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的惡搞短片《分家在十月》背景故事是在講什麼?

註:我想問的當然不是說這個片子在講什麼,而是想知道當時東方時空是否真的發生了什麼?評論部又是怎麼回事?內部自娛自樂的背後是否又有什麼影射?


我最早看到大概是2002,2003左右,在寢室,那時流行bt,好像是用bt comet下的,看完了後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

網上流傳的「大史記」系列統稱3部曲,後面2部是「糧食」和「分家」,但相互之間沒邏輯關係。根據網上的消息大致是最早的1部「大史記」系出自北京電視台;「糧食」和「分家在十」出自央視新聞評論部。要說有什麼相似,大概就數惡搞和內部自娛自樂吧。

「分家在十月」是綜合「列寧在十月」和「列寧在1918」重新編劇、剪輯、配音,虛擬了央視評論部內部權力鬥爭,新聞評論部工作人員均以「被處理過」的真名出場,像「崔永元斯基」,戲仿「東方時空」的「百姓故事」的口號,將片子定位為「講述電視流氓自己的故事」。。。

在當時確實很罕見,讓一般大眾得以一窺沒有桎硞的央視人的「本色」!

「理性的四環路」

「激情的平安大道」

「撕丫的嘴,撕爛國嘴。,。」

「能不能給日元呀。。。」

這裡收錄了經典台詞!

分家在十月

另外,說到「大史記」的話,不能不提另一部央視內部巨作——「東方紅時空」!


[電影]《大史記》:「饅頭」的榜樣

《大史記》的作者已與胡戈取得聯繫,準備根據陳凱歌的反應,製作真正的《大史記2》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就作品本身而言,是一個簡單、粗糙,製作水平不高的作品。」《分家在十月》的作者之一 Y說,他認為原因是「寫作能力不強,片子不精緻,沒有足夠的專業技術。比如把真田廣之安排成城管,包袱就用得太直接,反而不好笑了」。

講述電視流氓自己的故事

Y十分不理解,網路傳播者為什麼會把《分家在十月》叫做《大史記2》。事實上,《大史記》並沒有三部曲,它們是截然不同的3部片子:《大史記》出自當時還在北京電視台工作的盧小寶;《糧食》出自央視《百姓故事》節目組;《分家在十月》出自央視《實話實說》節目組。如果真要說關係,《糧食》和《分家》都出自央視新聞評論部,而且都是為部門年會製作的;《大史記》也是為內部年會做的——北京演藝人協會的年會。

2000年初,央視新聞評論部年會上,《百姓故事》節目組製作的《糧食》———採用1959年抗戰故事片《糧食》的畫面,重新剪輯配音,將鬼子搶糧的故事改造成了評論部的節目組之間爭奪片源的故事。戲仿版《糧食》中,諷刺和搞笑信手拈來:方宏進之子方宏退,崔永元之子崔橢圓,為了爸爸吵起架來,崔橢圓說自己爸爸是正式的,嘲諷方宏退的爸爸是招聘的,方宏退反唇相譏:「不拍馬屁能成正式的嗎?」

重新配音的《糧食》在年會上內部播出之後,反響很熱烈。2001年, Y和同事照著《糧食》的思路,把《列寧在十月》和《列寧在1918》重新編劇、剪輯、配音,戲仿《東方時空。百姓故事》的口號,將片子定位為「講述電視流氓自己的故事」。《分家在十月》虛擬了央視評論部內部權力鬥爭,新聞評論部工作人員均以「被處理過」的真名出場。

3年來,盧小寶簡歷上都有這麼一項———「《大史記》系列短片編劇、導演,網路廣泛流傳」。(圖片由盧小寶提供)

片中,「白岩松斯基」騙「水均益斯基」走「理性的四環路」而不是「激情的平安大道」,被識破,「白岩松斯基」拿出工具箱的扳手猛擊「水均益斯基」後腦,邊打邊罵:「我是十大傑出青年,奧運會我現場直播,香港回歸、澳門回歸我是主持人,我和總理照相,我和總書記握手,我看話劇我坐第一排,我帶頭跟他們鼓掌,我採訪了200多個東方……」:「崔永元斯基」因為不肯交出女編導而被當成姦細,被「關海鷹諾娃」打死;最後「新東方時空」匆匆開播,評論部草草組閣,「袁正明諾夫」上調,「梁建增諾夫」扶正,「關海鷹諾娃」取代「崔永元斯基」成為評論部副主任。這部片子中許多虛擬的情節一語成讖,幾個月之後,《東方時空》從新聞評論部獨立出來,成立了工作室:「踢足球都是兩個隊了。」 Y回憶說。

除了片頭片尾出現的輪椅是編導向醫院借的,《分家在十月》是一部純粹央視內部製造——輪椅上的老大爺確是評論部辦公樓管收發的。Y和另外兩個同事花了一晚上時間看完《列寧在十月》和《列寧在1918》,邊看邊杜撰台詞。編劇和剪輯花了他們一天時間;配音花了半天,錄製群雜——跑步聲、尖叫聲、摩擦聲花了幾個小時——幾乎每個路過配音室的人都會被拉進去配上一小段音;剩下的幾個小時,都花在合成上——兩部原片色調不「統一」, Y統一加了一點綠。

「不記得陳凱歌有沒有坐在台下」

Y當然不知道,大半年之後,北京電視台的盧小寶也被年會齣節目的要求所困,而且想出的解決方案竟然也是重編、重剪、重配經典電影。

盧小寶是北京演藝人協會成員,2001年末協會照例要開個晚會聚聚,「無非就是一幫電影人坐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不會唱歌跳舞的盧小寶被迫齣節目,一個晚上他突然想到,「既然來的都是導演、明星,不如把他們導的、演的電影重新剪輯,把一年發生過的大事編排在其中」——這也就是《大史記》名字的由來。

影片在王家衛的《東邪西毒》(這是被戲仿頻率最高的影片之一,王晶多部影片、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甚至連韓國影片《我的野蠻女友》都曾拿其中片斷開涮)的畫面中開場,一陣風從沙漠刮過,配音開始:「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個伸手不見黑夜的五指,小嗖風風地吹著……我在天空寫下你的名字,被風帶走了;我在沙灘寫下你的名字,被浪花帶走了;於是我在大街的每一個角落寫下你的名字,我被警察帶走了。「陳凱歌作品《荊軻刺秦王》的片斷也出現在《大史記》中:」秦始皇「振臂一揮,宣布要蓋一個頂級的 C BD商圈,到時候什麼都有,」有炸糕、有油條,還有寬頻入戶「,但」荊軻「對蓋房子沒有興趣,轉身去買彩票去了。

《大史記》片尾字幕標明「晚輩戲說電影,如有不敬之處,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有原因的。片子播放的時候,其中大部分被戲仿的角色,其扮演者、那些老藝術家們,就在台下坐著。盧小寶回憶,老藝術家們睜著兩隻眼睛,看到自己的影片被重新改編,「都顯得很開心」。「但我不記得陳凱歌有沒有坐在台下了。」盧小寶說。

如果按照製作的時間順序,《大史記》反而是「《大史記》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糧食》是2000年2月出品,《分家在十月》是2001年2月出品,《大史記》則是2001年11月出品———但由於《大史記》不像《糧食》和《分家在十月》那麼「內部」,反而先被傳到了網上。2002年,央視新聞評論部年會《東方紅時空》現場錄像、《分家在十月》和《糧食》這3段充滿戲仿段子的影像,開始在央視內部流傳。不少人以自己觀看或收藏等理由,要求備份光碟。備份得多了,這些短片很快被泄漏到網上,並以更快的速度流傳開來。由於當時《大史記》已經在網上風行了好幾個月,央視的幾個片子被分別稱為《大史記2》、《大史記3》,甚至《大史記4》。

「戲仿必須有顛覆性的文本和極專業的技術。」 Y和盧小寶不約而同地對「饅頭」編劇和技術表示惋惜, Y更欣賞《饅頭三寶》的歌詞和網友對《無極》的重構:「命運女神跟陳凱歌對話,『你要是聽我的話』就能得到最好的麵粉,就能得到頭髮飄得最高的女人的寵幸,但是你做的饅頭沒有饅頭的味道,你願意嗎?」 Y覺得「饅頭」不好看,就是覺得「饅頭」解構有餘、重構不足——技術含量差。

按照 Y的說法,解構分為再現、戲仿和惡搞三種:再現是對優秀電影和電影人的致敬;戲仿是因為喜愛而產生模擬它的衝動;惡搞是對一件事情略有微辭、頗有腹誹,拿來顛覆一下。「比如《電影傳奇》就是再現,《糧食》和《分家在十月》戲仿和惡搞都有。」 Y拿《電影傳奇》「再現」《英雄兒女》舉例,那一集里的崔永元,提著爆破筒往山上沖,鏡頭從背後拍,而不是拍臉,解說詞也非常尊重,「如果是戲仿,就會從正面拍小崔,讓他衝上來,拉開爆破筒,再高喊一嗓子:祖國萬歲!如果小崔喊的是:千萬不要相信北京人!那就是惡搞。」

「惡搞阻擋不了一個好電影成為經典,也不能幫助一部壞電影成為經典,」 Y說,「《列寧在十月》和《列寧在1918》不就還矗立在那裡嗎?」

Y對重構的評判標準是:援引素材、情感指向、品味高下和製作水準,《分家在十月》的三個主創都佔據著「正規和高端的資源」,所以能很從容地做出《分家在十月》,儘管胡戈的「饅頭」不那麼符合他的重構標準,但他還是更擔心胡戈被打壓之後,「中國人連這點幽默感都沒有了」。而盧小寶已經跟胡戈聯繫上,準備聯手根據「饅頭」和陳凱歌的反應,做真正的《大史記2》。(錄入 鍾婷)


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那個楊繼紅大波波還有個娃。。。


匿名吧,崔永元那時候確實馬上要當主任,同事見面都叫崔主任了,他也笑笑,結果,東方時空分家了。他的主任也沒了。後來得抑鬱症了。


推薦閱讀:

韓國《熔爐》電影什麼背景故事?
陳綺貞的《躺在你的衣櫃》有什麼背景故事嗎?最後一句「」你的身體跟著我回來了,我把它擺在我的房間,它曾經被你借給誰,它現在靜靜地躺在我的衣櫃。「總覺得有種很詭異的趕腳,作詞人在暗示什麼嗎
dia frampton - walk away這首歌的背景故事是否屬實?
網易曾經邀請過很多人試圖構建一個東方的D&D世界,好幾年前了吧,我完全忘記了這個世界的名字,也沒能搜索到,請問這個項目現在怎麼樣了?
你的英雄的背景故事?

TAG: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 | 背景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