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如何精細化運營!

要想把社群的壽命增加,一定要做到精細化運營,那麼如何做社群的精細化運營呢,下面我以運營社為案例來給大家詳細說一下。首先我先介紹下案例的背景:

運營研究社是賢哥最開始發起的以「不讓運營人孤寂地成長」為目的的學習型社群。當然運營研究社首批成員也是基於產品菜鳥匯公眾號的讀者們來獲取的用戶。運營研究社包含:普通成員和核心成員,核心成員來引導普通成員進行學習、討論和分享,從而挖掘能夠產生UGC內容的成員,為產品菜鳥匯的內容輸出產生素材或者是內容,進而通過內容的打磨來吸引新的用戶,用戶為了加強互動和交流就會加入運營研究社;目前也正在努力形成內容閉環的形式。

案例背景以及講解清楚,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我理解的社群精細化運營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引導性

2、數據化

3、有沉澱

4、供需性

5、可成長

引導性:看到網上很多人在談社群玩法,更多的在說社群一定要具備門檻呀,要有規則呀,在我看來都是偏見,任何人都可以組織成社群,只是這個對加入人的附加的門檻要求可以增加用戶的粘度或者是延續社群的壽命而已,而社群要有規則,這個也是有弊端的,如果一個幾千人的社群你為了不讓群內廢話太多設置大家全體禁言,那這樣的社群有什麼意義呢?一定是去學會引導用戶,營造人人主動維護社群秩序,很明確社群的價值,這樣用戶才更明白自己再這個社群裡面需要做什麼。

運營研究社通過獎勵激勵和懲罰措施來引導用戶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

大家可以看到這些小產品,都是運營研究社的周邊產品,在每周我們的話題討論、嘉賓分享、線下活動都會給用戶去發一些這些小周邊,大家也養成了收到周邊去各種場景做構圖去玩轉周邊,因為周邊每次的數量都是限量的也導致大家都會很努力的去參與社群活動,去積极參与社群的討論交流。

在用戶付費加入運營社的時候我們在報名文案裡面就寫到每期我們會進行剔除社群成員,剔除的標準就是發言不少於50條,簽到次數不少於14次;用戶同意我們的要求之後被運營寶寶拉進群,進群之後有小助手引導群內的乾貨資源如何獲取,包括群內核心成員也會提醒新成員運營社的活動特色,每個城市的負責人也會引導新用戶加入城市分群,方便參與線下活動。因為進群之後的引導讓新人快速了解到群內不能擅自拉人,而運營社在大家營造的氛圍,也不會擅自發布廣告。這樣柔和一點的引導和環境渲染會讓用戶更容易接受和遵守。

1、數據化:如果把社群當做一個產品來看的話,那麼我肯定需要從基本的數據上來去進行社群用戶運營的導向目標。先從招募來說,運營社每期計劃招募100個人,從第一期到第七期,一共招募537位,目前還剩下291位,留存率高達54%,因為我們前兩期沒有使用小助手,所以這個上面只顯示了從第二期開始的數據,不過從最後這五期我們可以看到運營社從第三期收費開啟就處於持續招募下降的情況,那為什麼用戶減少報名了呢?每期的轉化率是多少呢?每期用戶的年齡分布和用戶的經濟支出分布如何?這一塊都是需要我們從社群用戶數據上去觀察的,在第七期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到運營社的招募有一個質的飛越,那麼我們就需要考慮本期是從哪幾個渠道加強了推廣?推廣文案又有了什麼變化呢?這些原因分析之後就更容易掌握社群用戶的增長。而剔除人數大家也可以看到從第四期開始也在逐漸減少,剔除人數的減少是否是因為用戶粘度的增加,口碑做的更好?社群用戶在哪些活動中活躍度最高?從這些數據中可以深入挖掘運營社的價值,這樣就能增加用戶留存了。

大家再看第二張圖,是運營社大半個月的簽到情況,平均每天簽到160人,最長連續簽到89天,也就是將近3個月了,一看就是真愛粉。我們從後台不僅能看到每天誰簽到啦,我也會去查看每天大家簽到的時間段集中在哪幾個時間段,因為簽到必須要從社群內部簽到,查到社群用戶簽到的時間段,就像是產品查到用戶每天進入產品的時間段,那去在這個時間段推活動推push是不是觸達率更高點呢?還有一個大家是不注意到我剛才給大家說招募文案裡面有引導用戶簽到不能少於14天,為什麼不是15天為什麼不是13天呢?因為運營社每期維持的時間大概是40天,提前告知你其中14天的時間參與了某個事情,那麼在前期你肯定會去堅持至少7天,如果您能堅持不懈的把14天簽到完成之後,肯定就會忘記這是個要求,而把簽到當做是日常行為的一件事情,這樣用戶習慣就會培養成,我們在大家經常簽到的時間段去進行活動通知就能更好的引導用戶去參與進來。

第三張也是11月份大半個月的發言數量,平均每天發言人數102人,平均每天發言數量662條,最高的時候發言量將近1200條。大家應該也注意到每周會有幾個高峰期和低潮期,這個就是根據運營社活動的時間段來區別的,一般周六日是社群較為沉默的時候,因為可能有些城市在舉行線下活動,或者有些人周六日都要忙自己的事情或者放鬆一下,而對於學習類的社群更多的活躍還是在工作日,這時候更貼合用戶的需求。

最後大家可以看一下目前社群的用戶分布:一看就特別符合漏斗定理,從加入社群到長期簽到參與交流再到參與討論、做分享成為意見領袖或者是加入管理團隊,呈現一個越來越少的趨勢,那麼這個要求當然也是越來越高的,那麼如何引導用戶一步步往下發展呢,我在第四點的時候會給大家詳細說一下。

有沉澱:一直大家都會說一個社群要想存活的比較久一定要流通,就是說這個社群一定要讓社群內部的人員流通,不能一成不變,因為人的新鮮期是三個月,所以這個也是社群容易死亡的原因。而我認為,如果想讓社群存活下來更久更多的是要有沉澱,要有屬於自己的亞文化。而研究運營社經過10個月的打磨也有了自己的規矩和內容的沉澱。除了大家最熟悉的周二話題討論、到周四的嘉賓分享,還有社區的互動沉澱,大家可以秀日常的生活,可以在社區為自己喜歡的話題討論內容點贊,獲得點贊最高的幾位參與者就會獲得小禮物。不僅僅是這樣,社群用戶如果有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或者是出現瓶頸了都可以在社區發帖來進行詢問,然後也會有很多小夥伴熱心的去回復自己的實操經歷。這樣運營社通過每周二話題的話題討論、每周四的嘉賓分享以及社區互動沉澱下來的內容也給予每個剛剛進來的小夥伴一個新的認知,更加肯定加入運營社是正確的選擇。

供需性:社群最終是為了服務產品的,但是運營的卻是人,既然運營人就一定要了解用戶的需求定理,剛在第二點的時候也給大家講了漏斗定律,那麼我就從最基本的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講一下我們如何給予用戶的供需滿足。因為運營社就是一個學習型的社群,所以大家加入運營社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學習嘛,這個最基本的需求運營社的存在最基本的價值。那在滿足了最基本的需求之後如何去滿足用戶高層級的需求呢?

最開始運營社只有周二的話題討論,且沒有任何獎勵,這種形式剛開始用戶肯定還能積极參与,長期參與肯定是會慢慢的消極的,所以當我們討論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在話題參與的過程中發現了積極的用戶,他們在某些領域都有很獨特的見解,我就會嘗試去一步步的加好友,介紹自己,撩這些有潛力的用戶,邀請他們做專題分享,剛剛起步的時候也挺難,因為那時候也沒有海報,也沒有獎勵,每期做預告還只是用文字版做預告,僅僅只是幫助用戶達到想要獲取尊重的需求,包括到現在為止,每一期的用戶加入運營社我也會查看每期的成員所有情況,去儘快的熟悉所有用戶,這樣才能夠更快地了解用戶需求。後來運營社開啟了收費模式,就考慮了給予用戶一下獎勵、並且從那個時候也慢慢組建了設計組,在這時每期優秀討論成員和嘉賓除了會在群內有海報宣傳之後,我還會給予紅包獎勵,來鼓勵大家參與討論和分享。但是僅僅只是錢其實並給予不了用戶太大的感知,後來就開始去研究周邊產品了,首先我試著定製了第一批比較精緻的筆筒,只定製了20個,現在都絕版咯,這個也是給予話題討論、嘉賓分享的禮物。這個也是數據為導向的,因為每期差不多維持的時間是一個半月,我發現每期的獎勵應該是在20個人員左右,所以我選擇了定製20個禮物,這樣也讓每期用戶都能有不一樣的周邊,大家會一直存在新鮮感,就會觸發用戶更加積極的去討論和分享。

說完線上就開始說線下咯,先說說北京線下群吧,剛開始的時候北京只有幾個很早期的小夥伴線下見面過,五一之後我就建立了北京線下小分隊,之後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地的小夥伴也陸續建起了線下群,都開始自發組織線下活動,北京群我一直定義為「吃喝玩樂約」,在總群內我們聊很多學習、工作的事情,在北京群我們更多的是去找好吃的,好玩的。這樣線上即能保持大群的特色,線下又不會那麼無趣,而且能走到一個圈子裡面的人一般都是很容易玩到一起去的,再加上北京群有一群的小婊貝,每次線下活動都是逼格滿滿,也就吸引了很多人一起來參與,北京群也是線下活動中最活躍的城市。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幾張圖片,第一張是遊艇燒烤的聚餐,第二張是線下沙龍,第三張是郊外遊玩,第四章是轟趴的聚會。每一次不一樣的主題,每一次都像辦活動一樣去組織聚會,大家從各自介紹自己,再簡單聊聊每個人的喜好、工作,這樣讓大家在線下熟悉更快,也會讓大家有種歸屬感。

1、可成長。當一個社群的價值點被使用完畢的話,那麼這個社群就會很快的死亡,當然社群也不會有什麼不死之身的說法,最多只能是增加社群的活躍度,延長社群壽命。要想延長社群壽命就是一定要讓社群的價值不斷的的改變,不斷地去增加對用戶的刺激點,也就是在要引導用戶成長的過程中社群也要一起成長。

這張就是給大家說一下運營社從2月份到現在的變化,我們也在一起去嘗試觸發用戶的刺激點,來去延長社群的壽命。

2月份,運營社第一次招募開始,當時賢哥先從朋友圈發布,後來又發布到產品菜鳥匯,在一個小時內名額搶光,因為是內測團隊,所以一切都只是在嘗試,包括話題討論也是每周臨時去考慮。

3月份,第一期內測版本之後良好的氛圍促進了運營社下一步的發展,也吸引了一波有激情的小夥伴希望一起去做「不讓運營人孤寂地成長」這件後青春裡面最驕傲的事情。開始逐漸有了話題組(制定每周話題討論計劃、規定討論規則、發現群內UGC內容產生者、協助嘉賓做分享)、收集組(收集話題討論、嘉賓分享內容、發布每天群內溝通乾貨)、媒體組(負責產品菜鳥匯的內容推廣)

5月份,開始嘗試付費進群,並且增加了設計組(海報設計、後續也發展為了周邊設計)付費之後,運營社利用會費開始實行了獎勵激勵法則,話題討論優秀者、分享嘉賓都會獲得金額不等的紅包,也是為了鼓勵大家多多參與。

7月份,運營社開始籌備自己的周邊產品,也是用於獎勵,再加上有了各個城市的線下活動,因此考慮做了一些運營社的小徽章,這樣更加體現了團隊的標識,也能增加社群用戶的歸屬感。

9月份,我們通過積累的優秀講師,做了針對應屆大學生校招的「求職聯盟」培訓活動,與51學院合作首次招募用戶成立社群,並且給予這部分大學生將一些簡歷、面試技巧,也普及了有關運營的基本知識;可能因為首次的用戶不夠精準,導致培訓之後轉化到運營社的並不多,不過後續和饅頭商學院聯合推出了課程的二次傳播獲得了很大的點擊量和參與量,引爆了內容的二次傳播。

11月份,運營社已經陪伴了537位社員走過了春夏秋冬,也迎來了漸入佳境的環節,所以我們又開始不甘寂寞,倒騰起了運營人的年會,依舊秉承著「不讓運營人孤寂地成長」,我們準備和那些愛折騰的人一起分享實操乾貨、一起品味美食,享受生活。在這裡允許我打個硬廣,年會的時間定在12月17日,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產品菜鳥匯」去查看我們的年會相關內容,在這裡也賣個小關子,保證去到一定是滿載而歸。

記得有人問我,運營社的核心是什麼。我想就是「不忘初心」,這裡的每一位小夥伴都是把工作之餘80%的時間貢獻給了運營社,大家明白自己最開始一個人走下去的艱難,所以我們努力做到「不讓運營人孤寂地成長」。

還有人問我,運營社最大的競爭力是什麼嗎?我說是「極致」,從每一次話題討論、嘉賓分享的主題上,我們去摳字眼調整,希望做出來一個完美的主題,從每一次海報我們會做出來三種風格讓大家去選擇,最後展現給大家最美麗的一面,從每一次線下聚會,雖然只是吃喝玩樂,但我們會像對待一場活動一樣去顧及到每一個人,這就是運營社吸引大家的地方吧。

但是這些都不足以讓大家一直不離開,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成長,運營社裡面有一群愛折騰的小夥伴,總是會有層出不窮的想法,然後我們也會去高效率的執行,這樣也就造就了運營社的社員忠誠度極高的情況,所以任何一個社群一定不能不成不變,要學會可成長,不斷地去刺激用戶才能延長社群的生命周期。

以上就是通過對運營研究社的建立和運營總結的經驗,可能不太準確,也僅僅代表個人的建議。希望大家可以添加個人微信私下交流:zhen826696371(備註:百度派)



推薦閱讀:

如何推廣自媒體?
這樣做CPA月收入2萬+,曝光CPA操作細節!
從貨架思維談品牌推廣
讓品牌霸屏:必不可少的50個自媒體平台資源
推廣渠道都偶有哪些?

TAG:社群 | 運營 | 網路營銷 | 互聯網 | 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