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威懾力是必要的嗎?
父母的威懾力對子女的教育有什麼利弊?
貌似提問都要介紹背景。好吧。我個人認為,威懾力是對陌生人、下屬或學生的。對朋友和家人不需要威懾力,更需要的是平等交流和信任。我媽覺得我對娃太缺乏威懾力,什麼事情都跟娃商量著來,平時也打打鬧鬧沒正形。我媽認為傳統上父母嚴厲慈祥的形象維護是有意義的,威懾力是必要的。威懾力才能讓寶寶變成聽話的乖寶寶,聽話的乖寶寶才是好寶寶。從個人經歷來看,我不喜歡跟太有威懾力和控制欲的人聊天,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願意跟我聊天,願意跟我玩,對我不設防。所以我並不想給她什麼威懾。希望各位爸媽、各位子女、各位專家一起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驗。謝謝!
補充:拋磚引玉提供一個答題方向吧。首先明確定義:威懾/威懾力:用武力或威脅恐嚇的壓力手段來使對方屈服。我認為與之相對的是信服力(所謂人格魅力),即使對方相信你、信任你、敬佩你,然後服氣你。在這個定義基礎上來談利弊。威懾力的最大好處在我看來是能最快速的解決問題。比如兩三歲的小孩子鬧著半夜要出門,講不清楚道理,只要一句話:「外面有鬼!」或者「外面有大灰狼!」,他就不敢出門了。或者更有甚者,吼他一頓或打一巴掌,娃就忘了出門的事了。但是威懾力是有後遺症的,比如之後小孩子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有恐懼心理或心理陰影。信服力的好處就不說了,但實現起來很難。弊處如下:1. 如果孩子本身不講道理,父母又不擅於講道理,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2.見效慢。3.必須以身作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比如還是寶寶半夜鬧著要出門,我如果跟他說,天黑了外面看不清路和壞人,會很危險,他會去試試到底危不危險。然而我經常嘗試,其實並不危險。一般我的做法是實話實說告訴娃,麻麻好睏,不想陪你出去,明天再帶你出去玩。她就乖乖陪我睡了。(幸好娃還小,不敢自己出門!)想讓對方信任你,是個長時間的過程。你必須保證在很長時間內說的話都有道理且能被驗證,說的都是真話實話,預言的結果都會成真,對方才會開始信任佩服你,才會選擇無條件接受你的意見。所以這就要求父母的常識要非常豐富,生物化學物理心理一切道理都要融會貫通並自成體系,而且對烹飪駕駛修理等任何常見勞動都有經驗和心得,能很快做出模擬模型,也能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跟娃一起做實驗驗證結果。其實說到底還是我們的職業病:我媽是當過班主任的老師。我只是當過課外輔導員的工程師。 所以更為細節的問題是:
威懾力是否對某個年齡段的孩子尤其必要?威懾力教育出來的孩子不如信服力教育出的孩子嗎?信服力除了見效慢和難實施以外,對孩子本身成長會有什麼樣的負面影響?
謝邀。比起威懾力,我更喜歡用「權威性(Authority)」這個詞。
權威不是靠暴力和恐嚇而形成的,應該是孩子對父母發自內心的尊重。由此可知,想成為一對權威的父母,個人素質、能力以及成熟度都是充分條件。試想一個人自己都還是孩子,怎麼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題主問題的答案是YES。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充分展示權威性,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到了兩歲左右,會有一個不斷挑戰父母,試探底線的時期。這個時候,有權威性的父母不會因孩子的哭叫而屈服,而會溫和明確(assertively)的告訴他們:
不,這是你不能跨過的一條底線,這是原則問題。
當孩子意識到「邊界感」和父母的權威性,他們會理解原來自由不是無邊無際的。這樣的孩子,反而會比較有安全感。
我的知乎專欄里有一篇關於如何幫助孩子建立邊界感的文章,歡迎大家移步到我的專欄:
北美幼兒教育:愛麗絲與奇妙豆
父母對孩子的權威,體現在對大方向的把持上。要對孩子的將來負責,也要對孩子現在的行為有所規範。其他平時的小事嘻嘻哈哈的,更顯親密呀!
瀉藥。
這個回答得看年齡階段了,要我10年前回答,我自己就一個叛逆少女,我會相當不喜歡所謂父母要有威懾力這個說法。
10年後自己有了孩子,我很慶幸當年不管我怎麼叛逆最後時刻總還是聽了父母的話。——「多聽勸,吃飽飯」。這話真的很有道理。經歷多了就會知道,老話兒誠不我欺!
然後到了自己帶孩子的時候,現在很多輿論會說,父母和孩子最好要像朋友一樣相處,像題主引用的,對孩子要愛,接納和包容。
這話有問題嗎?一半一半吧。對孩子是要愛,要接納和包容,這話沒錯,但跟家長對孩子的威懾力並不矛盾。更貼切的說,應該是家長對孩子的權威,威懾力感覺很不理智很鐵血哈。家長對孩子的權威,就是家長說的話,孩子能信服,能受用,不怒自威。可以是笑呵呵跟孩子說,也可以是嚴厲地說,看當時的情境,但孩子都能聽進去,這叫對孩子的權威。這明顯是很重要的。
對孩子的愛,不是每天對孩子一副笑臉,然後什麼要求都滿足孩子,這就叫愛了?為人母了,會對愛的體會更深刻,如果認為一味的隨著孩子性子,不加以引導教育就叫愛,這種愛,只能是糊塗的愛,盲目的愛,就算說是跟孩子做朋友,你朋友之間就一味滿足,順著他了?這就打臉了嘛。
說這種話的輿論媒體,無非是站在逢迎孩子的角度,這種觀點更容易受到歡迎和接受。誰不喜歡聽好聽的,聽甜話聽稱讚?然而也更是因為,又要愛和包容,又要對孩子管教而不過火,這很難。
試想一下父母對孩子沒有權威,孩子可以不聽父母的,你們是獨立的個體嘛,是平等的,我們各做各的,井水不犯河水,像朋友一樣——這種關係模式下,你怎麼教育他?朋友生你嗎養你嗎,管你衣食住行嗎?父母可是從出生那一刻就開始為你各種操心勞累,一生牽掛為你著想。能一樣嗎?
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是說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家都是人,所以我們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他的喜怒哀樂和需求,這樣更容易溝通和引導。而父母和孩子,在位置關係上,生來就是不平等的好嘛,你能生他,他能生你嗎?
有的媒體真的是斷章取義,以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現在的很多所謂的教育理念,最後導致的結果就像劉墉所說的:
今天有多少孩子跟父母討價還價,既要美國式的自由,又要中國式的寵愛,卻沒有美國孩子的主動,又失去了中國傳統的孝道。然而這批孩子進入社會後,既要美國式的公司福利,又要中國式的鐵飯碗,卻沒有美國員工的自律和中國傳統的忠誠。從小討價還價,長大後失去原則,該講情的時候講理,該講理的時候說情。這是我們現在許多家庭教育缺失理性成分的結果。
台灣的社會形態比大陸要超前一些,所反映的社會現實也是給我們的警醒,現在大陸也有這個趨勢了。這種西方教育思潮的衝擊,和國內媒體的斷章取義學個四不像,各種只要權利不要義務,導致了社會形態,倫理關係的混亂。真心自己用心去思考一下,孩子才是未來,不要有錢了,沒空教也不知道怎麼教自己的孩子了,天天在外面跑,把大別墅留給保姆,早教和司機。這樣的話,在不遠的將來,孩子會跟你說,我跟你也就是朋友關係,嗯,甚至連朋友還不如。
貌似被邀請都要說瀉藥,但我一直沒這個習慣。
我是很認同你的教育理念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接納和包容,是對孩子最好的禮物。實在不知道要威懾力幹嘛?能吃嗎?咳咳,開個玩笑。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自然會建立好的心智化的能力,自然會理解父母某些想法,不需要通過威懾力來讓孩子就範。如果在意威懾力這個東西,是不是更多的意味著希望孩子能在ta自己不想做而父母想讓ta做的時候,可以逼迫孩子,用親情去綁架孩子的自主權呢。其實,此類情況我都不用舉例,生活中真的太多太多了。
常言道: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的孩子會打洞。(不知道有這個常言嗎,大家隨便看看即可)什麼樣的父母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父母如果為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努力著,孩子不會差到哪裡去的;父母如果夫妻恩愛,孩子將來找伴侶也會婚姻幸福。父母整天搓麻將,用威懾力讓孩子好好讀書,怎麼可能。
所以威脅力這個東西在教育孩子上是否有用,我想你能自己做一個清醒的判斷。
——————————————————————————————————————————
喜歡電影和心理學的小夥伴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影心理,如果有任何和心理或電影相關的問題,可以在分答提問,賬號名是:心理諮詢師賈睿。也可以收聽我們的分答,獲得更多心理學資訊。想預約心理諮詢,請聯繫助理,微信號:xinliwanka
有必要,父母雙方一個唱白臉,一個紅臉,這個關係,就不錯
這個放到更高的層面上來看不是說的政府與公民的關係嗎?政府既要保持震攝力也要保持authority,不過有的時候這兩者的關係不太好區分啊。
個人觀點,沒有必要,個人覺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民主比較重要,有些時候,父母的觀點想法也不一定是正確,當父母觀點不正確時,威懾就變成了一種強制的接受觀點,有可能孩子表面上會接受,但心裡不一定會接受,然後孩子以後有什麼事,可能會與朋友說,不願與父母溝通。
推薦閱讀:
※你傾向生男孩還是女孩?為什麼?
※我繼父和我媽媽吵架,生了妹妹剛1歲。繼父很過分。不知道該不該勸他們離婚?
※給子女名字起好了會給子女帶來怎樣的終生受益?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