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黃袍加身」,趙匡胤是被逼無奈,還是蓄謀已久?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一段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之所以稱它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主要是因為兩點,

第一:宋太祖趙匡胤,就是憑藉這次赫赫有名的「陳橋兵變」,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並且,一舉奠定了趙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基業。

第二:雖然,趙匡胤是通過兵變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但是,並沒有留下篡周的罵名。而是顯得被迫無奈,被將士們把黃袍強加在身上。

那黃袍加身到底是被逼無奈,還是蓄謀已久呢?

當時的歷史背景是這樣的,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皇帝病逝。由他的七歲幼子柴宗訓即位。當時的實際軍權其實已經落入了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的手中。政事則基本由符太后和宰相范質等人操縱。後周王朝隨即出現「主少國疑」的不穩定局面。

趙匡胤,涿州(今河北省涿縣)人。其父趙弘殷後來遷居洛陽。趙匡胤公元(927年)出生在洛陽夾馬營。父親先後為後唐、後晉、後漢的軍官。趙匡胤起初投奔後漢大將郭威,因為,能征慣戰而得到了郭威的賞識。後來又因為參預了擁立郭威為後周皇帝,被提升為典掌禁軍。周世宗柴榮即位後,他又因戰功顯赫而升任殿前都點檢(皇帝親軍的最高將領)。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縣南)歸德軍節度使,負責防守汴京。由此掌握了後周的兵權。

據宋史記載「陳橋兵變」完全是事發突然,趙匡胤本無稱帝之意。是那些士兵貪圖富貴,強立趙匡胤為天子,也就是所謂的「黃袍加身」。趙匡胤稱帝是迫於無奈而臨危受命!那麼「陳橋兵變」真的像,宋史記載的那樣純潔無瑕嗎?

「陳橋兵變」留給我們疑雲重重,也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史學界一直爭論不休。那麼其中究竟隱藏著什麼玄機呢?根據我的仔細研究和認真總結,在兵變前後的整個過程中發現了八大疑點。

第一;據司馬光的<<涑水紀聞>>等書記載:"及將北征,京師喧言,出師之日,將策點為天子。故富室或挈家遠避於外州,獨宮中未之知也。"由此可知,當時軍隊未到陳橋已有兵變之說,未見黃袍,已有天子之說,由此可見陳橋兵變絕不是一次偶發事件,而是早有預謀的。

第二:如果是突然兵變,那亂軍之中怎麼會有一件早已準備好的黃袍呢?大家都知道私藏黃袍是謀逆之罪!要滿門抄斬.禍滅九族的。既然如此誰又會隨身攜帶于軍中呢?正如古詩所言:「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 看來"黃袍」這一「陳橋兵變」中重要的道具,也是事前準備好的。

第三:當趙匡胤兵變成功,宣布周恭帝柴宗訓退位的時候,翰林學士陶谷卻突然拿出一份事先準備好的禪位詔書。「太祖將受禪,未有禪文。谷在傍,出諸袖中曰:「已成矣!」陶谷如果是剛剛得到趙匡胤即位的消息,怎麼會早就準備好了詔書呢?而且整個禪位過程進行的有條不紊,很難想像是臨時編排的!

第四:據<<宋史-杜太后傳>>記載,杜太后得知趙匡胤黃袍加身後,說:"吾子素有大志,今果然。"因而不驚不慌,談笑自若,「(司馬光<<涑水紀聞 >>卷一)」也記載,杜太后說"吾兒生平奇異,人皆言當極貴,又何憂也。"這加身的黃袍看來似乎不是從天而降之物,有人以詩諷刺道:「阿母素知兒有志, 外人反道帝無心。」

第五:另一條記載的主角,則是趙匡胤的姐妹。司馬光的《涑水記聞》說,當時柴宗訓(周恭帝)年幼,軍政大事多由重臣裁決。在大臣中,趙匡胤英武有度量,多智略多戰功,將士歸心。早有右拾遺鄭起等人上書宰相范質,說不宜再用趙匡胤掌管軍隊。范質雖然沒有採納,但官員百姓們卻都認為鄭起說得有道理。因此一聽說趙匡胤將帶兵北征的消息,京城裡就轟傳說:「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趙匡胤及其夥伴都是有心人,因此上流言一出他就立刻知道了,不禁大懼,跑回家偷偷和家人商量:「外間若此,當如之何?」他的姐姐——此處記載應有誤,因為他親姐姐「未笄而夭」早不在了。倒是他妹妹在嫁給米福德後早寡又回了娘家居住,因此應該是他那個後來再嫁高懷德的妹妹。這位「趙氏」當時正好在廚房裡做飯,聽見家裡人跑來找她轉告這事,立即臉色發青(面如鐵色),順手提著根擀麵杖跑進屋子,追著趙匡胤就打,邊打邊罵,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面臨如此大事,既然拿定了主意就自己按心意干去,如今事到臨頭卻跑回家來恐嚇我們這些婦道人家!」(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胸懷,乃來家問恐怖婦女何為耶!)趙匡胤被罵得無言以對,只好默然而出,由此可見趙匡胤想做皇帝,取後周江山而代之的野心,在趙家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別說兄弟,就連家中的婦孺都早已知曉了。

第六:大軍駐紮陳橋驛當晚,苗訓突然發現天有二日的奇異景觀。根據現代科學常識,這是完全荒誕無稽的謊言,那苗訓為什麼還要煞有介事地編造這個神話呢?顯然是為了給趙匡胤登基做好宣傳工作。他對楚昭輔說這是天命,就是要造成趙匡胤即位是順天應命的假象。

第七:葉夢得《石林燕語》和蔡寬夫《詩話》均有記載:趙匡胤年輕時,曾經到高辛廟中算卦,算的是自己的前途命運。「自小校以上,至節度使,一一擲之,皆不應。「過此則為天子乎!"一擲為聖簽」看來從小校到節度使,他都當不上,那當什麼呢?總不能就這樣當個平民,庸庸碌碌地過一輩子吧。可節度使再往上就是皇帝了,趙匡胤壯著膽子又擲了個皇帝,結果「一擲而得聖筊」一下子就得了個上上籤。這說明趙匡胤有帝王之命,命中注定應該當皇帝。且不論此事的真偽如何,這一在宋代廣為流傳的軼聞,正反映了趙匡胤的夙願。而在陳橋驛,將士們已環立呼喊,趙普與趙光義也已入內報告,而趙匡胤何以會"醉卧不省",絲毫未念及早年的願望,這一情形未免有作秀之嫌。

第八:當時本因鎮、定二州的軍情告急:契丹和北漢聯兵進犯,趙匡胤才得以領兵出征,為什幺黃袍加身後,不費一槍一刀,戰事已定? 清代學者查慎行專門寫了一首《汴梁雜詩》,來諷刺這件事:梁宋遺墟指汴京,紛紛禪代事何輕。也知光義難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將帥權傾皆易姓,英雄時至忽成名。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最後兩句一針見血,意思是說,出兵之前十萬火急說是強敵來犯,怎麼趙匡胤一披上黃袍,就沒有下文了?難道敵人聞風而退了?後來,鎮州節度使郭崇報告說:契丹與北漢軍皆遁。那麼,他們為什麼突然退兵呢?難道是看見趙匡胤建立了宋朝害怕了,不敢進軍了?那後來怎麼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宋朝挑釁呢?

由以上種種疑點可以看出,「陳橋兵變」絕對是有預謀的。但是,據我對當時的歷史研究發現,真正直接策動和指揮「陳橋兵變」的人並非趙匡胤,而是另有其人!

從多方面的史料記載也可以看得出來,在「陳橋兵變」的整個過程中。趙光義的活動十分頻繁,而且很多重大事件都是由他決定的。而趙匡胤卻顯得非常低調。兄弟倆的雙簧唱的有板有眼,配合的相當默契,可謂是天衣無縫。而且後來趙匡胤的禪位,竟然傳弟不傳子!雖然史學界有另外的猜測,但是也不能說與「陳橋兵變」不無關係。

在總結後周滅亡的教訓時,當時的宰相范質說了這樣一句話「倉卒遣將,吾濟之罪也!」。意思是說趙匡胤的陰謀得逞,是因為當初他沒有來得及調查軍情的真偽,倉卒之間就派遣趙匡胤領兵出征造成的。其實即使不是由趙匡胤親自領兵出征,後周政權也遲早落在趙匡胤的手裡。因為早在兵變之前,後周的實際兵權以完全掌握在趙匡胤的手中。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只是為趙匡胤篡周找到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古往今來誰也不願意擔負國賊的罵名,即使是曹操也始終不敢篡漢獻帝的位。趙匡胤更是如此,所以這個黑鍋必須由別人來背,而他一定要把自己打扮成忠臣孝子的模樣,即便是打家劫舍,也要說成是劫富濟貧!所以取後周江山而代之,是由於士兵們自貪富貴,強立了趙匡胤為天子。而趙匡胤是為了保全士兵性命,迫於無奈才肯做這個皇帝。

個人認為「陳橋兵變」完全就是一場作秀,是由趙匡胤作為編劇,由趙光義和趙普導演出來的一部荒誕鬧劇!其本身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即使不通過「陳橋兵變」,後周的江山也是遲早屬於趙匡胤的,這是歷史的必然。趙匡胤只是陰謀通過「黃袍加身」推卸責任。但是,歷史的真相是很難被掩埋的,雖然「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整個過程策劃的很精彩,不過最終還是露了馬腳。



推薦閱讀:

貴州往事10?夜郎道上的靈異事件
現實中,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向世俗妥協?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保卣銘文
1955年授銜,賀龍排名元帥第五是什麼原因
中國古史-序-文化撕裂

TAG:中國歷史 | 趙匡胤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