材料科技上,因此,製造業的創新必須圍繞「材料」為核心進行製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而不是以「數字化」、「智能化」獨立於產業運行。

美國製造創新研究院很大程度上聚焦在兩個點上:材料與能源。其中復材製造創新研究院IACMI 聚焦在碳纖維聚合物基複合材料,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研究院AFFOA、Power America 針對寬頻隙功率電子SiC和GaN,以及NextFlex柔性混合電子、LIFT面向輕質材料、光電子集成AIMP、BioFabUSA先進再生製造等,都是圍繞材料科技的製造創新來導向的。

圖1:美國製造創新的聚焦點

為了解決這些材料的產業化問題,即,使得具有「經濟性」,在確保質量、穩定性基礎上,使得其成本大幅度下降,具有產業大幅度推廣的可能,這樣才能佔據大市場。

因此,技術、製造創新必須建立在最終具有可靠穩定的產品、低成本才能有價值,這正是郭朝暉老師經常強調的創新的「經濟性」。

產業協同才能實現創新

就產品、技術的研發而言,本專業的知識技能是基礎性的。但引導創新的另外兩個力量卻更為重要,一個是客戶需求,一個是橫向科技。

客戶需求相對容易看得到,企業不會研究沒有客戶要用的產品,而客戶喜歡的產品往往需要同時具備「質量」、「交付」、「易用」、「穩定可靠」、「成本低」等多重因素,因此,企業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客戶的需求以及競爭對手的競爭力。不斷推動企業研發創新與升級的其實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

而橫向科技則有很大的挑戰。IT技術、自動化、感測器、晶元技術都為我們的產業提供了升級的可能性,因此,今天探討的智能製造都是圍繞著橫向科技如何為製造業帶來升級的可能性。

美國製造業創新網路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個創新的生態系統,這裡的終端用戶像波音、洛·馬、福特等作為客戶,會向聯盟中的上游廠商提出他們的需求,這種直接的需求會讓創新有的放矢,而另一方面,聯盟內的上下游公司之間的接觸與交流也使得跨界的機會得以產生。

創新事關思維方式

談起創新,讓我想到同濟時的導師曾經和我討論的一個話題,因為我的導師米博士是戰略諮詢顧問,他說「我發現你們製造業里的企業很不在乎戰略管理,都是到了快不行的時候才會想到管理諮詢」,我說「是啊!我們製造業的人都是靠本事吃飯的,覺得戰略這個詞太虛」。

創新這個詞,其實和戰略這個詞一樣,給人太虛的感覺,經常有企業管理者認為自己戰略是正確的,而執行不好,因此,會覺得戰略沒有意義,這其實很簡單——因為戰略執行也是戰略管理的一部分,如果不在績效考核、組織架構、人員能力、企業文化幾個方面進行調整與戰略適應,戰略當然無法執行,想做一個大的目標,卻不給戰略執行的人力資源以及相應的培訓、績效考評的激勵就想把戰略做好是沒有道理的。

美國製造創新網路其實體現的是一個非常嚴格的創新戰略與執行一體化的設計。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戰略執行主線清晰:產業化、生態系統建設、教育是美國國家製造創新網路實現的三大戰略主線,通過這幾個任務去實現其所定義的目標,讓美國製造業在全球具有競爭力。

其次,目標制定非常明確。就像複合材料創新研究院IACMI,明確5年內使得碳纖維複合材料成本下降50%,並使得其可重複利用率達到90%,對於美國電力創新院PA也同樣如此,清晰地定義了SiC與GaN功率器件的成本目標。即使在具體的技術方向,包括碳纖維材料在汽車工業里的構建加工循環時間都設定了具體的目標,從這些細節上我們可以看到,基於科學定量的目標設定使得具有清晰的可參考依據。

圖2:複合材料的具體目標

這些都是基於專業的諮詢公司進行前期的預研、企業調研來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圖2也非常清晰地表現了美國人的行文風格。通過用圖、表等清晰直觀的結構性思維表達方式,而非大篇的文字數字。這也體現了一種非常「科學質感」的研究風格。

第三,各個創新院基本上都有清晰的路線圖裡程碑。為了實現這些計劃,設定了路線圖,包括對關鍵技術路線與實現的路徑都做了分析和定義,而對各個階段的工作達成設定了里程碑,以確保在預計的時間段完成相應的推進工作。

圖3:路線圖

在很多時候,我想我們對於創新的理解之所以覺得「虛」,就是因為我們欠缺科學的運營管理能力,就會把「創新」理解為虛無縹緲的東西,包括缺乏結構化的思維能力以及規劃設計路線圖的思路,這使得對於目標、創新的實現路徑、方法等沒有精確的定義能力。

缺乏科學的態度和結構性的思維、缺乏對規範與標準的執行力,而這可能才是我們創新的真正障礙。

跟隨不能創新

中國製造業當下具有市場大和經濟性的優勢。市場大,才使得創新設計有可行性。研發一個產品經過大的市場驗證測試,本身就是我們製造業最好的條件,試錯機會對於研發創新很關鍵,而我們有這樣的市場。

即使高鐵核心技術不是我們的,但是高鐵的組裝、生產製造、運營、維護也並非容易之事。如果沒有經歷過大的高鐵市場應用支撐的話,數據與經驗都無法累積提供給研發端進行升級。飛機製造同樣也如此。而產品小到一個手機產業,中國也形成了很大的製造優勢。iPhone在中國的生產使得整個產業鏈形成了非常快速的響應能力,嚴苛的生產製造要求使得我們的製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運營管理水平、成本控制水平得到了提升,這本身就是「製造」這個過程帶給我們的,因為現在全世界如果想找一個能夠快速給電子產品提供代工的,其它國家都無法和我們的能力進行PK了,這也是優勢。

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是中國「經濟性優勢」的一個明證,因為人口基數大,使得我們在互聯網領域的投資具有分攤成本後的經濟性,阿里與騰訊這些企業所製造的數字化經濟使得中國的寬頻、數據服務水平大幅提高,這也催生了基礎設施投資的不斷擴張,這些資源也可以為製造業所應用,成為產業更具經濟性的推力。

製造業的創新,並非是跟隨:因為跟隨不能創新,而跟隨造成最大的傷害在於,國情的不匹配,會走很多彎路。在文化、市場、科技發展歷史等諸多背景不同的情況下,國外的戰略方向未必適合我們,而其執行方法與路線設計因為與我們環境的差異而不具有可行性。而科學的思維方法的建立,卻有助於我們去建立自己的產業創新方法架構,能夠有效的推動我們的創新。

研究美國國家製造創新網路,我們最需要研究的是其思維的結構性、科學的研究方法、框架性的執行路線設計、約束與激勵機制等,這些才能讓我們掌握「漁」具,而非是撈到一條「魚」。

註:本文為南山工業書院美國製造創新中心研究組的部分成果,致力於研究美國製造創新研究院的運行機制和產業藍海如何規劃。涉及先進位造14個領域。相關內容集結在《美國製造創新研究院解讀》一書,得到中國電子產業信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近期即將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敬請關注。涉及到如何創立產業聯盟、運營創新中心、產業鏈布局的話題,歡迎交流。

作者

宋華振:貝加萊工業自動化市場經理,南山工業書院研究組

編審

林雪萍:南山工業書院發起人,北京聯訊動力諮詢公司


推薦閱讀:

美國不再是移民國家!加拿大移民浪潮來了
燈塔國的黃昏:寫在美國大崩潰的前夜
聽說你吃過好吃的飛機餐嗎,如果有,是哪家航空公司提供的,具體是什麼?會火是因為家庭背景很厲害?
美國的「五服」及考慮因素

TAG:美國 | 製造業 | 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