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保護月有哪些弊端?

首先,對於國產電影產業來說,國產電影保護月為國產電影帶來繁榮的假象,造成不良的風氣。平均每年中國引進國外電影約為60部,本應平均分布的進口電影排片量在保護月里受到極大的限制,將空出來的份額交給國產電影。(對於保護月內上映的國產電影和非保護月內上映的國產電影來說,同樣都是國產電影,受保護程度不同造成不公平的產生)而有了國產電影保護月這個保護傘,更多的國產電影想要擠入保護月,可是進口片讓渡出的份額本就有限,這是會發生什麼呢?決定權將會被交給影院,只有那些有錢商業性強,或是與電影院有關係通過給影院提供高返點以及幕後操作的影片才能獲得高排片率,來賺取高票房,這勢必導致國產電影整體向其傾斜,破壞了市場的自由競爭,引發不靠品質靠操作的不良風氣。

其次,對於國產電影人來說,國產電影保護月降低了國產電影人的危機感,使得國產電影人不需要面臨這麼強的競爭對手,就不會通過提升本身質量來獲得更大競爭力,以至於國產電影總體質量下降。如果把這五年暑期檔國產品的口碑進行匯總來看,國產片之低質量可謂暴露無遺。參考豆瓣網評分,2016年評分最低的十部國產電影重有6部是在保護月上映,近五年來在保護月上映的國產片在低分區扎堆,評分5分以下的占近百分之八十,而高分區為數不多的進口片則更為搶眼。究其原因,誠如導演高群書所言:「沒有競爭的中國市場隨便圈點錢就可以拍一部片,一個有國內外競爭的市場,才能減少那些靠僥倖、靠所謂的明星陣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場取得某種成功的電影製作者。」保護月提供了保護傘使電影人不那麼努力,拍出質量不高的電影,對整個暑期檔國產電影的口碑是毀滅性打擊,即使聽說有國產好片上映,也早已被折磨得丟掉了去影院的熱情。

可見國產電影保護月通過限制進口影片的放映來達到表面的繁榮,不僅無法解決國產電影發展的實質性問題,而且會阻礙它的可持續發展。



推薦閱讀:

爛劇為什麼敢橫行?缺乏對國產觀眾的敬畏
國產電影保護月如何造成行業虛假繁榮?

TAG:國產電影保護月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