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尋自我

其實,大家都知道一個人肯定都是由內在和外在所決定的,對於一般人來說,外在的環境影響也許還要大於內在的要素,但是我們能改變的大概率只是我們的內在,拿簡單的求職來說,那麼公司看中的首先是我們的技能,文憑等,這一類是最初級的,也就是知識型能力,這裡還不到能力的範疇,能力的範疇是很難看到的,但是很多人包括HR都說這個人能力強,但是真的強不強幾次面試就知道的話這個HR應該是可以的,第二個層次才到了所謂的能力,包括交際、學習等,最後就是一些很多人都接觸不到的東西,像馬爸爸一樣,價值觀,可望而不可即

所以決定價值的要素:

內在:知識和技能,能力,天賦(潛在能力、性格特質、動機、價值觀)

外在:出身、選擇、運氣

一:界定自己

個人在思考自己的人往往會給自己一個定位,什麼老虎、貓頭鷹相信很多人都做過測試,但是今天想說的不是這個,有以下這五類人

投機型:追求賬麵價值最大化

知識型:結合思維能力的知識

技能型:技能在市場上的稀缺性

能力型:專業服務類,學習、思考、人機交往能力等

天賦型:

大部分人都是投機型,不是說投機不對,改革開放的時候很多人打擦邊球創造了很多帝國,但是如何把投機這件事情做好需要很好的能力,你可能還需要很多知識、技能等。

二:為什麼而做

工作能給的東西有很多,但是不是所有都是我們需要的,當然錢是大部分人都需要的,除了薪資,還有很多,尤其是那些能讓你保持熱情的東西,熱情來源於自主感(自主安排時間、做事方式、合作方式等)、勝任感、歸屬感

三:該如何去做

外界的環境都確定好了,如果有公司能給你這個外在的環境,那麼我們需要考慮自身是否能符合公司的價值觀,當然很重要的也是挖掘自身的價值。

如何發現自己的天賦:S(self-efficacy自我效能,對自己可以完成某項工作或任務的自信程度)I(instict,本能,還沒開始做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G(growth,成長/專註,做這件事的時候,充滿好奇)N(needs,做完這件事之後,就算感到疲倦,依然有滿足感)

會做,想做,做的忘乎所以,做的沾沾自喜。能做到沾沾自喜的人畢竟不多。

你可能會說,我不是天賦型選手,我改如何做?

首先是學習,如何去學?

學習三要素:學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的好、能給我們帶來價值=喜歡、能做好、帶來價值=按需學習、調整心態、提升元認知策略(了解自己)、正確犯錯

將自己想學的東西按照有用、匹配、參與、應用去篩選;有很多人說學英語要每天背單詞,看英語書,也有人說拉到國外練練就好了,去國外生活一段時間其實就是按照應用去學習,但是很多時候很多人都沒有那個環境,所以盡量還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學,這樣是比較有成長性的。學習到的很多都是知識

知識如何轉化為能力?

知識與能力之間的誤區:

誤區1:知識零散化,導致信息饑渴症以及信息過載

誤區2:只學價值觀,忽略知識和能力=道+術+器

誤區3:將知識與能力割裂=本本族

當時像我這樣寫點東西的大概就是本本族類似的,一直在追求如何將自己學到的東西聯繫起來,其實剛畢業的學生都覺得學無所用,因為你去的崗位不是完全和你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匹配,但是我們要學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首先要領悟問題

一般有兩種常見的議題

描述性議題:結論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規定性議題:

面對描述性議題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偶爾也會有真理大討論,面對規定性議題偏差就多了,你犯了錯,到底是原諒還是不原諒尼?一般人看到肯定會說原諒,但是如果他是殺了人尼,那你肯定就會說不原諒,如果他殺的是壞人尼,那你想了想,按照現在的法律,那還是不能原諒,那如果是在戰場上殺了對方尼,又或者是其他情況尼,所以每次專家都說法律不健全,實在是可能性太多了。

常見的還有如下偏差:

理解偏差(接受任務時)-提問

隱藏偏差(發生衝突時)-挖掘

成因偏差(商業問題時)-分析

你理解了問題之後才知道如何去動手操作,操作的時候可能會有很多工作,思維導圖,樹狀圖,分類,歸納思想、正向、逆向等,其實一通百通。

SCAMPER:產品/服務出現問題時

Substitute(替代):是否有可替代的其他方案

Combine(合併):是否存在合併的可能性

Adapt(適應):產品還可適應在哪些場合

Modify(修改):特徵可以作何修改

Put to another use(用途):產品新用途

Eliminate(簡化):產品哪些地方還可簡化

Reverse(反向):如果反過來,會如何

把事情做好之後,我們需要與周圍的人交流這些東西,聊天三要素:控制節奏,表達認同,感同身受,讓別人理解你,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我們無法用智力去影響別人,而情感卻能做到這一點。要讓別人的感情和你一起走,感情這種東西經常會使人不能理智的思考,但是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又是最好用的。

展示的時候需要一個故事,人都喜歡聽故事,人生是由無數個故事組成的,故事五要素:衝突+行動+結局+情感+展示。故事說得好,人家聽進去了,你所做的才沒有白費。

回到起點,我要怎麼做,我能做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幹啥就幹啥唄,這還不簡單,當然,核心價值是非常重要的,數學不及格確實很難成為物理學家,但也不是不可能,口吃的原一平一樣成為了數一數二的賣保險神人,所以這個問題就顯得不那麼簡單了。

九大要素

1. 核心資源:我是誰,我有什麼

2. 關鍵業務:我要做什麼

3. 客戶群體:我能幫助誰

4. 價值服務:你為客戶群體提供的價值是什麼

5. 渠道通路:怎樣宣傳自己、交付服務

6. 客戶關係:怎樣和對方打交道

7. 重要合作:誰可以幫我

8. 收入來源:在這份職業中獲得的收穫

9. 成本結構:你為這份職業需要付出什麼

我們需要考慮很多,①首先是自己能做什麼②第二個是我要做什麼,我的客戶是誰?我能為我的客戶帶來什麼,這4點是最基礎的,第二點當然大家都聽過泥瓦匠的故事,你在幹什麼,我在砌石頭,我在建美麗的房子,我在創造美好的世界,不同的思想得來的也自然是不同的結果,除了自身之外③就是你服務的對象,沒有人做事情沒有服務的對象,就算是科研,你服務的更是世界上的所有人④所以思考對方需要的是什麼。後面就是相互之間的關係,渠道,關係,合作。最後則是我能得到什麼,我需要付出什麼。

上述不表示順序,也有人從最後往前,可以從我付出什麼,得到什麼,可以說很多人事這樣,但是這樣得來的往往是比較淺顯的,一種從外往內的思考,我有很多渠道,那麼我利用這些渠道去做事情。

推薦閱讀:

1-on-1's 101——如何進行一對一談話
人事崗位Excel實用技巧,不懂這些活該你加班!
每月個稅達3477元,如何避稅?
員工為何輕易請假?
中央情報局CIA的組織架構和其員工的職務與等級劃分是怎樣的?

TAG:諮詢 | 人事管理 | 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