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可以讓自己持續地精進?
一直在想一個問題,處在塵世中的人怎樣讓自己持續地精進,不被各種誘惑分心,培養出離心?因為經常因為某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投入進去,而忘記提醒自己都是虛幻的。
怎樣可以讓自己持續地精進?
1、精進為了啥?——為了學佛2、學佛為了啥?——為了解脫3、解脫為了啥?——不受世間苦4、世間苦到底有多苦——也許、那麼、可能、好像、似乎、大概、差不多、大約?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
學佛是要解脫世間苦的。
世間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取蘊苦。樣樣都是苦。佛說有漏皆苦。翻譯過來,有漏就輪迴,只要還輪迴就苦只不過人們妄認四大假和的身體為我。以身體的觸受當作永遠的快樂。其實在佛看。不過是新苦為樂。站久了坐下就舒服。坐久了又不舒服。
吃一年麵條突然吃一頓米飯舒服。連吃一年米飯又不爽。困極了睡下舒服。睡醒了不起床按倒繼續睡又難受。我們認為的每一個快樂,其本質都是苦,無非是一個新來的苦,但是我們妄認他為樂。
佛法就是要從所有的苦和妄認的樂中解脫出來。
不再受世間苦,所以才有出世間法這才是佛法要達到的唯一目的。修行不是生活的調劑和解悶的樂子。修行是要以解脫輪迴苦為目標的恆久的努力。為什麼不精進?因為不想出離
為什麼不想出離?因為不覺得苦為什麼不覺得苦?因為我們少了太多對苦的觀察和體會。我們看到死人,會說,他死了,心臟病、高血壓……
佛看到死人,會說,我如果不修行,我也會這樣!這就是我們和佛們的區別。
只有觀透了苦,才有精進力,才有出離心,才有菩提心。否則都只是拿著妄念在騙妄念,無有出期,無有是處啊……按照我們的經驗來看,提供一個方法以參考
根據時間八苦,寫自己「觀苦」的心得。自己把每一個佛說的世間苦和自己充分聯繫起來的切身感受。保證真實,保證真切,保證不自欺欺人,不說自己不懂的話,不說高推聖境的話。寫好之後。每天子午卯酉(早晚六點和十二點)四個時辰。各念誦一遍。持續49天。熏習自己對於世間苦的理解。只要真的徹底感覺到世間的本質無一不苦,還愁沒有精進力?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謝邀。
這就是培養習慣的重要性。
每天早晚給自己留點去看,去思考,去審慮,日日不斷。
戴個念珠在手上,時刻提醒自己。背個咒,或經文,任何閑時就默念,會慢慢形成習慣。出離心,是通過不斷聞思修而生的。不怕有誘惑,就怕無警惕。我的感覺是,在家修行:每天一定要努力強迫自己完成制定的修行功課。比如:修凈土的每天念幾部佛經,佛號多少,都要爭取完成。修禪宗的每天打坐幾小時,念經多少,也要爭取完成。形成習慣,一二個月後即大見成效,後來即形成固定習慣,是為精進。千萬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永遠精進不起來,永遠都在門外邊。
要想將精進落實到生活中,就要了解什麼是"正精進",正精進共有四個部分:
已生惡令斷;
未生惡令不生;
未生善令生;
已生善令增長。
完滿的進行這四種心的運動,就是在生活中落實正精進,落實正法。
在解讀這四句話以前,我們首先要正確的了解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善:以讓他人獲得快樂、安詳為目標,而不夾雜一絲渴望回報的心,只是單純的付出,無我的付出的行為,都是善行。
惡:任何可能破壞自己及他人快樂、安詳的行為皆是惡行。
要了解,任何言語以及身體的行為都是衡量心念強弱的標尺,所以如要修善斷惡,都需從心念上出發。
已生惡令斷:去除心中升起煩惱及惡念,既是已生惡令斷。那該如何去除心中的煩惱及惡念呢?
身心是交互影響的,每當心中升起任何的念頭及煩惱,身體都會伴隨著感受的升起,這時若能集中注意力客觀的觀察身體的感受,心中的煩惱、惡念就會被去除。
這個方法叫<內觀>
未生惡令不生:當我們正確的練習內觀,並保持平等心時,心中於過去所積攢的煩惱就會如噴泉般不斷湧現,而繼續觀察感受,並且保持平等心的過程就是在做未生惡令不生的運動。
未生善令生:例如我們行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個人正在煩惱哭泣時,我們默默在心底祝願他快樂、安詳,並且以迴向的形式送給他時,便是在做未生善令生的活動。
已生善令增長:增強原有的善願、善行,就是已生善令增長。剛開始僅僅是在心底默默的祝願,現在變為言語的關心時,就是在做已生善令增長。例如我在看到大街上有人在哭泣時,第一次我遇到時,僅僅是在心底送祝願給他,當我再次看到他哭泣時,我走上前去詢問原因,通過語言交談安慰他時,便是在做已生善令增長的運動。意寓我心中的善念的強度從心念上升到了言語。
而在生活中正確的、智慧的落實這四種心的運動,就是正精進。
如何將"精進"融入到生活中? - 覺悟之路 - 知乎專欄一點想法:
1、要有遠大目標。
學佛是以成佛為目標的,比如《攝大乘論》說:無量諸世界無量人有情剎那剎那證覺無上正等菩提。是為第一練磨其心。
周總理少年時就有遠大目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要有榜樣。
阿難律尊者精進修法,累瞎了眼睛。我等雖不止於此,也要學習這等精進的精神。
魯迅先生早年課桌上刻個早字激勵自己。
3、認識精進的重要性。
南傳佛教有位西亞多說過一個觀點,對南傳地區影響很大。他認為並不存在什麼末法,而是修行者不夠精進了。
4、興趣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若如此,誰也阻擋不了你精進。
5、講方法。若有恆,何須三更起半夜眠。;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推薦閱讀:
※修行人如何對待手機?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
※來成精吧
※暖、頂、忍、世第一法到底是什麼?可以講講嗎?
※入禪後的快樂超越了男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