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澤林:這52個套路送給想開啟職場個人品牌的你

職場一直是我們的獵場,個人品牌建設是必須要的。只不過一直很明確的是,現在競爭更加的複雜和殘酷。各種錯過和邂逅都隨時隨地在發生,各種機會也都稍縱即逝。我和身邊的幾位朋友聊過,30-50歲左右的職場中人轉型做自由職業者或者說斜杠青年,開啟人生下半場的精彩,50萬左右的年收入可以比較好的平衡工作和生活(一年只花50%的時間獲得50萬以上的收入)。如果沒有公司名背書,我們靠什麼?普通職場人靠什麼呢?

我猜大部分你應該是這樣的人:崇尚財務自由和精神/時間自由;目前雖然在職但是也想在未來3-5年內完成轉型,或已經轉型下海6個月不到;有開通微信公眾號但是內容生產成本高積極性低;知識產權無保護機構;有開通領英、脈脈等職業社交網路;暫無系統性的進行個人品牌視覺和概念創意;無統一集成和分流入口(個人品牌官網);有1-3個連接較為緊密的圈子社群(老同事、校友、興趣);之前每2個月會出席一次活動當嘉賓。但是我更相信大部分人這些都還沒有實現或者壓根還沒有意識到,只是感覺到焦慮(對年輕人講是叫迷茫),或者越來越焦慮。

找到對的人/辦好對的事——人人都需要,被別人找被別人打聽——無時不刻都在發生。知識付費也好,信任經濟也罷,互聯網下半場也罷,雖然說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但是如果清風可以造呢?為什麼不可以有呢?接下來主編歐陽澤林分享51個套路(基於研究觀察了39位個人品牌認知領域的意見領袖之後),送給想開啟個人品牌建設與經營的你,咱一點一點來嘮。

一、梳理個人品牌賣點和競爭優勢

(12項)

梳理個人賣點和競爭優勢,其實也就是在做個人的定位,定位清晰了,文字是最基礎最基本的轉播的載體,是別人從未見你真人到先字裡行間讀懂你的必要前提。很多人百度百科介紹是一個版本,荔枝直播的個性簽名是一個版本,在行的行家介紹是一個版本,個人公眾號也是一個版本(當然,針對不同的受眾擁有不同的個人簡介是另外一個話題)。很多人甚至只有在獵聘網有一份簡歷,好點的領英檔案會有一個,本地Word簡歷轉化成PDF的會有一份。抱歉,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本地的」沒有用,「在線的」會更有機會——各種各樣的好的對的機會。

你可以不隨時在線,停止玩手機,但是你潛在的粉絲/客戶/學員不會,在線和及時響應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想成為超級個體的職場人必須做到的基本點。在我看來,「在線"是一個擁有「個人品牌」信仰的人,對他人最基本的承諾。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就在過去的5分鐘,你錯失多少主動搜索主動找尋到你的機會?目前知識付費變現平台有很多,各個產品、網站對於要求你展現的文本型個人簡介的字數是不一樣的,但是內容其實就應該包括兩部分,我是誰以及我能做什麼——也就是你的個人職業簡介和擅長的領域。

個人職業簡介策劃(5項)

  1. 100字文本簡版(用於文本輸入或者開啟對話)

  2. 300字文本簡版(用於文本輸入)

  3. 1000字文本詳細版(用於文本輸入)

  4. 1分鐘語音簡版(用於開啟對話或在線回復)

  5. 2分鐘語音詳版(用於關閉對話和在線回復)

個人擅長話題梳理(7項)

  1. 話題面向的行業/領域

  2. 話題適合哪些學員/粉絲/客戶

  3. 話題相關的行業現狀/趨勢

  4. 學員容易遭遇的困擾、行業中容易陷入的誤區

  5. 您能為學員/粉絲/客戶提供的幫助(概括的3-5個要點)

  6. 您在該領域中的資歷或成就

  7. 您在該領域的口碑資產(領英評價、在行學員點評等、微信圖文留言、朋友圈點評)

二、建立個人品牌識別視覺規範

(8項)

有了定位有了不同版本應用不同渠道的職業簡介等文本內容之後,我們還可以繼續考慮把文本內容進行多媒體化,很多個人品牌突出的意見領袖都有自己的社群,微信裡面有專屬自己的微信表情包,微博配圖也有專門的GIF動態圖片、微信公眾號文章也會有。在行、知乎、領英等渠道都支持上傳高清大圖,那麼一張真人的職業形象照片也就變得非常有必要。再進一步我們也可以找各個社交網路生態裡面繼續創造屬於個人品牌範圍的內容,例如專屬自己個人職業簡介的H5頁面,微信名片等。所以在建立個人品牌識別視覺規範這個方面,主編歐陽澤林認為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個人形象靜態/動態視覺創意(4項)

  1. 個人品牌形象高清漫畫照1張

  2. 個人品牌形象高清職業照1張

  3. 個人專屬品牌形象主視覺圖片1套(如微信朋友圈、微信圖文/微博/領英的封面,微信正文頁腳插圖)

  4. 個人專屬個性名片設計1套

其他延展的視覺物料(4項)

  1. 個人專屬電子簽名/水印圖片創意設計(朋友圈拍圖)

  2. 個人專用動態系列表情1-3個(用於微信表情)

  3. 個人專用動態系列表情1-3個(用於微博配圖)

  4. 個人專用H5頁面1個(5頁內/專屬入口連接用於移動端粉絲瀏覽)

三、個人品牌入口建設經營和價值傳播

(32項)

有了定位有了不同版本應用不同渠道的職業簡介等文本內容之後,被動入口和主動入口的建設與經營是下一步的重點,說到個人品牌的入口,除了無形無路徑無管控方式的口碑之外,還有很多入口是很多人沒有重視的,也沒有積極主動去建設和經營的,主編歐陽澤林稱之為:基礎設施類入口、自然流量類、智力交易類入口、粉絲社群類入口,入口多流量大,在不斷積累和沉澱才是形成圈層,才能指向最終的個人品牌變現——獲得利潤空間更大的「好客戶」,識別出真愛粉絲,讓老客戶對你產生新的體驗和想像空間,包括以下部分:

個人品牌入口建設之基礎設施類(7項)

  1. 個人社交網路賬號(微信公眾號/領英/微博/赤兔/脈脈/知乎/優酷等)

  2. 個人專屬域名網站/個人品牌博客1套(用於作為個人品牌門戶,兼顧PC和手機的入口站)

  3. 個人專屬個人數字身份介紹詳情頁面(可收藏到微信,用於好友添加後的主動自我介紹)

  4. 個人專屬諮詢服務的客服工單系統(用於各類機會的信息收集整理)

  5. 個人專屬對外郵箱開通(用於對外商務合作洽談)

  6. 個人百科名片頁面的創建更新和維護(百度百科、互動百科等)

  7. 個人社交網路賬號優化和客服(領英/微博/赤兔/脈脈/知乎/優酷等)

個人品牌入口建設之內容分發變現類(11項)

  1. 個人文檔分享渠道入駐(SlideShare、百度文庫、豆丁、道客巴巴、MBA智庫)

  2. 個人語音視頻錄播直播平台入駐(千聊、紅點、紅豆、脈脈直播、知乎live等)

  3. 個人原創內容轉化成語音進行分享傳播(百度語音開放平台)

  4. 個人原創觀點發布平台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知乎機構)

  5. 個人原創內容觀點分發(20+人力資源領域大號需求入口+500+人力資源微信群/領英群/脈脈群/赤兔群)

  6. 個人知識產權保護平台簽約(維權騎士)

  7. 個人內容發布和收費平台(微信公眾號、格問-單篇、小鵝-專輯會員)

  8. 個人品牌微店入駐(30+智力交易類友情聯盟微店)

  9. 個人1000鐵杆粉絲連接器(小秘圈)

  10. 個人在線付費制技能經驗交換平台註冊上線發布(在行、分答、專頭、錦囊專家、會會、前輩、問咖等)

  11. 個人全球性專家委員會網路平台入駐(GLG格理集團、凱盛、高臨、BCC等)

個人品牌入口經營之粉絲互動類(3項)

  1. 粉絲留言回復、粉絲評論回復、銷售線索挖掘和跟進

  2. 流量入口分析(哪裡你的受眾最集中?閱讀時間最長?互動頻率最頻繁)

  3. 粉絲受眾分析流量來源分析(他們最想要學到什麼?他們不需要什麼?)

迭代個人品牌價值和內容的呈現形式(11項)

  1. 個人觀點-思維導圖化(Mindjet MindManager/ processon.com / naotu.baidu.com

  2. 個人觀點-視頻化(轉化成MP4格式)

  3. 個人觀點-音頻化(文本轉化成音頻內容)

  4. 個人觀點-信息圖化(製作便捷分享共享載體)

  5. 個人觀點-專題化(關聯其他內容形成重複閱讀)

  6. 個人觀點-實效化(搶先作為答案/留言/評論填入各大社交網路的相關內容發布後)

  7. 個人觀點-動畫化(編輯成GIF動態圖片進行分發)

  8. 個人知識產權保護平台簽約(維權騎士)

  9. 個人內容發布和收費平台(格問、小鵝通)

  10. 個人觀點-答案化(切割為小答案回答知乎問題)

  11. 個人觀點-問題化(打散為小問題在知乎上提問)

如何建設經營在線個人品牌?對個人在線印象的管理有什麼方法和技巧?如果總結成一句話,主編歐陽澤林的觀點是:從本地數據變成在線鮮活的人際網路/挖掘更多可能(共同好友/好友的好友/好友的好友的好友)。你被邊緣化是必然的,你爭取積極主動經營自己的圈子是必須的。

本地的數據就是你積累多年的名片、郵箱通訊錄等等,關鍵是怎麼做,才能在舊數據裡面形成新連接,怎麼在碎片化裡面創造新機會,歡迎有心的你,在讀過主編歐陽澤林一系列關於個人品牌方面的研究觀察之後會有更多個性化的問題,我一直都在,歡迎你隨時來勾搭,如果你想走捷徑,你想高效率,我可能是你最好的選擇。


推薦閱讀:

機器也要搞社交網路?AI+機器社交網路——這家公司欲讓智能物聯網成真
人人羅胖的跨年演講,你怎麼看?
Arxiv網路科學論文摘要20篇(2018-02-20)
Arxiv網路科學論文摘要5篇(2018-02-19)

TAG:個人品牌 | 人際管理 | 社交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