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山東勸戒纏足出奇招,把泰山女神小腳換大腳!

晚清時期,山東泰安有個官員,叫毛澂 ,在光緒十八年(1892)、二十六年(1900)、二十八年(1902)三次出任泰安知縣,多有政聲。

毛澂不僅以實利惠及地方,還十分關注地方的民間泰山信仰習俗,這在泰山腳下的蒿里山神祠建築上表現得十分明顯。蒿里山在泰安城西南三里遠的地方,相傳為人死後的魂魄歸宿之地,漢代發端的「泰山治鬼」 說所言的具體地方即蒿里山。

山下建有森羅大殿、望鄉台、戲樓等建築,殿中有「三曹對案,七十五司,各塑神像」 。光緒初期,蒿里山的神祠多圮,僅存大殿。光緒十九(1893)三月,知縣毛澂捐款重建了這裡的閻羅及三曹、七十五司。

毛澂重修蒿里山神祠不惜工本,用銀萬兩,營造出一個「使觀者驚心眩目」的亡靈生活的地府世界。他在為蒿里山神祠題寫的兩副對聯中交待了修建此大工程的目的。

一是森羅殿對聯,聯云:「聿古來帝祀群神,亢父主死,梁父主生,豈獨草儀逢漢代;為天下人心一哭,德不能化,刑不能威,只可尚鬼學殷時。」 二是蒿里山戲台對聯,聯云:「銷腸憐孝子忠臣,拍案衝冠,猶覺不平千古後;冷眼看神奸巨猾,收場結局,何曾放過一人來。」

這兩副對聯表達了毛澂對「禮教」衰落的哀傷,更清楚地表白了他重修蒿里山神祠的心跡:

其一,清末人心渙散,這一則在於朝廷提倡的倫理道德不能教化民眾了,二則在於朝廷掌握的刑罰也失去了往昔的威懾力。因此,作為知縣的他在沒有能力改變這種頹廢局面的情況下,只能像殷商時期一樣崇尚鬼神之說,以化導民心。

其二,他崇尚鬼神之說,不是為了向鬼神祈福,而是宣揚鬼神住持參與下的善惡報應的因果律。在他看來,雖然忠臣孝子的生前死後的遭遇可能不夠公平,但作姦犯科的忤逆之人沒有一個得到好下場的,這就是歷史因果律的公平與正義所在。

顯然,毛澂積極利用了「泰山治鬼」的傳統信仰,發揮其教化人心的功能。這一做法得到了泰安地方士紳、民眾的肯定。由此直到民國前期,來蒿里山為宗親亡靈祈福的香社絡繹不絕,這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社會秩序。

而且,清代一些香客在泰山捨身崖輕生以顯孝心的行為時有發生,所謂「孝子為親祈壽,必投崖下」。 這種在愚孝觀念下形成的捨身陋俗既不符合儒家的孝道主張,也不利於社會秩序的穩定。

泰安知縣毛澂為杜絕泰山捨身崖輕生的現象,將「捨身崖」易名為「愛身崖」,又在捨身崖前修築了一道紅牆。每年三月泰山舉行香會時,派十餘位壯士守護於此,「不令遊人窺足其間」。

相應於毛澂在泰山的禁捨身之舉,山東地方官員還利用泰山信仰行「廢纏足」之政。

光緒初年興起的「廢纏足」運動雖有中外人士的極力倡導,但在推行中仍是困難重重,在中國北方各省尤其如此。庚子國變後,清廷宣布要實行新政,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初諭令勸止纏足。

因為守舊勢力龐大,山東各地的放足運動開展得較為緩慢。為加快推廣放足運動,山東地方官員將泰山碧霞元君神像與天足運動聯繫了起來。

泰山神憩宮中供有一尊碧霞元君像,「泥塑金身,三寸金蓮。每屆春夏,朝拜者仕女如雲,且多制錦鞋為娘娘壽」 。由於北方民眾普遍信仰碧霞元君,這一神像的「三寸金蓮」就成為顯示女性纏足正當性的神聖符號。

為了利用民眾的信仰習俗並打破此神聖符號,山東地方官員將神憩宮的碧霞元君神像的「小腳刖去,另換大腳兩隻。以娘娘亦實行放足,普告朝拜之婦女」 。

這種順勢而為的「廣告」,適應了當時鄉村婦女大多不識字的文化狀況,要比勸止纏足的宣傳書更有效力。鄉村婦女在為碧霞元君神像做鞋子的活動中,通過這位神靈的榜樣作用,較為容易地接受放足的觀念。

來稿:李俊領

單位:社科院近代史所


推薦閱讀:

請問有去過泰山的朋友嗎?我們想九月六號早上七點多可以到,主要是想看日出的。驢友們有什麼建議嗎?
[連載·一具心理屍·第一卷⑦]一個心理師的泰山情結就是,找個像樣的地兒刻寫「×××到此一游」……
抬頭屁股 回首人頭 今年的泰山旅遊年年有
泰山那麼矮,為啥是五嶽之首?
泰山,你不知道的故事(1)

TAG:中國近代史 | 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