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誕生》這個節目套路有多深?
這是綜藝節目的矛盾之處。沒有流量被視作失敗,為了流量,就需要製造話題、炒作衝突,一旦拿捏不好分寸,反而成了廉價的「流水線懟人之作」。綜藝節目慣於消費觀眾,自以為觀眾都像狂熱粉絲,沉浸在街頭鬥毆般的互撕快感,怕就怕炒作過了頭,好好的節目成了讓人膩味的雞精。
本文首發自文匯,授權轉載706青年空間
撰稿:於連
編輯:憲達
好脾氣的劉燁有些不爽。
七號凌晨,他更新微博:「還沒玩夠,相信的都大腦缺氧,就醬,晚安,秒刪。」隨後又轉發粉絲批評《演員的誕生》的微博,轉發語:「二X節目,沒玩夠,秒刪。」
早晨醒來,這幾條微博都已消失。但劉燁對《演員的誕生》的評論,已經在網上流傳,劉燁和這個節目也在熱搜話題中久久停留。
演員劉燁為何生氣?
這要從《演員的誕生》對劉燁的設定說起。
所謂人生如戲,如今是人設如戲,想要流量的綜藝節目離不開「爆款人設」,上至導師,下至挑戰者,都有設計,台下觀眾大呼不解,幕後人員則笑而不語。一切都是設計,逗你玩,逗你認真。
那《演員的誕生》設計或利用了哪些人設呢?
明眼人一看就知,章子怡負責嚴肅臉,宋丹丹是和事佬,劉燁則承擔著抖機靈耍寶的角色。一次又一次,強調「信念感」、批評選手演技的都是章子怡,而宋丹丹相對摺中,用語緩和,哪怕批評人,也要鋪墊幾句客氣話。這兩位導師都收穫好評,倒是劉燁,被罵慘了。
在成片里,我們看看劉燁都做了啥?先是褒獎鄭爽,和章子怡臨時來了場雙簧戲。然後是瞎改劇本,卻演不過翟天臨;繼而評判輕佻,一句想看周雲鵬和章子怡對戲,就把車曉淘汰;最後現場演起皇帝,還頻頻抖機靈。觀眾對劉燁的批評可想而知,譏諷他像玩票一樣對待節目、演戲水準大不如前、說起話來油腔滑調,在章子怡的襯托下,劉燁頓時矮了。
所以,劉燁很生氣。
因為他知道整個錄製過程,哪些內容被剪輯了。
將真人與綜藝節目的人設混淆是常有的事,導演和剪輯師不是省油的燈,通過剪輯,黑的能變成白的,好人能變成壞人。
多年以前,當埃米爾·德·安東尼奧用美國軍方的越戰宣傳紀錄片素材拍出《豬年》,通過傳遞反戰意識形態來完成一次巧妙的反諷。評論者就發現:出神入化的剪輯如同春秋筆法,材料真實,傳遞的結果卻具有欺騙性。
綜藝節目的製作人員深諳此道。還記得《花兒與少年》第二季嗎?節目開播後,許晴被罵得多慘?觀眾都說她沒教養裝少女,可未播片段傳到網路,什麼反應?原來許晴被節目組耍了,後者通過剪輯扭曲了她的行動邏輯。所以,當你看到這些綜藝節目,你要留個心眼,一切被剪輯的產物,它的真實面貌都可疑。
《演員的誕生》和《花兒與少年》一樣很愛玩套路,它生怕觀眾看不出,做得還很明顯。
第一場表演,鄭爽和任嘉倫,節目組故意讓鄭爽挑戰章子怡演過的角色,順利鋪墊二人衝突;第二場表演,黃璐對角色的理解比劉芸更精細,劉芸的演繹片面而遲鈍,但她的一哭二鬧,一下子攪亂了評委的觀感,讓談論的焦點都集中在她;第三場相對較好,余少群和翟天臨都是優秀的演員,這場結果有爭議,但總體不嘩眾取寵。
而第二場的三組戲,有兩場也充滿套路。
車曉和周雲鵬的對戲,讓車曉演薛甄珠,一看就知道對車曉不公平,論演技,她勝於周雲鵬,可被安排在一場完全不適合自己的戲裡,又被周雲鵬的抖機靈帶著走,車曉是有心演戲,無力回天。
章子怡也指出了這個問題,單論演技,車曉完全勝出,但架不住周雲鵬噱頭更大。
另一場,楊玏那一場,節目組炒作《我愛我家》重逢的時候,你就知道誰要贏了。試問:節目組辛辛苦苦把《我愛我家》原班人馬請來,難不成安排王亮勝出,然後把這一群人晾著?
所以勝負沒有懸念。
不過客觀來說,楊玏這場表演也爭氣。他和王亮的這場對手戲,戲份情節根據王亮的真實經歷改編,王亮演起來更有代入感,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沒有展現出比楊玏更勝一籌的演技,所以楊玏勝出可以理解。
從第三期的預告來看,《演員的誕生》計劃將套路進一步深化,堅定不移地抱緊流量明星的大腿。第三期的預告,前兩期最受好評的導師章子怡「疑似」批評王俊凱、歐陽娜娜,短短几十秒的預告里,還出現了王俊凱嗆章子怡的鏡頭。節目未播,熱搜先行,兩家粉絲先鬥起來。
可是,等一下,這個套路是不是很眼熟?
還記得第一期節目出來時,熱搜怎麼炒《演員的誕生》嗎?章子怡怒懟劉燁!為了誰?鄭爽。引得一群路人迅速圍觀、點擊節目,末了大呼上當,懟什麼懟?分明是演戲。
章子怡與王俊凱這個所謂衝突,完全可以反轉。比如:安排他們一起演個小品,章子怡演老師,王俊凱演不聽話的學生?怎麼樣,一下子通順了吧?
依我看,章子怡與王俊凱不但不會吵架,第三期節目,章子怡還會誇獎王俊凱努力上進云云。
如果真吵架,節目組會第一時間終止錄製,那些放出來的吵架,都是套路。何況熟悉王俊凱的粉絲也明白,小夥子演戲需要打磨,但做人比較踏實,從前很少與長輩衝突的新聞,無論是為自己的前途,還是個人性格,王俊凱都不會懟章子怡。
再往深一層說,《演員的誕生》的人員安排也充滿套路,值得琢磨。
為什麼演技最差卻最有流量的的任嘉倫和鄭爽一組?
為什麼演技最拔尖但缺少場外新聞的余少群和翟天臨一組?
為什麼局外人都看出車曉不適合搭周雲鵬,節目組卻如此安排?
而恰恰又是一期節目里演技最好的舒暢和辛芷蕾分到了一起?
顯然,演技是節目組考慮的一個原因,但不是全部,甚至不是決定性因素。節目組希望做一個平衡,那就是演技與流量並重、明星與戲骨齊飛。
這些登場的演員,受制於檔期和其他因素,有些人上場前就知道自己要被淘汰。他們只是來宣傳新戲、刷刷人氣,或者幫朋友一把。而那些節目組真正看中的「流量包」,節目組也不會輕易讓他們下去,所以第一期絕不會安排「流量包」碰「真演員」。
正所謂:「真人秀里求公正,秦淮河邊尋烈女。」別被耍了。
綜藝節目要套路、炒熱度早已不新鮮,今年大火的《中國有嘻哈》,如果沒有吳亦凡、沒有那句「你有freestyle嗎」,它不會迅速搶佔熱搜。而Gai之所以要唱「我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並將其改編成一個大眾版本,也是出自劉洲的建議,為的就是一個字——火。
要火就要有爆款,要火就需要懟人。這句話幾乎成為綜藝節目秘而不宣的套路。生活在溫吞環境的大眾,樂於看到電視機里光鮮的明星互不待見,也正因如此,渲染宮斗的清宮戲紅紅火火,而馬東和許知遠的所謂爭論也被人炒來炒去。
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沉溺於套路的人,當心自己忘記初衷。《演員的誕生》這個節目,本來可以藉機扶持好演員,矯正一下演藝圈現在過重流量而輕視演技的風氣,但現在看來,這反而成了一個迎合娛樂圈潮流的節目,流量明星成為香餑餑,演戲再次成為被隨意戲弄的事。
這是綜藝節目的矛盾之處。沒有流量被視作失敗,為了流量,就需要製造話題、炒作衝突,一旦拿捏不好分寸,反而成了廉價的「流水線懟人之作」。綜藝節目慣於消費觀眾,自以為觀眾都像狂熱粉絲,沉浸在街頭鬥毆般的互撕快感,怕就怕炒作過了頭,好好的節目成了讓人膩味的雞精。
套路再深,不如真心。與其賣弄人設、渲染「互撕」,不如好好演戲、實話實說。既然是《演員的誕生》,就回歸「演員」,回歸作品。套路只是外衣,演技和作品質量才是骨肉,骨肉都模糊的話,衣裳再精緻也是假大空。否則,你就只能拍出一部《流量的誕生》,宣洩過後,只留下一堆吵架的垃圾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