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很稀有的動物?


蘇州動物園現存全世界只有兩隻的斑鱉 該品種長期被認為混淆為黿,2002年才被確認為有效種。

2017年越南河內還劍湖中的一隻200多歲高齡的斑鱉去世。傳該鱉曾背負寶劍送給越南後黎朝黎太祖,助其奪取越南。

現在全世界只剩下蘇州動物園的一公一母 而且其中母的已經百歲高齡,公的200多歲了。從2013年至今每年都有生蛋,但是至今一直沒有生出精斑的蛋(都是沒有受精的水蛋)。


謝邀。隔壁「最稀有的植物是什麼」一百多個回答,這個問題卻沒人,不科學...

正好近期看了一些有關資料,來答一下。

最後的蝸牛—茶色小瑪瑙螺Achatinella apexfulva

小瑪瑙螺(和瑪瑙螺幾近沒有關係),是在太平洋島嶼上廣泛分布的中小型樹棲肺螺,也是小瑪瑙螺超科中唯一的科[1]。

Achatinella apexfulva (Dixon,1789)的最後已知個體在飼養盒中[2]

這個科目前沒有化石記錄,它的演化史也未經過研究。不過,由於小瑪瑙螺科的物種(尤其是其指名亞科模式屬Achatinella)絕大多數棲息於缺乏捕食者的遠洋島嶼上,它們的生長速度與繁殖速度均十分緩慢(個體壽命可達五十餘年),這也導致棲息地的減少和個體數量的下降都會對小瑪瑙螺的種群造成顯著危害。而眾所周知的是,在夏威夷群島,人類引入的數種老鼠(Rattus spp.)與其他掠食性物種曾血洗了島上的土著生物,造成了不下二十種鳥類與大約同樣多的昆蟲的絕滅。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軟體動物的情況更為慘重:高達71種陸生蝸牛滅絕或野外滅絕,其中包括[3]

Achatinella abbreviata

Achatinella apexfulva

Achatinella bellula

Achatinella buddii

Achatinella byronii

Achatinella caesia

Achatinella casta

Achatinella cestus

Achatinella concavospira

Achatinella curta

Achatinella decipiens

Achatinella decora

Achatinella dimorpha

Achatinella elegans

Achatinella fulgens

Achatinella fuscobasis

Achatinella juddii

Achatinella juncea

Achatinella lehuiensis

Achatinella leucorrhaphe

Achatinella livida

Achatinella lorata

Achatinella papyracea

Achatinella phaeozona

Achatinella pulcherrima

Achatinella pupukanioe

Achatinella spaldingi

Achatinella stewartii

Achatinella swiftii

Achatinella taeniolata

Achatinella thaanumi

Achatinella turgida

Achatinella valida

Achatinella vulpina

Amastra albolabris

Amastra cornea

Amastra crassilabrum

Amastra elongata

Amastra forbesi

Amastra pellucida

Amastra porcus

Amastra reticulata

Amastra subrostrata

Amastra subsoror

Amastra tenuispira

Amastra umbilicata

Auriculella expansa

Auriculella uniplicata

Carelia anceophila

Carelia bicolor

Carelia cochlea

Carelia cumingiana

Carelia dolei

Carelia evelynae

Carelia glossema

Carelia hyattiana

Carelia kalalauensis

Carelia knudseni

Carelia lirata

Carelia lymani

Carelia mirabilis

Carelia necra

Carelia olivacea

Carelia paradoxa

Carelia periscelis

Carelia pilsbryi

Carelia sinclairi

Carelia tenebrosa

Carelia turricula

Lyropupa perlonga

Newcombia philippiana

Partulina crassa

P.S.這些蝸牛中,除了大量的小瑪瑙螺(Achatinella spp.,Auriculella spp.,Partulina crassa,Newcombia philippiana)、1種虹蛹螺(Lyropupa perlonga)外,還有一批屬於檞果螺超科的島居蝸牛科(Amastridae)物種(Amastra spp.,Carelia spp.),這個科全科僅分布於夏威夷群島且資料稀少,但其物種的損失比小瑪瑙螺有過之而無不及:小瑪瑙螺科指名亞科模式屬Achatinella共有40個有效種,其中15個滅絕;而島居蝸牛科指名屬Amastra共16個有效種,其中12個滅絕。[4]

已絕滅的Carelia cumingiana,圖源見水印

而一些小瑪瑙螺,則是害蟲生物防治措施失誤的犧牲品。褐雲瑪瑙螺Lissachatina fulica(不知道它怎麼就被搬到Lissachatina屬了...[5])體型碩大,食量驚人,能夠快速消耗植物,繁殖速度快,是著名的農業害蟲。美國政府為控制褐雲瑪瑙螺,於1955年將食肉的扭軸蝸牛(也有系統將其分入油光蝸牛科)—玫瑰狼蝸Euglandina rosea引入夏威夷群島。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玫瑰狼蝸在島上對所有陸生軟體動物進行了無差別攻擊,並直接導致了8種小瑪瑙螺的消失。事實上,玫瑰狼蝸本身也是極危險的入侵物種。自16世紀以來,有三分之一的島棲陸貝的滅絕都肇因於這種兇猛的蝸牛。

如今,小瑪瑙螺屬物種僅能在夏威夷群島海拔400米以上的森林與灌木叢中被發現,IUCN紅色名錄更是將它們的受危級別全部評估為瀕危及以上。為保護它們,各組織與機構對也它們付出了在軟體動物中罕見的高度重視,其產地美國政府將它們的保護級別設為「瀕危」,華盛頓公約CITES[6]直接將Achatinella全屬列入附錄一,全面禁止國際貿易。

但是這對某些小瑪瑙螺來說已經太遲了:據2013年一篇報道[2],在經過十年的搜尋後,小瑪瑙螺科指名亞科模式屬的模式種Achatinella apexfulva被確定僅餘一個被飼養在夏威夷大學的活體。這意味著,一旦這隻蝸牛死亡,這個物種即告絕滅,如同平塔島象龜Chelonoidis abingdonii(「孤獨的喬治」2012年去世)、巴拿馬樹蛙Ecnomiohyla rabborum Mendelson,Savage,Griffith,Ross,Kubicki Gagliardo,2008(「Toughie」2016年去世)【其實陸生腹足綱動物已有這樣的先例,如帕圖螺Partula faba (Gmelin,1791)的最後個體於2016年2月在愛丁堡動物園悄然死亡,我在臉書上一條有關消息都沒查找到...】。不過,因為小瑪瑙螺的壽命較長,我們還有希望。

參考文獻:

[1] Bouchet P., Rocroi J.-P., Fryda J., Hausdorf B., Ponder W.,Valdés á. Warén A. (2005),"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or of gastropod families".Malacolog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lacology. Hackenheim,Germany,ConchBooks. 47(1-2): 1–397

[2] Thom van Dooren.(2013) 「The last snail: conservation and extinction in Hawai』i」 https://thomvandooren.org/2013/02/28/last_snail/

[3] List of extinct animals of the Hawaiian Islands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extinct_animals_of_the_Hawaiian_Islands

[4] IUCN Red List of Endangered species - http://www.iucnredlist.org/search

[5] WoRMS - 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 - Lissachatina fulica (Férussac, 1821) Lissachatina fulica (Férussac, 1821)

[6] Appendices | CITES Appendices | CITES


加灣鼠海豚

Source: worldwildlife

它被預言在2018年就會從地球上消失

自從白鰭豚被認為2006年已經「功能性滅絕」,加灣鼠海豚成為了世界上最瀕危的鯨類動物。

這個動物聽起來是不是特別陌生?

請聽波奇慢慢道來關於它的故事

加灣鼠海豚是現今體型最小的鯨類,其外貌特徵特別好辨認,它像大熊貓一樣,有著黑眼圈,嘴巴的四周同樣也有著一圈黑色。

曾經一位研究鯨類的科學家稱它們美麗的面部標記,就好像塗了眼影和唇膏一樣。

Source: worldwildlife

它生活的地方非常局限,僅分布於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的最北端,棲息地面積不到4000平方公里。

Source: CIRVA 8, Aquarium of the Pacific

這是近20年來加灣鼠海豚的數量柱狀圖,可以直觀的看到,目前僅存的加灣鼠海豚已不足30隻。

究竟是什麼導致加灣鼠海豚這一物種的急劇衰退呢?

這就和生活在加利福尼亞灣的另外一種魚有關了

加灣石首魚

體型與加灣鼠海豚相當的加灣石首魚可不是它的天敵,而是它體內的魚鰾使得這兩個物種都瀕臨滅絕

在中國的南方,有許多地方都能看到海鮮乾貨店,其中被譽為海味四大珍品的「鮑參翅肚」中的「肚」就是花膠。

而我們俗稱的花膠就是魚鰾的干製品,花膠被認為是滋陰補腎、美容養顏的上上品,被食客老饕所追捧。

加灣石首魚的魚鰾在行話中被稱作「大須金錢膠」,在價格巔峰時一斤重的「大須金錢膠」可以讓乾貨商獲利上百萬元,在巨大的利潤驅使下,使得加灣的生態遭到了滅頂之災。

Photo by Omar Vidal

當地的漁民使用刺網來撈捕加灣石首魚,生活在同一水域的加灣鼠海豚被受到牽連

圖片中所拍攝的就是1992年墨西哥NOAA漁場,被一同捕獲的加灣石首魚與加灣鼠海豚

目前墨西哥政府已經投入了上億美金來保護加灣鼠海豚,但加灣鼠海豚的死亡率仍未下降,曾有保護者想出在加州灣北部海域設立一個緊急避難區,來轉移倖存的加灣鼠海豚,在2017年12月獲得的最新報道來看,因加灣鼠海豚出現了強烈的應激反應,導致這項行動被迫終止。

Artwork by Barbara Taylor

Source: alltimelists

願加灣鼠海豚能像我們對白鰭豚的期許一樣,躲在一個人類無法觀察到的地方繁衍

環保意識覺醒的一代人已經成長,待到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那一天,你再回來好嗎?

參考資料:https://c402277.ssl.cf1.rackcdn.com/publications/1054/files/original/VAQUITA_HR_PRINT.pdf

https://www.worldwildlife.org/species/vaquita

Vaquita - Wikipedia

Baiji - Wikipedia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50525/53777571

Vaquita survival hinges on stopping international swim bladder trade

=========分界線=========

買放心寵糧,就上波奇網

波奇網,中國寵物行業第一個單日銷量過億的寵物用品銷售平台

戳這裡:波奇網-全面關愛寵物生活


補充一張BBC的哺乳動物潛水深度紀錄圖。

由上而下,分別是虎鯨264米、威德爾海豹741米、長肢領航鯨828米、短肢領航鯨1019米,布氏中喙鯨(某一個體近年曾受困於我國南方某海岸邊,後獲救)1408米、北瓶鼻鯨1453米、南方象海豹1653米、貝氏喙鯨(日本風味小吃-鯨魚肉乾主要來源)1777米、抹香鯨2035米(曾經的深潛王者)。柯氏喙鯨2992米。

接近3000米的潛水深度,我們還會有多少認知被這些大自然的精靈所突破呢?


提名喙鯨科大部分動物。

各位都知道鯨目動物里有鯨魚,海豚和鼠海豚。海豚科里有大家熟悉的動物表演明星,比如虎鯨,偽虎鯨和瓶鼻海豚,鬚鯨科里大家都認識座頭鯨,藍鯨和露脊鯨等龐然大物,以及齒鯨科里的抹香鯨都為大家所熟知。鯨目動物也是這幾年動物保護的明星動物,各種科普和宣傳材料讓這些海洋精靈被人們重新認識。

這些海洋精靈中有一些種類最神秘,也最稀有,最難以接近的鯨,它們叫喙鯨。

喙鯨是喙鯨科動物的總稱,其下分出很多個屬,一共有6屬20餘種,它們的相貌可以說介於我們習慣稱呼的鯨于海豚之間。經過知友的提醒,並不是所有的喙鯨都可以劃在「稀有」的動物里,但是它們(除了日本人鍾愛的貝氏喙鯨)都十分罕見,所以也不排除它們很稀有。總的來說就是由於極難目擊的原因,喙鯨科動物可能稀少,也可能不稀少。

柯氏喙鯨

放個圖,柯氏喙鯨是最近研究的熱點,它超越了抹香鯨成為哺乳類真正的潛水冠軍,可是它被人類目擊的次數加起來可能還不到抹香鯨的百分之一,可以說真的是稀有的動物了。

長相奇怪的柯氏喙鯨,隱約看到其嘴前退化的小牙

幾種十分稀少的種類:

南瓶鼻鯨

南瓶鼻鯨是北瓶鼻鯨的南方近親,和南北露脊鯨相同,兩種動物因為長期地理隔離產生了生殖隔離,但幸運的是,生性不怕人,喜愛靠近船隻,且會留在受傷同伴旁邊守候的北瓶鼻鯨,在19世紀的捕鯨業中成為首要目標之一,差點遭受滅絕。而南瓶鼻鯨因為生性相反,十分警覺且怕人,會提早遠離船隻,所以很長時間內不至於滅絕,但這也是喙鯨研究難度相當大的原因,有興趣可以看看我曾提過的這個問題。

南瓶鼻鯨,圖片來自DK版《鯨與海豚》

安氏中喙鯨

所有的資料來自於20起且頻率越來越少的目擊事件,以及基本沒有的海上目擊事件。人類對其基本上不了解。

銀杏齒中喙鯨

正在躍身擊浪的銀杏齒中喙鯨,可以看到其身上的斑點

對它知之甚少,其命名來自於銀杏葉狀的牙齒,目擊地點主要在日本海周圍(也可能不是,因為銀杏齒中喙鯨是十分容易被混淆的種類)對其行為一無所知。幾乎所有的喙鯨都適應了深海生活。躍身擊浪(即上圖所示鯨豚類動物特有行為)十分罕見,也沒有浮漂等行為,害怕船隻,自成小群隊並通常不與其他鯨類同游,幾乎不噴氣,換氣時只會謹慎的游至海面後迅速下潛,種種以上原因導致了喙鯨類動物難見一面。

最後介紹兩種有趣的喙鯨科動物。

其一是朗氏中喙鯨,很大的烏龍動物,可惜沒有照片

一度被看做為鯨豚類動物最為神秘者,其因標本只有2個風化了的頭骨,沒有已證實的活體觀察記錄,甚至連完整屍體都不曾見過。最初由H. A. Longman以Mesoplodon pacificus之名發表,僅根據1882年在澳洲昆士蘭海灘發現的一個頭骨與下顎。當時科學界懷疑這個頭骨可能是初氏中喙鯨(Trues Beaked Whale)的亞種,或是成年的雌南瓶鼻鯨。1955年在一家肥料工廠的垃圾堆里發現了第二個朗氏中喙鯨的頭骨標本,於是到了1968年,芝加哥田野博物館的喙鯨專家Joseph Curtis Moore確立朗氏中喙鯨為一獨立物種的分類地位,並創立一新屬為Indopacetus,此屬名表示該鯨種生存於印度洋與太平洋。部分學者不認同上述分類法,仍將其置於中喙鯨屬(Genus Mesoplodon)中。

但是呢,其實人家沒有那麼神秘。

最近人們忽然發現,在海上被多次目擊的熱帶瓶鼻鯨,其實就是朗氏中喙鯨,這樣,朗氏中喙鯨從一種特別神秘的喙鯨,變成了一種目擊數量比較多的鯨。

來自流浪叔的回答,其實有些時候,科學界對於不熟悉的動物,都有種神聖的感覺,生怕落掉它們的任何一個細節來為動物歸類,有些時候卻適得其反。

第二種是確確實實的稀有了,秘魯中喙鯨

在很長時間內,秘魯中喙鯨是一種非常神秘的鯨,在1976年,科學家從秘魯的一個水產市場上發現了一個鯨的頭,到了1985年,在秘魯的另一個水產市場上才終於獲得了這種鯨的完整的標本,到了1991年,科學家終於確認這是一種新的鯨,也就是秘魯中喙鯨。一種動物的命名需要用到海鮮市場,怎麼就那麼害羞不願見人呢?

秘魯中喙鯨正在換氣,來自@一個男人在流浪

但是,在DK版《鯨與海豚》出版前後,科學家們正被另外一種神秘動物所困擾,甚至破天荒的給他起了個怪名字「未定名的中喙鯨」-Mesoplodon sp."A",原因是,這種喙鯨曾有20多次的目擊記錄,但是也只有20次的目擊記錄,沒有骨頭沒有死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它有一條乳白色腹帶,和「喙」即它作為喙鯨類的特徵。

但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過去的科學家們鬧了個大烏龍......

後來人們隨著研究發現,Mesoplodon sp."A"其實就是成年的雄性秘魯中喙鯨,只不過成年雄性和雌性的膚色花紋不同而已。所謂的「還沒有命名的鯨」還沒轉正就這樣被銷了號……

其實也不能歸咎於過去的科學家們,因為這就是喙鯨研究的難點,和我們熟悉的所有鯨目動物不同的是,這些奇怪的生物的體色竟然會隨著年齡,性別而分化的相當明顯,甚至死亡或者擱淺後被衝到岸上的幾個小時以內,體色會變化好幾個層次,造成海上活體識別的困難,這些困難也是擋在我們充分認識喙鯨科動物道路上重重的障礙。不過我相信,隨著科學手段的發展,我們終會有一天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如果覺得有幫助,留個贊吧。


某些人抖機靈真的很煩好吧,是不是顯得自己很聰明眼界獨到呢?

明明一正經問題,很多答友都在長篇文字+圖片科普著自己的知識,希望能扣題主的題令題主滿意。

一群無聊的人舉人類社會的現象的例子與題主的問題打擦邊球,三言兩語結束戰鬥看著很簡短很精闢。

希望這群人遠離這種正經問題貼,這麼多機靈請留著過年抖給親戚。

我的答案:

豪勛爵竹節蟲在豪勛爵島上曾經非常普遍,一度被當成魚餌使用。但自從1918年,擱淺的「Makambo」號運輸船將黑鼠帶進島內後,因為外來優勢物種的入侵,這種昆蟲很快就在當地滅絕。最後一次在島上看到這種昆蟲是1920年,之後人們便認為它已經絕種。

1960年一組登山隊造訪位於豪勛爵島東南方23公里處的波爾斯金字塔(世界上最高的獨立的海蝕柱,從海平面到海拔562米是完全沒有植被的絕壁)。在這裡發現一隻已死的豪勛爵島竹節蟲,其後數年陸續有零星的發現,但始終沒有發現存活的個體。

2001年,一群昆蟲學家及保育人士前往波爾斯金字塔調查當地的動植物群落,意外的在獨立的千層樹叢下發現一個十分小的豪勛爵竹節蟲聚落,數目約有20至30隻。

2003年來自新南威爾士國家公園暨野生動物復育的人員,為了復育物種,在波爾斯金字塔採集了兩對成蟲,一對送往位於雪梨的私人飼育中心,另一對送至墨爾本動物園。雖然起步艱難,但經過努力已經取得人工繁殖的成功。最終的目標是培養足夠復育的野放數量,並在豪勛爵島消滅入侵物種黑鼠計劃成功後,將它們野放復育。

至2006年,豢養的數量已達到50隻個體及上千顆待孵化的卵。

摘自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

在阿拉斯加看動物
《每日一卦》全球智商最高的十大萌物 第一名竟是它
為什麼貓咪看到黃瓜就像看到鬼一樣?
孔雀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北京市深山區野外有哪些野生動物?

TAG:動物 | 生物學 | 動物學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