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重新審視網易:上勢必然

當一個現象或者技術被廣泛提及和接受之後,必定會引起脫離本質之外的喧囂,超負荷的信息會掩蓋人們認知事物本身的錨點。但是當浪潮退去,臃腫的信息從事物本身剝離的時候,我們更需要的,是客觀理性的重新審視。

這種現象在我們進展的社會每一個領域都會發生,在近數十年的互聯網發展領域中,顯得尤為明顯。1994年Mosaic瀏覽器及World Wide Web出現,在此後的6年中,互聯網上市企業被半脅迫式地摒棄了基本的商業模式,股價飆升。2000年3月,在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爬至5048點之後,互聯網經濟泡沫破碎,也由此展開了業內人士對互聯網第一次最重要的重新審視。

此後互聯網經過一段時間的洗牌調整,終於重回登上舞台。17年過去了,在經歷的百團大戰、All In移動、連接世界等一系列氣勢如虹的戰役後,中國互聯網又經歷了一輪野蠻式的生長,時至當下,或許是再一次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的時刻。

BAT的鼎力之勢隨百度的困境而漸顯瓦解之象,獨角獸和新巨頭的崛起不停地衝擊著中國互聯網看似既定的格局。在狼煙四起的互聯網諸侯混戰之外,有一家企業悄然成為戰場中的奇兵,它就是中國最早一批的互聯網企業之一,網易。

在網易身上有很多標籤,低調、悶聲賺大錢、精品、戰略慢等等,但越是多的標籤,就越是讓人看不懂網易的生存之道。成立20年,依然能夠在去年推出國民級的手游《陰陽師》,能夠僅用3年的時間就把網易雲音樂送至行業的第一陣營,能夠布局電商並取得跨境進口銷售額第一的王座,能夠花七年時間養豬,並一頭就拍出幾十萬的價格。網易似乎成為了中國優秀互聯網產品的代表之一,但它取得這些成績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麼?

美國學者凱文凱利在著作《必然》中說過,「在過去二百年中,我們最偉大的發明恰恰是科學流程其本身,而非某個特定的工具或玩意兒。」

用這句話去理解網易的「戰略」似乎能夠打開一些通路,我們總是想揭開網易背後秘密武器的面紗,但令人失望的是,面紗的背後,什麼都沒有。

網易公司創始人丁磊在對外表述中,常提及到一個詞:工匠精神。丁磊解釋說工匠精神並不是一個標籤或者產品情懷的外衣,它要體現在產品和服務本身上,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專註,專註自己的產品和事業。《陰陽師》、網易雲音樂、網易考拉海購、網易味央黑豬,這些被人熟知的產品,發展的核心力量,就是產品(服務)本身。

如上述所說,網易的「秘密武器」是其產品(服務)研發的流程本身,即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產品追求,而不是某個我們可視的特定工具。這看不到的「秘密武器」就會形成網易會在某幾個看似互不關聯的領域「突然之間」冒出領先行業的產品。這種突然體現在:我們無法用現有的一些其他公司產品崛起的規律和軌跡,來摸索出網易產品成長的套路。

當然,有一些是我們可視的,那就是網易這些年的凈收入和股價。

網易2月16日公布2016年度財報,2016年營收超381億,同比增長67.4%。凈利潤116億,同比增72.3%,大幅創下歷史新高。

看過網易公司這些年的凈收入和股價走勢,相信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疑問,就是為什麼網易公司能夠持續這麼多年穩定的攀升,它如何保持強勁的生命力?

網易公司的發現路線是蓄力式,而非消耗式。在中國互聯網企業發展初期,很多快速成長的公司都主要依靠了初級用戶快速增長的人口紅利。對人口紅利的過度依賴,也導致了互聯網初期企業中很多不自主地形成了消耗式的發展模式。當消費升級帶動了互聯網消費和審美以及認知辨別升級後,用戶的自我意識得到了極大提升,這讓消耗模式的發展策略陷入尷尬境地。

我們也可以把消耗模式宏觀地理解為「流量模式」,導致這種發展模式陷入的尷尬和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被動。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後,互聯網的「入口」快速進行多元和分散式發展,這讓曾完全掌控國內互聯網搜索入口的百度壓力頗大,自家生意也隨之受到挑戰。也促使百度不惜重金買下91無線等移動應用分發入口,但事情的本質並沒有改變,還是依靠圍牆建立流量入口,況且「圍牆」的價值,在當下互聯網環境中,也需要重新審視。阿里的電商入口同樣承受著新興電商模式的壓力,以及因為用戶注意力分散所導致的流量分散,隨後對微博、優酷、UC等有明顯「入口」標籤的產品進行併購。不過阿里正在通過拉長戰線來分攤自己的風險,阿里意識到在流量模式前提下,單一業務對企業的危害,所以阿里生態正在為阿里爭取更多的主動權。不過在國內企業所構建的所謂生態與閉環中,似乎永遠會與用戶體驗有直接或間接的衝突,因為閉環一定是「強點」帶動「弱點」,「弱點」的參與,必定會傷害用戶體驗,譬如支付寶的「強行社交」。即便有微信支撐的騰訊,也同樣遭受挑戰,2016年10月,網易遊戲成為全球範圍內App Store & Google Play收入總榜冠軍,這對於曾經笑傲中國遊戲領域的騰訊來說,多少有些尷尬。但這不僅是尷尬,以渠道為重要優勢支撐的騰訊來說,這樣的尷尬正在開始朝著危機的方向演變。雖然近年來,騰訊也開始在重度手游的研發上下功夫,開始朝精品戰略發力,但騰訊和網易相比,最缺少的,還是上述中說到的「研發流程本身」。

「流量模式」的發展路線會讓企業對未來發展走勢無法有強勢的把控能力,流量(用戶)就像是水,當只有一條溝壑的時候,我們可以知道水流的方向,但當出現萬千分支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水會流向哪裡。其實一開始,水就是自由的,只是當時我們沒有在乎。並且在互聯網平均情商提高後,水,正在愈發自由和不可控制。

曾經渠道為王,入口第一的流量模式日漸衰弱,這種趨勢預示了未來互聯網的一種可能,即服務取代產品——任何產品提供的只是服務,而產品本身的價值逐漸消失。這種轉變的根本是互聯網走勢的依靠正在從企業向用戶身上過渡,用戶從被動接受企業,到用戶主動篩選企業。未來的「生態」不是企業的生態,而是用戶的生態,企業產品去爭取成為用戶生態環節中某項服務的接入點。所以未來可能是企業拿著眾多產品提供的服務去「應標」用戶生態的某些結點,而無法用企業生態去綁定用戶行為。

丁磊工匠精神中所倡導的「專註」正是契合了這樣的潮流趨勢。網易在2013年推出網易雲音樂,沒有像阿里一樣把音樂定義為大文娛版塊中的一個結點,或是如騰訊一樣併購海洋建立圍牆,但結果是網易雲音樂成為行業里增速最快的產品,並且穩居第一陣營。這便是丁磊「專註策略」奏效的一種體現,網易雲音樂提供的就是音樂服務,並且讓用戶享受這種服務時不附帶其他條件。網易味央黑豬肉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初很多人不理解丁磊養豬,是因為用我們所謂的「互聯網思維」無法理解這樣的業務對於網易公司構建企業生態到底有何價值。不過七年磨一劍,當網易味央黑豬拍出幾十萬一頭天價的時候,很多人才開始意識到原來丁磊真的有很認真地在養豬。丁磊的解釋很簡單,豬肉在中國市場每年消耗的量巨大,我希望通過網易公司更科技科學的養殖方法,提供更多更好的豬肉。

網易的策略很簡單,只提供「點」,不刻意打造和拉扯成「線」。這樣能夠承受更小的風險和負擔,能夠更加專註於「點」的服務上面,並依此保障服務質量。

點與線的優劣對比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靈活性。《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就提起過類似的觀點,很多大企業的衰敗,並非是創新意識的滯後,而是大企業的流程機制,導致了資源必定朝固有的、營收主要貢獻領域傾斜,即便是衰勢已顯,但是仍舊無法果斷掉頭。譬如百度承受著類似於今日頭條這樣產品的流量霸主地位衝擊,但是百度也不可能把搜索業務所獲得公司內部的資源支持拿出相當部分去打造一個內容分發平台。即時性的調整,必定會讓企業承受巨大不可預知的風險。馬化騰曾說過,巨人倒下時,身體還是暖的。很多企業不是突然死掉的,只不過由於業務構成,導致了它緩慢的衰亡。日本的百年企業比比皆是,其中很多都是對某一個細分領域完全專註的結果,專註的結果是建立絕對的競爭門檻。

網易的「點策略」幫助了網易在進軍某個領域時,不必對內部整體業務架構有過多的影響。據了解,網易內部產品孵化所獲得的資源,更多是由產品質量進行的公平競爭。網易杭州研究院孵化的產品,皆平等地向公司其他兄弟業務部門申請資源支持。網易遊戲以「工作室」為單位研發體系,更便於進行橫向競爭,網易內部整體呈現的是一種自然生長的狀態,而不是自上至下的強行戰略傾斜。

這樣的內部機制,讓網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球首席品牌營銷大師林斯特龍在著作《感官品牌》里曾闡述過,在當下的時代里,品牌應該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最好這個特點是可感知的。其實對於互聯網企業,企業被感知也同樣重要。去年我們常看到這樣的句子:這很百度,這很網易,這很騰訊,這很小米。這是企業產品和文化在與用戶長期接觸之後所形成的基本心智認知。為什麼「有態度」和「網易出品必屬精品」這樣正向的評價能夠成為網易的標籤?這其中或許有「工匠者」勝利的影子。

但用戶隨口而出的那些評價,對企業的意義,可不僅僅是標籤而已,這些認知在未來一定會是更加強勢的傷害和助力。

重新審視和觀察網易後,會發現它其實很直白,雖然我們沒沒有發現那些可視的秘密武器,但也可能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網易上勢,似乎是一種必然。

《必然》里有這樣一句話,「往往是哪些曾讓你強大的事物,在新時代來臨時更容易讓其衰敗。」我想這句話也可以這麼說,「在喧囂的時代里,我們通常覺得直白和簡單的堅持,在潮水退去的時,則更容易讓其閃耀。」

曾響鈴,作家,資深評論人,TMT新媒體「鈴聲」創始人,[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作者,[網紅經濟學]作者之一,鈦媒體、虎嗅、i黑馬、創業邦等近60家媒體專欄作者,《商界》等多家雜誌撰稿人。2016鈦媒體十大作者單項獎獲得者,品途商業評論2016年十大作者。微信號:xiangling0815。


推薦閱讀:

聽說網易告了4399,是真的嗎?
網易星球手機挖礦,仿公信寶不要太明顯!偽區塊鏈搜集用戶隱私?
【網易蝸牛讀書】一份來自重度用戶的體驗報告
網易評論,打開!網易評論,關閉!
網易股價暴漲2000倍 為何仍說「中概股第一牛股」被低估了?

TAG:網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