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真能積德么?好心辦壞事算造什麼業?佛法不是心法么?

我想在家修佛,福慧雙修。感覺自己福緣淺障礙多,希望通過存好心辦好事,念誦佛經來積累福德,但好心辦壞事的情況自己之前也遇到過,生活當中也看到過很多(真的不少)好心辦壞事的情況,比如:

1.一個朋友的媽媽,因為她的父親生病,對她要求很是嚴格,希望她能撐起家庭的半邊天,所以她做得好的事情不表揚,做不好的事情就恨鐵不成鋼地怒罵,我也見識過,要求很是苛刻。朋友跟我說,她也知道母親的動機是好的,但在方法上表示無法接受,嚴重損害了她的自尊。每次她母親一開口,她就心煩意亂,甚至怒火中燒,懷恨在心。她母親的心是好的,但收到的結果並不好。

2.我的父親,可能天生性格吧,在說話上面同理心不強,很多時候說話難聽刺傷別人而不自知,甚至有過好心幫人也因言語不當而搞僵的事情,這方面我雖然比我父親好一點,但也跟我父親有點像。智慧不夠,福緣淺薄吧,哎。

我也見過一生勤勞卻一生困苦的可憐人,具體點說就是勤勞卻沒有智慧,光干確不得要領,明明更好的路就在眼前,可就是埋頭苦幹看不到機會(當然這跟好心辦壞事也扯的有點遠哈,大家大概類比一下吧)。這些情況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一個人因為性格硬傷或者智慧不足時常好心辦壞事,造什麼業?還能積累福德么?當然行善需要聰明,需要學習,但我自認只是一介凡人,不可能窮就所有的知識,也沒有佛陀那般究竟的智慧,我們很多時候可能是在做著自己認為對卻不一定真的對的事情,讓我隱隱有些擔憂。鑒於此,在此誠心請教各位善知識,好心辦壞事造什麼業?

(按照我的理解,如果佛法是心法的話,就算是智慧不夠,好心也應是善業啊是么?那麼就算暫時智慧不夠,可能會好心辦壞事但隨著修行的積累應該會逐漸轉好才對。不知道這樣理解有沒有問題,誠心求教。)


佛教的根本核心命題——隨業受報。

但是很多人認為,我自己當下做的就是業。

我現在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將來因為這件事有報應。

其實,當下做的這件事已然是果報現前。

那麼如果根據這件事有報應,到底是隨業受報。還是隨報受報呢?!

這是違反佛教根本原理的。

眾生每個人都有佛性,當然,因為無明的遮蔽,佛性的功德顯露不出來。

遮蔽佛性的玩意兒叫無明,

在菩薩乘,可以把無明解讀為——分別、妄想、執著。

在聲聞乘或者人天乘,可以說成——貪嗔痴。

這樣更方便於理解。

那麼,如果佛性完全顯露出來,這就是成佛。有無明的覆蓋,就不是所謂的圓滿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沒成佛。

那麼隨業受報。無論是未來因,還是當下果。都是這個無明的投影。

如同說人是一台計算機,而無明的多少,或者覺性的過少是一種演算法。每個人根據自己這個演算法在運算。算出一個結果。

好比說人是根據自己的貪嗔痴在起心動念,貪嗔痴的多寡,決定了自己的心行的清凈與否。

那麼無論是未來的果報,還是當下的因由。還是過去的所做以及現在的面對。

都是這個貪嗔痴的投影。都是這個無明的演算法的運算結果。

所以,隨業受報,是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色、心相都是無明的投影,都是因為無明而有的業報現前。而不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某件事對未來的影響。

那麼回到問題,好心辦壞事。

好心,這是值得肯定的;事情辦砸了,是該否定的。

這是一個善心和智慧不足的Mixture——混合物。

也就是說。這個業,是一個既不是完全善也不是完全惡的比較複雜和糅合的業。

那麼討論這個業的業報。也一定不是刀切豆腐兩面光地一個善字或者惡字能定義他的……

行善確實能積德,但是行善不圓滿,必然積德也不圓滿。

佛法是心法,但是心這個玩意兒——太複雜……


你所說的案例,說明因果是很複雜的,佛法中有句話,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也就是每做一件事情,就要問自己是不是出於好心,對於結果則不強求。


這個世界上的很多「惡行」都是在「好心」下做的。

希特勒殺了很多猶太人,他的目的是為了歐洲好。日本軍國主義者在中國無惡不作,目的是為了大和民族好,為了東亞好(大東亞共榮圈)。

佛法的最終目的是般若智慧,佛法是心法,這個心不是我們常常認為的那個心。我們認為的心只是前六識中的第六識。

我們需要做的是持戒,修定,得慧。本來戒是「心地無非自性戒」。但是我們自然是沒有這個終極的「戒」的。只能是模仿。佛法中的戒律也是因為我們智慧不足只能由有智慧的佛給我們制定一些條條框框,告訴我們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你舉的那些例子中的所謂「好心」都只是貪嗔痴的體現而已。

你想行善其實也方便容易,做好戒定慧就是行善。


你好,吃飯就能止餓。行善確實能夠積攢福報,持戒修定確實能夠增長智慧。眾生行善有心,有目的,善就小。行惡是無心的,惡就小。眾生無心行善,就是本來沒有行善的想法,卻機緣巧合,作了善,其福就小。這與佛的無心,不是一個道理,不是一個層次的。行善不考慮果報,也屬於無心,其福就大。佛法是心法,是指從心地上修起,注重實質,而不是在外的形式。損人利己就是惡,利人利己就是善;念念想到的是別人,就是善;如果念念心存自己,這樣福報就小了。你看舒服的舒是怎麼寫的?舍+予=舒。告訴我們,舍掉自己的部分,為別人付出,這樣自己才能舒服,這是福報啊。念念發心為別人,這就是善人,就是有福報之人,將來福報也會越來越大的。不要做著善事卻想著,好報怎麼還沒來啊,要記住功不唐捐的!

跟你分享一則故事吧,我祖祖輩輩生長在重慶合川龍多山。這裡山清水秀,自古以來民風淳樸。今天要講的故事,是我的爺爺鄧永東的事。我的爺爺鄧永東,自小就生長在一 個信佛有善根的家庭。我的爺爺的祖上幾輩,都是燒香拜佛的行善之人。爺爺在年少時家人曾帶他去算命,說他命上婚姻不好,而且缺乏子嗣。爺爺的父母,聽從算 命先生的話,在爺爺十幾歲時就為他安排了一門親事。娶的女人姓曾,智力低下有些痴傻,只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爺爺娶了曾婆婆後,經常受鄰里嘲笑,但他從未 嫌棄過傻妻,自己一人在外面種地幹活,回家後就去照顧曾婆婆,擔心她在家裡不能自理。開始人們,以為爺爺是做表面工夫,怕落人口實才禮待傻妻。時間久了, 人們見爺爺數年如一的愛敬妻子,作風正派,從未續弦和在外沾花惹草,都對爺爺的人品敬佩有加。好景不長,曾婆婆生了一場大病,爺爺為她請醫熬藥,仍然不治 身亡。臨終前,曾婆婆望著爺爺滿含感激,咽下了最後的一口氣。爺爺按照當地風俗請人把曾婆婆安葬了。

因為曾婆婆去世,爺爺就 全心耕地,在鎮上學習手藝,日子慢慢過得好些。當時正是解放前,治安動蕩,經常發生搶劫殺人的事。有一天,爺爺在鎮上辦事,被一群棒客(當地土語,意思為 土匪)抓去了。並把他全身捆綁,當作肉票給爺爺的家人寫信,要XX銀元才能贖人,否則就會撕票殺人。爺爺的父母當時已不健在,只有幾個兄弟,唯一的祖產就 是一人分了幾塊田地。在那荒亂之年,生計都困難,哪還湊得出銀元。眼看爺爺的生死命懸一線。

話說爺爺被綁到山上後,他為人機 靈,主動討好土匪的老婆和孩子,賊人也慢慢放鬆了對他的警惕。終於在一個夜晚,他趁出來解小便的時候,摸黑跑出了匪窩。很快,就有守衛的土匪發現了他逃 跑。一群土匪在爺爺後面不斷的鳴槍示警。爺爺因為上山時眼睛捆著黑布,不熟悉山路,竟然跑到了一個斷崖邊。崖高約有幾丈,掉下去非死不可。土匪們見爺爺走 到了斷崖,在後面吹口哨大笑收回了槍,打算把他綁回去折磨。這次逃跑不成,回去肯定是死路一條。眼睛一閉,就打算跳崖自殺。正在要跳崖前,爺爺竟然看到了 死去幾年的曾婆婆。據爺爺說,曾婆婆身材跟生前一樣矮小,神智卻很清醒。她在下面對爺爺說,讓他放心跳下來不會死,她在下面可以接住。爺爺知道曾婆婆是亡 人,心想可能是要接他去做鬼夫妻。想想一生行得正做得直,死而無愧,於是豪氣的跳下了斷崖。說來也怪,爺爺年老後經常告訴大家,他說跳下去時,感覺整個身 體是飄浮著的,一點也不痛。睜眼看,曾婆婆真的用手接住了他,把他平穩的放在了山崖下的一個土坡,告訴他回去的方向,然後消失了。土匪們見爺爺跳下了懸 崖,以為他必死無疑,也就叫罵幾句收兵回去了。

爺爺經此大難,逃回農村老家,就大病了一場。躺了半個月,才能起床。知道此次能脫險,全靠亡妻保佑。為了感謝亡妻的救命之恩,請寺里的法師們來到曾婆婆墳前,為曾婆婆做了一場大法事超度。從此再也沒有看到過曾婆婆投夢和顯現。

爺爺見此地不安全,就離開了農村。到了現在的合川隆興鎮。在鎮上經人介紹重新組建了家庭,娶了第二任妻子陳婆婆,也是我的親生婆婆陳氏。陳婆婆是一個學 佛之人,天天念佛,就勸丈夫念佛。在陳婆婆的教導下,爺爺也開始懂得了敬畏因果。夫妻兩人同心,各自學習手藝。很快,在鎮上爺爺開了一家做面的小店,陳婆 婆在家裡染布織布。日子慢慢好過了,但是兩人還是膝下無子,這也真應了命數。

時值荒亂之年,常有災民走在街上,餓死或倒地病 死。大街上也常見賣身葬父、賣兒賣女討食的人家。爺爺在陳婆婆的帶領學佛下,善根日漸增長。想到家裡農村還有幾塊田和幾塊地,就與婆婆商量。乾脆施田施 地,救助災民。陳婆婆也是慈悲心腸,說正有此意。夫妻倆回到龍鳳老家,拿出田契和地契,分別施田給沒有飯吃的幾家農戶,還施了幾塊土地,葬了好幾個沒錢下 葬的亡人。讓亡者入土為安免受暴屍荒野被野獸吞食。也救活了不少人。

回到鎮上,這些事兩人對誰也沒有說,慢慢淡忘。過了數月,隆興鎮上一戶人家,突然遭受火災。以前的房子,都是挨著修建的,也是易燃材質。發生火災後,火勢很快就燒光了好幾家鋪子,挨著順序往下燒。

當時爺爺與婆婆,在家裡也想逃命。後來一想,屋裡有祖宗的牌位,如果跑了實在不孝。兩人就生死置之度外,雙雙跪在家裡的供桌前(上面有祖宗牌位)不停的 念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請求菩薩滅火救難。就在大火要燒到爺爺店鋪的前兩家時,突然天空吹來了一陣陣大風,火勢順著大風就改了方向,燒到了向東轉角的另一 個方向,慢慢的火也越來越小,最後被撲滅。多年後,人們談到這場大火,還在感嘆不可思議。

經歷這次火災,感受到佛菩薩的慈 悲。爺爺和陳婆婆為報佛恩,夫妻二人在鎮上的寺廟旁,搬了一個大瓦缸,裡面放了解暑的藥茶,每月初一、十五和觀音法會,就施茶給燒香過往的群眾解渴避暑。 平時也經常在店鋪門口,擺二張小桌子,煮上一瓦缸稀飯(米粥),佐上泡鹹菜,給受餓的婦孺老人兒童施粥吃飽,或有剩布就織補衣物施捨給受凍的窮人,年年如 此。在那個餓殍滿地的年代,爺爺和陳婆婆能這樣節衣縮食的幫助窮人是多麼的難得可貴。

過了二年,爺爺和陳婆婆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有一天,陳婆婆竟然嘔吐,中醫把脈說是懷上孩子了。當時爺爺聽了悲喜交集,十幾歲年少成親,近十年才當上父親。

陳婆婆生下頭胎是一個兒子,連續十幾年都生育不斷。一直到近五十歲,一共生育了五個兒子、二個女兒。爺爺常說,這是天佑啊,全靠佛菩薩送子,我命中是註定無子或孩子生下來不好帶活的。想不到人到中年竟然得了七個子女,個個孝順聽話懂事。

故事的結局,我的爺爺鄧永東和陳婆婆,晚年夫妻都很和睦健康,兒孫滿堂孝順。婆婆活到七十幾歲,爺爺活到八十幾歲,他們都是無疾而終,走得很安詳的。他 們的七個子女,就是我的叔叔、姑姑們也秉承了爺爺和婆婆的勤勞善良,他們也都學佛行善,經常到寺里捐錢燒香,人丁興旺。至今到我這一輩,僅我俗家四姐妹, 各家都生了四到六個孩子。按此推算,爺爺行善,他的後人子孫昌盛,現在已經發家有二百多人了。我明年70歲,在龍多山出家已12年,我的幾個外孫幾年前也 已經結婚,曾外孫都有幾個上小學讀書,也算是四代同堂。我在俗家的五個子女,平時也經常到寺廟來看我和拿錢修廟。他們五姐弟也繼續著祖上的家風,幾家人從 未分家不分彼此,在重慶修建了四層大房子,五家人住在一起,我化緣到重慶,五個子女的家裡,每層樓大家都可以隨便吃飯,非常熱鬧。龍多山是一所千年古剎, 每年來燒香拜佛求子、求婚姻、求財、求治病的人來來往往。平時我每天都在大殿打掃衛生,念經念佛拜佛,不問俗事。對每一個上廟求佛的人都說,不要去管你的 命怎麼樣。你們要多拜佛,多上寺廟隨喜修廟供養三寶。

人的命是會改變的,你們要多學佛多行善啊。無論男人女人,都要勤布施,信因果。女人結婚不要圖錢財,男人不要圖女人的漂亮,要看她對老人好不好,對人要真誠。夫妻只有懂得忠孝禮義,才能生出發達的後人,子女也會成材興旺。


謝您邀!

1.不論從宗教還是世俗方面講,行善積德,都確切無疑。佛經,請參考《金剛經》,其中有關布施可獲福德的內容很多,相信你能看懂。

2.好心辦壞事嘛,稍微複雜一點。

——從世俗方面說,不管出自什麼心,辦了壞事就得承擔責任。這應該沒有疑問吧。

——從佛教層面說,只要是出自好心善意,即使辦了壞事也不會有宗教意義上的惡報。因為佛教判斷善惡最關鍵看的是起心動念(動機、出發點、目的)。禪宗的「只貴子見正,不貴子行履」可做旁證;大乘佛教里還有「敗壞菩薩」一說,指的就是缺乏智慧常做錯事但又心地善良積極弘法的佛門弟子:雖則常錯無益,但也是菩薩。

——當然,誰都願意好心辦好事。那就老老實實多學習,多總結經驗教訓,勤修戒、定、慧。唯此一途,別無二路。

3.佛語為心宗,佛法就是心法,都是首先在心地上做功夫,首先要「見」正(請自百度參閱「八正道」、「三十七道品」、「戒、定、慧」等解釋)。

回答完畢。

很抱歉,您在正文里舉的一些例子,我就不具體評論了。


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為何在乎修不修行,出不出家,弘揚佛法,佛法之所以能流傳千年,無非就是慈悲,寬忍,樂觀,普度眾生。

好心辦壞事,一輩子有幾回?

如果想通過善來積德,要的是真善,是發自內心的,不然豈不是花錢買積德?


善,是善意。惡是,惡意。

判斷一個行為是否善意,與行動的目的,結果都無關。

行為的善意,是這個行為內在的意圖。

比如,喜愛地撫摸一隻貓,這喜愛是善意,是善行。

如此善意,將有溫暖的,舒服的感受。這是回報。

如此善意,善行,當生較多者,上升天界。這是回報。

又比如,憤怒地腳踢一隻狗,那憤怒是惡意,那是惡行。

此等惡行,將得到辛辣的,苦的感受。

此等惡行,當生較多者,下到地獄。


佛法是智悲雙運。僅僅有智慧,沒有悲心,這是阿羅漢,不是菩薩;僅僅有悲心,沒有智慧,這是凡夫。其實只要不是同時具備智慧和悲心,那麼他的智慧和悲心都不會圓滿,甚至很低劣。比如阿羅漢的智慧與智悲雙運的菩薩的智慧相比,低劣得多了。

您舉的例子都是凡夫境界中有一分悲心,但是智慧不夠,好心辦壞事的情況。作為沒什麼修行的凡夫,有時候我們也會發起一分善心,希望對方好,給對方提出建議,但是有時候對方不聽話,或者根本不領情,我們就受不了了,這是我執在作怪。我們已經把自我已經凌駕到他人的自我之上了,他順從我,我就高興,他不順從我,我就不高興,這明明是想主宰別人的控制欲。

每個人都喜歡給自己貼上好人的標籤,我們在幫助人的時候,經常在加固「我是好人」的標籤,從而得到內心的滿足。一定要觀心,我們在作善行的時候,是真的為了他人好,還是為了自己好。如果能發起清凈的利他心,這才是菩薩,才能積累無邊的福報。行善一定能積德,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關鍵在心,心清凈,積累的福報就大,而不在事相上。

好心辦壞事,只要你真的有一分好心,一定能積累一分的福報。但是如果結果是壞的,這個後果也得你承擔。雖然佛教中功不抵過,但依然只要發心是好的,就應當勇敢去做,因為功德福報主要在心,不在事。

但其實,說到修行,我們說的修道、求道,道的主體是智慧,福德只是道的支分,起輔助作用。我們的目的是生起智慧,因為佛就是覺,就是智慧。為了獲得智慧,我們去積極培植福德。而要獲得福德,其實還離不開智慧。這就是修行當中比較難的地方。比如要發起菩提心,福報就會不可限量地增長,但是要想發起菩提心,離不開智慧的。普通人連菩提心是什麼都不知道,如何去發呢?有人說,菩提心不就是幫助人?沒有那麼簡單的。總之,現代人學佛一定要聞思經論,懂得佛理之後做什麼都明明白白的。


推薦閱讀:

素食對於修行有多重要?
念佛一定要先出聲念之後才能默念嗎?
雞蛋算是葷的還是素的 ?
3000萬佛號,3000部無量壽經,這樣對嗎?
沒發菩提心能往生嗎?

TAG:佛學 | | 佛道修行 | 行善 | 佛的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