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起源是什麼呢?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生活於東漢三國時代,祖籍河東解縣寶池裡下馮村,也就是今天山西省運城市常平鄉。三國演義關羽的故事特別多,也多為家喻戶曉的傳說故事,據民間傳說,關羽最早並不姓關,因
他殺了人才更名改姓。明清時代,關羽極顯,有「武聖人」之稱,儼然與「文聖人」孔子並立,故關廟又稱武廟。民間相信關帝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巡察冥司,乃至招財進寶、庇護商賈等多種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婦孺長幼對「萬能神」關聖帝君的頂禮膜拜,是遠遠超過孔老夫子的。再者,關羽是一位義結千秋,忠貞不二的英雄好漢,「桃園三結義」是江湖義氣楷模,是人們心目中的偶像。歷代統治者也很樂意用集「忠孝節義」於一身的關羽,來「教化」臣民,維護封建秩序,這些就是武廟遍天下的原因所在。
三國演義關羽的故事,包含主要幾個經典故事: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敗走麥城,故事梗概大體如下:
1. 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庄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2.溫酒斬華雄: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
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 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 ,話音剛落, 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 。袁紹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 ,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 就請砍下我的腦袋。」 ,曹操聽了,十分欣賞,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去殺敵。」 。關羽接過酒杯,放在桌上說:「等我回來再喝吧!」 ,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杯中的酒還沒涼呢。
3.三英戰呂布
「三英戰呂布」是長篇
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情節,故事背景為袁紹聯合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猛將呂布一連打敗眾將之後,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虎牢關與呂布大戰的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回。「三英」指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
劉備有心抱負於天下,關羽、張飛二人各自身懷絕技,一直未得到展示,此前唯有關羽斬殺華雄初顯本領,此後,劉等三人已然名滿天下,此次雖然是呂布先收兵,然呂布在三人之前已經斬殺諸將,並且以一敵三,雖然表面上是呂布戰敗,實際上為呂布贏。然呂布之勇名冠三軍,無人匹敵,當下第一次遭遇對手,自然令袁紹軍隊士氣大振。
4.斬顏良誅文丑
一開始顏良的河北大軍列陣平原上,根本不顧曹操部隊居高凌下佔地利優勢,估計是認為自己部隊太強了,敵人的騎兵沖不動,不在乎,犯了驕兵必敗的毛病。當關二哥沖向敵陣的時候他非常聰明的只身前往,這樣以來敵人猜不透他的真實意圖,也就不會把他當作一次衝鋒對待,這可能就是敵人始終沒有用弓箭阻止關羽的原因。面對關二哥的衝鋒顏良一開始是坐著的,輕敵是一方面,搞不清楚對手意圖也是一方面,他所在的位置是中軍,也就是指揮部,按常理沒人會那麼傻沖入敵軍
群中,所以他也有點麻痹大意。袁軍對關羽的行為不理解,再加上沒有命令,也就沒動,估計關羽也沒對小兵動手,大家疑惑不解。關羽馬確實快,當顏良發現他是沖自己來時已經來不及了,以至於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再加上最後時刻顏良也不能確定關羽要幹什麼,而且關羽未通名,顏良為了大將風度,不斬無名下將
推薦閱讀:
※《隆中對》「待天下有變」,可惜智多近妖的諸葛亮最終還是輸了!
※抗聯女英烈李桂順獄中產子後被殺,他的孩子今何在?
※關羽死後,劉備痛哭流涕,張飛死了,劉備為何只說了四個字?
※三國猛將呂布之墓為何無人問津?
※閑聊《火鳳燎原》第494話周瑜等你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