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面試應注意哪些問題?

說一個朋友的真實應對面試案例~

接到面試通知後,他是如何悉心準備的

朋友在目前的公司工作了兩年,高層權變不休,人事震蕩不安,兩年來已換了三茬總經理,四茬直接領導。天天忙成狗,也沒忙出啥效果,別提有什麼光明的前景,想圖個穩妥都是奢望。

眼看年底將至,他終於下定決心想換個環境,投簡歷一周後,陸續收到幾家公司的面試通知。

朋友認為,衡量某件事是否該做的唯一標準是,是否使自己在雙贏的基礎上更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標。趁著雙休日,他綜合分析了一下收到的幾份面試通知。

都是他所從事的地產行業,一家是代理公司,四家是開發商:兩家外企,一家國企,一家民企。

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職業需求,很明顯,代理公司已經不適合朋友了,於是禮貌地回了個郵件放棄了。幾家開發商都還不錯,想去試試。

朋友把重點放在那家國企上,考慮到:

1、公司政府背景,工作相對穩定

近些年,兜兜轉轉了兩家公司,做了都近2年就想離開,頻繁跳槽,非常不利於自己的職業發展。

安居才能樂業,穩定的工作才更有利於制定長遠的目標,並有機會去落實,而不是因為工作上的不穩定因素,被迫中斷自己的目標。

民間的組織,哪怕是上市公司(之前兩家都是上市公司),難免還會有被招安的心理。就像宋江領導下的水泊梁山,還是抵禦不了向朝廷投誠的命運。

2、工作強度相對較低,會有更多的業餘時間寫作

一般而言,相對民企和外企,國企的工作強度沒有那麼大。倒不是他承受不了高強度,而是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下班後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以閱讀寫字。

3、自身工作經歷與之匹配度較高

國企比較看重名校背景和同類公司經驗。朋友之前在大型國企工作過,有同類項目經驗。另外,畢業後在國有通訊社工作過兩年,雖然是過去的老黃曆了,但國企比較看重這類背景。

4、熟悉該公司所在區域

該公司上班地點,恰恰在朋友之前一家公司對面,對該區域比較熟悉,減少了地域方面的適應期。

確定進攻重點後,他開始:

1、首先,仔細瀏覽對方的招聘信息,分析應聘崗位要求。

2、然後,上網查閱該公司網站及其他可以搜索到的資料,確保自己了解企業基本信息。

3、最後,大致準備了一下面試可能會被問及的問題,反覆瀏覽自己的簡歷,確保自己對於簡歷里寫明的所有內容都能流利的闡述。

面試當天,朋友提前請了半天假,信心滿滿地踏上了應聘之路。

提前20分鐘到了面試地點,時間尚早,恰巧看到大堂東側有這家公司的企業形象展示區,就過去粗粗瀏覽了一番,把幾個項目展板咔嚓咔嚓拍了下來。想著,如能有機會複試,就要好好研究這些資料,比網上搜索來的更準確也更詳細;如沒有機會,就當自己來市調了一番,也是種工作積累。

然後去洗手間整理一下容顏,按預約時間提前5分鐘走進了公司大門。

朋友和另兩位應聘者一起被安排進會議室,等候面試。國企在這些方面,做的不如外企那麼規範,在外企,通常是沒有機會看到別的應聘者的。

等待的空隙,大家閑聊了幾句,發現,都是奔著同一個崗位來的。換言之,大家是同行,也是崗位的競爭者。

對面坐著位女孩,穿著比較隨意,大概是平素就習慣這樣的著裝風格吧,因為沒人會在面試時刻意穿的比平時還隨意的。其實針對國企而言,還是盡量著正裝面試,以顯示你對企業的尊重。

女孩來的最早,很快被叫到另一間會議室面談去了。剩下朋友和旁邊一位西裝革履的男士,男士眼皮浮腫,一看就是加班汪,估計是代理公司的。聊了幾句,果然在某著名代理行工作。聊著聊著,居然發現若干年前還曾在同一家公司工作過,圈子總是那麼小。感慨了幾句代理公司工作強度大,穩定性差,年紀大了還是要找家開發商養老之類後,就互加了微信。

面試遇見也是種機緣,畢竟是同行,能來競爭同一職位,說明彼此的業務基礎也差不多,說不準以後有事沒事還可以交流交流。

輪到朋友面試了,但見對面陣容龐大,5位面試官坐成一排,國企就是人多。其中率先提問的一位估計是HR,旁邊一位拿著簡歷仔細翻閱的,估計是業務領導。另三位沒咋說話,估計是湊場子的陪審團吧。

千年不變,面試的第一個問題必然是,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所以,面試前需要整理一下自己過去的工作經歷,要盡量簡潔、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朋友花了兩分鐘時間概述了一下自己的工作經歷和業績,等待對面一眾面試官的提問。

不出所料,面試官問的無非涉及兩方面的內容:

1、業務能力考核

比如,你的工作經歷、工作內容、具體執行細節等等。

一則考核你的業務水準是否符合他們的招聘要求,二則也是看你的簡歷有沒有參雜水分,考核你的誠信度。

必須要對自己的簡歷中所描述的工作內容熟練掌握,對答如流,不然會讓面試官對你的簡歷真實性大打折扣。

2、軟性問題

(1)這類問題,有些事比較容易回答的

比如,你的工作態度、團隊合作、為何選擇他們公司等等,例舉工作中的具體事宜,多維度說明即可。

(2)有些是比較賤比較難以回答的

比如,你從上一家公司離職的原因?既不能說上家公司的不好,也不能給他們留下你不穩定的印象。朋友的經驗是,從上一家公司的發展前景與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角度出發來尋找答案會比較好。

又比如,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千萬不能說一個對應聘職位來說是硬傷的缺點。選一個無傷大雅的缺點,說出缺點後,最好再談談你正在或將要如何改進這個缺點。

當HR問道,你有什麼問題需要問我們的嗎?朋友知道,面試已接近尾聲了。

通過面試前查閱資料,瀏覽樓下展示廳的資料,和面試中他們的介紹,朋友對該公司的情況已經有了一些了解,暫時也沒啥可問的。

但是,面試的時候保持謙遜和禮貌很重要,為了表達他對這次面試的重視,也想進一步了解一下用人公司對招聘崗位的需求,朋友誠懇地問道,貴公司對這個職位的期望是什麼?

HR說了幾條崗位職責,都是比較常規的要求。初試嘛,本來就不會太深入太細節的。

總而言之,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專長,並且,這個專長盡量與你面試的崗位有關聯。如果你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優勢,那麼,就容易在眾多面試者中脫穎而出,而且,接下來也比較容易談價碼。

比如,朋友所面試的崗位,豐富的媒體背景和資源,突出的文案寫作能力就是與工作直接相關的優勢。

面試結束前,業務領導輕描淡寫地問了一句,如果錄用的話,多久能夠到崗?

朋友按捺住內心的雀躍,鎮定地回道,收到offer後一個月內,當然,具體時間到時也可以再和現在的公司協商處理。

出了門,安排面試的人事專員說,若初試通過,三日左右會通知複試。

好吧,朋友就愉快的回家了,路上順便一個個聯繫之前每份工作經歷的證明人,告訴他們自己開始找工作了。

最後一點,你填寫的工作證明人,要了解你的工作職責,並有較高的職業水準,最好跟你關係良好。HR做背景調查,側重你最近的一份工作經歷,所以那位證明人,也最為重要。

初試是過關斬將的第一步,想拿到offer,還得經歷複試,那是最為關鍵的一步。複試過了,基本上雙方意向也就比較明確了,如果還有終試,通常也就是跟你確定薪資福利了。

綜上所述,所有見面的那些表現都是最後一擊,背後的悉心準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21年工作經驗專家,分享以下幾點求職注意事項,希望對正在找工作的朋友有所幫助。

  1、要謙虛謹慎。面試和面談的區別之一就是面試時對方往往是多數人,其中不乏專家、學者,求職者在回答一些比較有深度的問題時,切不可不懂裝懂,不明白的地方就要虛心請教或坦白說不懂,這樣才會給用人單位留下誠實的好印象。

  2、要揚長避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不足,無論是在性格上還是在專業上都是這樣。因此在面試時一定要注意揚我所長,避我所短。必要時可以婉轉地說明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用其他方法加以彌補。例如有些考官會問你這樣的問題:「你曾經犯過什麼錯誤嗎?」你這時候就可以選擇這樣回答:「以前我一直有一個粗心的毛病,有一次實習的時候,由於我的粗心把公司的一份材料弄丟了,害的老總狠狠地把我批評了一頓。後來我經常和公司里一個非常細心的女孩子合作,也從她那裡學來了很多處理事情的好辦法,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因為粗心再犯什麼錯。」這樣的回答,即可以說明你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回答了招聘官提出的問題,也表明了那樣的錯誤只是以前出現,現在已經改正了。

  3、要機智應變。當求職者一人面對眾多考官時,心理壓力很大,面試的成敗大多取決於求職者是否能機智果斷,隨機應變,能當場把自己的各種聰明才智發揮出來。

  首先,要注意分析面試類型,如果是主導式,你就應該把目標集中投向主考官,認真禮貌地回答問題;如果是答辯式,你則應把目光投向提問者,切不可只關注甲方而冷待乙方;如果是集體式面試,分配給每個求職者的時間很短,事先準備的材料可能用不上,這時最好的方法是根據考官的提問在腦海里重新組合材料,言簡意賅地作答,切忌長篇大論。

  其次要避免尷尬場面,在回答問題時常遇到這些情況:未聽清問題便回答,聽清了問題自己一時不能作答,回答時出現錯誤或不知怎麼回答的問題時,可能使你處於尷尬的境地。避免尷尬的技巧是:對未聽清的問題可以請求對方重複一遍或解釋一下;一時回答不出可以請求考官提下一個問題,等考慮成熟後再回答前一個問題;遇到偶然出現的錯誤也不必耿耿於懷而打亂後面問題的思路。

  4、顯示潛能。面試的時間通常很短,求職者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才華都展示出來,因此要抓住一切時機,巧妙地顯示潛能。例如,應聘會計職位時可以將正在參加計算機專業的業餘學習情況」漫不經心』地講出來,可使對方認為你不僅能熟練地掌握會計業務,而且具有發展會計業務的潛力;報考秘書工作時可以借主考官的提問,把自己的名字、地址、電話等簡單資料寫在準備好的紙上,順手遞上去,以顯示自己寫一手漂亮字體的能力等。顯示潛能時要實事求是、簡短、自然、巧妙,否則也會弄巧成拙。



推薦閱讀:

工商銀行面試真題彙編和精彩回答
面試官問你之前都是做什麼工作的,這是什麼用意呢?
公司那些事
zigzag 經典面試題
乾貨 | 金融行業小組面、群面常用案例的四大框架及解題思路

TAG:面試 | 求職就業 | 求職 | 就業 | 會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