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90年,回顧一下頒獎禮上那些令人難忘的人和事(上篇)

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電影行業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電影獎項之一。

今年是奧斯卡成立90周年,回望過去的89屆頒獎典禮,有太多精彩的片段和經典的人物。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歲月長河中那些令人難忘的奧斯卡故事。

第一屆奧斯卡

1929年的5月16日,第一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學院成員加上他們攜帶的賓客總共270人出席,每人還要交5美元(約等於今天的70美元)的入場費。

獲獎名單早在2月份就已公布,整個典禮只持續了15分鐘,頒發了12個電影獎和兩個榮譽獎。

最佳影片是威廉·A·韋爾曼的《翼》,最佳導演是《兩個阿拉伯騎士》的路易斯·邁爾斯通,最佳男演員是《最後命令》和《眾生之路》的埃米爾·雅寧斯,最佳女演員則是《馬路天使》、《日出》和《第七天堂》的珍妮·蓋諾。

珍妮·蓋諾

當時還專門設立了一個最佳字幕獎,用於表彰為默片製作對白字幕的工作人員,但隨著有聲電影的流行,這個獎在第二年就取消了。

默片里的對白字幕

第一部橫掃奧斯卡的電影

1935年,弗蘭克·卡普拉的愛情喜劇片《一夜風流》成為第一部同時包攬五大獎項的電影,即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等到第二次出現這樣橫掃五大獎的景象已經是41年後的事了(1976年的《飛越瘋人院》)。

《一夜風流》劇照

克拉克·蓋博獲得他唯一的一座影帝獎盃

就在前一年的頒獎禮,卡普拉剛剛經歷過一個心碎時刻,當時的最佳導演頒獎人威爾·羅傑斯沒有多想就喊道:「弗蘭克,上來領獎吧!」卡普拉以為喊的是他(他憑《一日貴婦》提名),快到台上了才發現得獎的是《亂世春秋》的弗蘭克·洛伊德。

他後來在回憶錄里寫道,回座位的那段路是他「一生中走過的最長、最難過和最心碎的一段路」。

1935年,卡普拉的獲獎時刻

這樣來看,《一夜風流》的橫掃對於他的意義就更為重大了。

特殊奧斯卡

1935年,6歲的秀蘭·鄧波兒獲得第一座奧斯卡特別獎(又稱青少年獎),獎盃是一座縮小版的小金人,她也成為奧斯卡歷史上最年幼的獲獎人。

該獎項在1962年被取消,在那之前,米基·魯尼、朱迪·加蘭等11位童星都曾獲此獎。

說到特殊奧斯卡,沒有哪座比得上迪士尼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在1939年從鄧波兒手上接過的「一座奧斯卡和七個小矮人」獎盃,該榮譽獎正是為了表彰他所創作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第一位獲獎黑人

1940年,海蒂·麥克丹尼爾斯憑藉《亂世佳人》里的奶媽Mammy一角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這也是奧斯卡第一次將獎項頒發給一位非裔美國人。

這裡有個小插曲,由於當時嚴格的種族隔離政策,她原本是不予進入舉行頒獎禮的酒店的,是《亂世佳人》的製片人大衛·O·塞爾茲尼克為她爭取到了入場機會,但她只能坐在靠牆的一張小桌子,與劇組人員離得很遠。

她在獲獎感言中表示:「我真誠地希望我將永遠為我的種族和電影行業爭光。」而她也確實做到了。

瑪麗蓮·夢露的唯一一屆奧斯卡

1951年,夢露出席奧斯卡頒發最佳錄音獎,獲獎電影是她有份出演的《彗星美人》。這是她唯一一次參加奧斯卡。

當晚的夢露非常美麗

兩位女神

1956年,奧黛麗·赫本與格蕾絲·凱利為第28屆奧斯卡擔任頒獎嘉賓,兩位「優雅」的代言人在後台相遇,留下了這一系列珍貴的偷拍合影。

一個月後,格蕾絲·凱利嫁給了雷尼爾三世,成為摩納哥王妃

費里尼與最佳外語片獎

1956年,最佳外語片獎成為奧斯卡的一項固定獎項,第一座小金人頒給了義大利導演費德里科·費里尼的《大路》。此後,費里尼又三度獲獎,分別憑藉《卡比利亞之夜》(1957)、《八部半》(1963)和《阿瑪柯德》(1974)。

1964年,費里尼的《八部半》獲獎,旁邊是朱莉·安德魯斯

無人領取的小金人

1956年,《勇敢的人》編劇羅伯特·里奇獲得最佳電影故事獎,然而卻無人領取。直到數年後,「好萊塢十君子」之一的達爾頓·特朗勃才承認,羅伯特·里奇是他的筆名。

特朗勃也是《羅馬假日》的編劇之一

由於特朗勃在四、五十年代被打入「好萊塢黑名單」(又稱「娛樂業黑名單」,列入其中的演員、導演、編劇等娛樂業人士都因政治信仰而被拒絕僱用),他不得不使用筆名編劇。

1960年,他公開承認自己是《出埃及記》的編劇,標誌著黑名單事件開始走向尾聲。1975年,時任學院主席的Walter Mirisch親自將屬於特朗勃的小金人交到他手裡。

第一位黑人影帝

1964年,西德尼·波蒂埃憑藉《野百合》獲最佳男主角,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影帝。之後直到2002年才有第二位黑人男演員封帝,即丹澤爾·華盛頓(《訓練日》)。就在同一屆頒獎禮上,波蒂埃獲得終身成就獎。華盛頓在領獎時對這位偉大的前輩說:「願上帝保佑您。」

卓別林回歸

四、五十年代,卓別林由於政治傾向遭到右翼分子的打壓,在1952年去往倫敦參加《舞台生涯》首映式的路上被美國司法部長撤銷了入境簽證,與好萊塢一別就是20年。

1972年,他受奧斯卡之邀回到美國,領取了終身成就獎。全場都為他起立鼓掌,掌聲經久不息。83歲的卓別林非常感動,眼泛淚光。

他的演講十分簡短:「非常感謝。這是一個激動的時刻,語言顯得如此蒼白無力,我只能說謝謝你們邀請我來,這是我的榮幸。你們是美好、善良的人。謝謝你們。」

隨後,主持人傑克·萊蒙遞給他一頂黑色禮帽和一根拐杖,他高興得像個孩子,拿起帽子想再現《流浪漢》的經典動作,雖然沒有成功,但卻引來了更持久的掌聲——演講前後加起來足足有20分鐘,是奧斯卡史上最長的起立鼓掌時間。

馬龍·白蘭度拒絕領獎

1973年,馬龍·白蘭度憑藉《教父》獲得影帝,但上台的卻是一位名為「小羽毛」(Sacheen Littlefeather)的印第安女孩,她代表白蘭度拒絕了這座小金人。

「我今晚代表馬龍·白蘭度,」她說。「他讓我告訴你們,他非常遺憾不能接受這座慷慨授予他的獎項,原因是當今印第安人在電影行業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她的演講既獲得了噓聲,也獲得了掌聲。

史泰龍vs阿里

1976年,史泰龍自編自演的經典拳擊勵志電影《洛奇》誕生。第二年的頒獎禮上,他負責頒發最佳女配角獎,拳王阿里從背後突然出現,嚇了他一跳。

受到驚嚇,史泰龍的反應頗為可愛阿里說:「我才是真正的阿波羅?奎迪(被洛奇打敗的重量級拳王),你偷了我的劇本!」然後兩人假裝在台上過起招來,引得台下一片笑聲和掌聲。

回到頒獎台,史泰龍忍不住表達起對偶像的敬意:「今晚也許我不會贏得任何獎項,但是能站在這位貨真價實的傳奇人物旁邊,我感到莫大的榮幸,這是我會珍藏一輩子的回憶。」當晚,《洛奇》摘得最佳影片。

第一個獲獎的反串角色

1984年,琳達?亨特憑藉在《危險年代》飾演男性角色關比利獲得最佳女配角,她不僅是女扮男裝,而且扮的還是個亞洲男人。

亨特也是第一位憑藉反串獲獎的演員。這項成就若是放在今天,恐怕會引來不小的爭議。

女明星的奇裝異服

1986年,雪兒穿著御用服裝設計師Bob Mackie的這身作品出席奧斯卡,造型令人印象深刻。

1988年她獲得影后(《月色撩人》)時穿的這條裙子也非常出位。

除她之外,還有一些女明星也靠奇裝異服博得不少眼球。

1969年,芭芭拉?史翠珊非常搶眼地穿了一身透視裝。當晚,她獲得了最佳女主角(《妙女郎》)。

1995年,服裝設計師麗茲?加德納穿了一條非常「值錢」的裙子,因為那是一條用美國運通卡做成的裙子。她和蒂姆?查普爾憑藉《沙漠妖姬》獲得最佳服裝設計。

2001年,比約克身著天鵝裝走上紅毯,她為自己主演的《黑暗中的舞者》演唱的《I』ve Seen It All》提名了最佳原創歌曲。當晚她還帶了六個鴕鳥蛋,邊走邊在紅毯上「下蛋」。

老當益壯

1992年,傑克?帕蘭斯因出演《城市鄉巴佬》里的老牛仔獲得最佳男配角。他在50年代曾兩次提名,直到這一年才終於獲獎。興奮的他一言不合就在台上做起了單手俯卧撐,當時他73歲。

《泰坦尼克號》的橫掃旋風

1998年,《泰坦尼克號》當真是出盡風頭,先是以14項提名平了《彗星美人》的單片提名紀錄(後來《愛樂之城》也平了這項紀錄),又在奧斯卡頒獎禮上以橫掃之姿狂攬11項大獎,平了《賓虛》的單片獲獎紀錄。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領取最佳導演獎時忍不住像他的男主角傑克一樣高喊「我是世界之王!」

講真,現在回看還挺尷尬的,「卡神」自己也這麼覺得。後來《阿凡達》提名最佳影片時,他表示「我很確定沒有人想再在奧斯卡上看到我了,或者也許他們會希望我再拿一次獎,好看看我會不會出更大的糗。」

最激動的獲獎人

1999年,義大利二戰片《美麗人生》提名了奧斯卡七項大獎,並拿下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語片和最佳配樂。當聽到宣布最佳外語片時,電影的導演、編劇兼主演羅伯托?貝尼尼整個人從座位上彈了起來,甚至興奮得站上了椅背,比他自己得最佳男主角時激動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貝尼尼是史上第二位憑藉外語片獲表演獎的演員,第一位是他的義大利老鄉索菲婭?羅蘭在1962年憑《烽火母女淚》封后。

文丨阿拎


推薦閱讀:

TAG:奧斯卡 | 奧斯卡頒獎典禮 |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