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讓解決1歲左右的寶寶吃飯問題?

我家寶寶一歲了,從6個月開始吃米糊剛開始很乖,到8個月的時候喂米糊或者其他用勺子喂的輔食的時候就不太聽話了,第一,手上必須有玩具才張開口吃東西,不然怎麼都不吃。第二,一個玩具玩一下下就必須換另一個玩具,不然就不張嘴。一小碗米糊最少要半個小時以上才能吃完。其實從小我就擔心小孩吃飯的問題,所以從開始喂輔食起基本上就是坐在同一張椅子上,在固定的時間喂,但是現在還是這樣。

於是請知乎大神門支招,我該怎麼做、


寶媽,你好,我是一名全職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也遇到你類似的問題,請不要著急,不是所有講究科學育兒的媽媽都能在育兒道路上無失手、無瑕疵。如我雖然一直努力學習著科學育兒方式,堅持獨立帶娃少讓老人幫(cha)忙(shou),但還是在哥哥的吃飯問題上留下了莫大遺憾。

小樹兒從添加輔食起到現在兩歲半,吃飯始終依賴大人餵食以及邊吃邊玩玩具,並且現在仍然不會或者拒絕吞咽有渣的食物,如肉塊及菜葉。

對此,我一直特別跟自己過不去,覺得沒有培養成哥哥自己吃飯是我育娃生涯中最大的污點。我決心必須在妹妹身上扳回一局,堅決要把妹妹培養成自己吃飯的小能手,訓練過程絕不手軟。

從哪跌倒從哪爬起

經驗的好處就在於可以直擊關鍵問題,少走彎路少失誤。回顧哥哥逐步養成吃飯陋習的過程,我認為導致我失手的關鍵原因有四。因為這些也是經常引起麻麻們糾結的地方,所以我覺得需要羅列出來以供對照。

1、 沒有抓住自主進食的敏感期。哥哥分別在8個月和10個月前後有過自主進食敏感期,那時他對我餵食的勺子、飯碗很感興趣,經常要搶,這原本是很好的培養自主進食時機。但我擔心他弄得一塌糊塗,於是塞給了他玩具。雖然我知道這樣不對,但我一直抱著僥倖心,認為1歲以後,他控制能力更強的時候可以矯正過來,只是忽視了訓練的事越早開始越容易。

2、 食物性狀不對路。這個是我認為最最最重要的。哥哥在1歲前一直吃糊狀食物,肉類蔬菜一鍋煮熟打成糊。這麼做是因為過於固執地照搬理論而不懂得靈活運用,比如崔男神說:「1歲前寶寶的牙齒不足以把顆粒狀食物碾碎,直接吞咽的顆粒狀食物不易消化,導致寶寶攝入輔食營養密度不夠。因此要把食物打成泥。」而現在回過頭去看,無法嘗試讓哥哥自己抓食,就是一直卡在糊狀食物這個環節上,直到錯過了自主進食敏感期。

3、 擔心吃不飽。1歲之前的糊狀食物不能抓食,但1歲之後哥哥也是開始吃飯了。我嘗試過訓練過哥哥抓食和用勺,但三天就放棄了,因為這三天里他基本就吃進幾顆米。我把飯菜每次撥一小點到他自己的碗里,每次他都把整個飯碗掀翻、或者把食物捏碎、往頭上抹,就是不往嘴裡送,等所有的飯菜耗完了,我就把他從餐椅抱下來結束進食。可是這樣並不能換來所謂的飢餓感,他下一頓仍然會重複這樣的行為。我想,也許他就是個不會餓的寶寶,畢竟他每天有800ml的奶打底。

4、 怕臟怕清理。哥哥十個月時我懷了身孕,整個孕期獨立帶娃非常累,更不想蹲下身子擦拭一地的飯菜,所以用放棄訓練換來了免除清理。可是現在一天三頓飯三次的焦灼,我發誓在妹妹訓練過程,再臟再凌亂我也要堅持讓她自己吃。

為何要引入手指食物

總結以上,其實會發現,食物性狀是核心。在最初的自主進食敏感期找到合適的食物讓寶寶容易自主進食,這會大大建立寶寶和媽媽的信心。而手指食物性狀恰是最為適合這個時期的食物及訓練物。

#什麼是手指食物#

手指食物就是任何小塊的,寶寶可以輕而易舉地拿起來吃的食物。

比如切成小塊的牛油果、蘋果條,煮熟的西蘭花小朵、胡蘿蔔條,也可以是麵包塊、嬰兒小米餅等。

除了幫助自主進食,手指食物對寶寶的認知成長也大有好處:

1、手指食物不僅可以讓孩子感受到食物的味道,還能體驗到食物的質感、色澤和形狀。給寶寶吃的東西可以同時施教,比如:「這是西蘭花,是一把綠色的小雨傘哦,吃起來噶吱吱喲~~」

2、手指食物能鍛煉孩子的眼、手、嘴協調能力,促進手指的精細運動發展。

3、手指食物可以讓孩子自己掌握進食的速度,有機會學習咀嚼。我在妹妹使用手指食物中發現,她會吃得很慢,但是會很用心地咀嚼;相對於我用勺喂,她會直接吞食。

手指食物有哪些

和開始勺喂輔食要由細到粗一樣,引入手指食物也需要由軟至硬、由「可溶在口」到 「需要咬嚼」,以符合寶寶由粗嚼到細嚼的發育需要。

1. 可溶在口的

不需要費力咬斷或咀嚼,適合剛開始添加手指食物的寶寶。主要包括:

- 蒸軟的蔬菜和硬質水果。比如蒸軟的胡蘿蔔條、蘋果條、梨條或是西蘭花的小朵

- 熟透的軟質水果。比如切成條狀或塊狀的牛油果、香蕉。

- 市售的可溶在口的手指食物。比如玉米條、玉米圈、各類泡芙。一般的市售輔食都會標明適合的月齡。

2. 需咬斷後可溶在口的

當寶寶長出正切牙時就可以嘗試以下這些需要咬斷了但對咀嚼能力要求不高的第二類手指食物了。其實即使還沒長牙,只要寶寶的牙床足夠硬也可以嘗試。

- 根莖類蔬菜。比如蒸熟後切條或切塊的山藥、紅薯、芋艿等。

- 發麵食品。比如切成條或掰成小塊的吐司麵包、鬆軟饅頭等。

- 市售的需要咬斷的手指食物。比如小米餅、各類手指餅乾。

3. 需咬斷並咀嚼的

這類手指食物需要寶寶具有一定的咀嚼能力。

- 稍微蒸過的蔬菜或可生食的水果蔬菜。比如稍微蒸過的胡蘿蔔條、西蘭花的小朵、黃瓜條。

- 脆質水果,如蘋果、梨。在寶寶具備了咬斷和咀嚼的能力後,水果就無需蒸煮了,切成細條的水果更容易拿起和咬斷

- 意麵。各種形狀的意麵都可以給寶寶嘗試,比如字母、動物、彩色等。

- 乳酪。盡量使用偏軟但容易抓捏的乳酪

- 小肉丸子、小餛飩、小包子等。用魚肉、雞肉或牛肉均可製成寶寶可以捏起的大小的丸子。

什麼時候該引入手指食物

理論上來說,一旦寶寶具備了一定的眼口手協調能力,能夠獨自完成「看著食物一抓起食物一放進嘴裡」這一系列動作,就可以添加尋手指食物了。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8個月左右,大多數嬰兒都能夠掌握手指食物;美國兒科學會建議,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從泥狀食物到家庭食物逐漸過渡,當孩子可以坐穩並能把手裡的東西放到嘴裡時,可以給孩子手指食物學習自主進食。

如何順利引入手指食物

引入手指食物是為了讓寶寶在探索食物的過程中喜歡上自主進食,因此要隨時關注寶寶的接受度,「投其所好」地變出花樣。總得來說有以下原則:

1. 容易抓握。對於小寶寶來說,手指食物的大小應該要適合寶寶抓握。

2. 食用安全。選擇和製作手指食物的最重要原則,是安全,不會引起窒息的風險。首先食物要鬆軟,其次要切成很小的小塊。

3. 多種多樣。吃東西對於寶寶來說不僅僅是吃那麼簡單,更是他們探索這個世界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要盡量提供給寶寶不同形狀、顏色、口感的食物。

4. 豐富營養。避免給孩子餅乾、蛋糕之類低營養高熱量的食物。

5. 適合孩子。根據孩子月齡選擇適合的食物。比如對於月齡較小的孩子要盡量提供一些比較好消化的食物。

6. 避免過敏。如果孩子對某些食物有過敏反應,那麼不要將這些食物作為手指食物提供給孩子。

手指食物會影響營養攝入嗎

我們看到大多數的輔食指導是告訴你輔食的引入過程是從泥狀食物開始,泥狀食物利於吸收。手指食物未經寶寶充分咀嚼直接吞下大顆粒,會不會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呢?

我認為這就需要媽媽的靈活操作了,最簡單的就是糊狀勺喂和手指自食相結合,這也是我目前的操作方式。糊狀勺喂可以確保每次吃進的食物量,勺餵食物以肉類為主,因為寶寶每天的肉類攝取還是要保證,勺喂同時寶寶也不閑著,給她一個吸盤碗,碗里裝些手指食物,以澱粉食物為主,山藥、紅薯、麵包條、蘋果條、蠶豆、爛米飯,啥啥都可以。勺餵食物喂完後,寶寶也可以慢慢食用自己的手指食物。

最後要說的話

嗯,現學現用,當然得說說我自己是如何在當下妹妹的輔食階段引入手指食物的。

現在每天一到進食的點,妹妹就會被我安放在餐椅上,手上抓些山藥條或者小麵包,也會給一小碗米飯或蔬菜丁。只要我把食物丟到餐桌盤上,妹妹就會急吼吼地抓起來吃,都不帶看的,而且越吃越high,同時我也會輔助地勺喂肉類魚類等需要保證攝入量的營養食物。這個過程我們都非常享受。

請多點耐心,相信你的孩子會很快學會自己吃飯的。

其他更多睡眠、餵養、二胎、心理、情商智商等問題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麻麻不麻煩(ID:mummy-care)」:港大教育學博士主創、最受高知媽媽歡迎的原創育兒號。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家指導,關注0-6歲寶寶的大腦科學、智商情商,也分享有關睡眠、餵養、疾病等最有細節、最具參考價值的育兒心得。


首先來個小得意。我的孩子現在一歲一個月,可以自己吃飯。換下紙尿褲不需要大人說會主動拿去扔,家裡的小垃圾都是交給她去扔進垃圾桶。換下來的鞋子自己會放到鞋架上,要出門的話如果我們有說幫爸爸媽媽拿鞋子,也會幫我們拿鞋子給我們更換,很少會拿錯。拿東西出來玩,我說放回去,基本可以都放回去。(這一招外婆說就不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外婆普通話不好)。

得意完了下面說我是如何對待寶寶吃飯問題。

我寶寶在開始添加輔食時,因為總是等著喂,就會無聊要玩玩具,不玩就不老實,那時也常常在想該如何扭轉這個現像。害怕給她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直到寶寶十一個月左右出現無論拿什麼都往嘴裡塞的特性,就開始讓她自己吃飯了(用手抓)。開始總會弄得到處都是,但慢慢的掉得少了。雖然現在還是在用手抓著吃,還是會弄到地上,而且現在她偶爾也會稍微用下勺子,雖然還拿不穩。但我個人認為在她的年齡里能做成這樣真的很棒。

所以我個人認為,只要寶寶有動手的慾望,就應該讓她去嘗試,開始她會弄得很糟糕,但慢慢會變好的。她自己吃飯了,玩玩具的問題就自然解決了。要放手讓她去做,別嫌臟,別嫌麻煩,相信她,鼓勵她,引導她。耐心一點,其實寶寶會做得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好。


我的女兒就是1歲開始學習吃飯,1歲半完全自主進食(包括喝湯)

要讓孩子學會自主吃飯,大人就要記住三件事器:放手、忍耐、表揚。

1、放手

孩子學吃飯,不可避免會把周圍的環境弄得一塌糊塗,這是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所以大人不能責怪寶寶吃飯吃得到處都是,反倒應該把這一點看作寶寶的一大進步。

2、忍耐

其次,讓寶寶學吃飯要有耐心,沒有誰是天生會吃飯的,如果你擔心寶寶吃不飽,可以把食物分成兩份,一份讓寶寶自己吃,一份在他玩夠後喂他吃。

3、表揚

最後,對寶寶任何微小的進步都要積極鼓勵,不要批評,以增強寶寶的自信心和對吃飯的興趣。

如果寶寶確實對吃飯不感興趣,可以嘗試讓他餓一兩頓,通過增加飢餓感來糾正寶寶吃飯的不良習慣。

最後,吃飯這件事一定要在固定的場所(寶寶餐椅)固定的時間(三餐定時)和大人共同進行,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育兒知識,了解更準確的育兒資訊,分享更多的育兒經驗,歡迎關注「家有寶寶網」公眾號,或者掃描海報進入我們的微課堂

http://weixin.qq.com/r/yYCVjbLE8O_Prfbu99Xb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作者:媽咪OK

鏈接:如何有效解決孩子不吃飯問題…希望有系統答案的人士回答…?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周日中午和好友聚餐,落座時已經12點半了。因為拖著兩個小娃,兩個當媽的一坐下就喊服務員先點上主食以快速解決小朋友肚子,可是餐廳人氣太旺,差不多快一點鐘,我們才開吃中飯,這對已經三歲多的OK來說沒啥問題,但朋友家17個月的小娃早已鬧騰得不行。食物是上來了,但睡覺的點也到了。我勸朋友直接給娃哄睡,朋友卻認為娃不吃點東西睡不踏實,一會兒醒來又要鬧,堅持要給她家小娃塞東西吃。小朋友這情緒上頭哪肯吃啊,於是大人呵斥著、小娃哭鬧著,折騰了半小時後,朋友的娃終於含著淚花睡著了,前後也只是咬了一口小米糕。朋友長唉一口氣,也沒胃口吃飯了,和我說了一大堆最近關於娃兒吃飯的煩惱事,一件件都是我曾經碰到過的。

回想到兩年前OK一歲多些時也曾在吃飯時碰到的各種狀況,好吧,1-2歲的娃吃飯花頭最多,今天來細說一下,也是好多媽媽正在面對的讓人頭大的問題。

1

午飯時間鬧覺

1-2歲時期,很多寶寶正好從1歲前的白天2次小覺過渡到1次,午飯時間正好是原先兩次小睡的中間時間點,也就特別容易在這個時間犯困。OK在一歲多這個過渡期時,我每天中午給他準備飯都是掐著時間進行的,生怕晚了一分鐘小娃就開始犯困,而一旦鬧上了根本就沒可能指望他安靜地坐在餐椅上吃飯了。

午飯鬧覺的主要表現有:揉眼睛,打哈欠,吃飯時不耐煩,吃不進飯,要求下餐椅。對於午飯時間鬧覺,原則就是先保證睡眠,再考慮肚子。操作上來說,可以準備兩套方案。

方案一:提前吃午飯。如果寶寶早上早於平時起床,媽媽們就可以立刻調整當天中飯的開飯時間,趕在犯困前吃掉。當然可能晚飯也要提前吃,也就是把一整天的作息都提前。

方案二:困了直接睡。如果沒辦法提前開飯,可以讓娃先睡,睡醒再吃。鬧覺時,再可愛的食物寶寶也會毫不領情。犯困了就馬上抱起寶寶哄睡,不要再花時間試圖讓寶寶在壞情緒中進食。如果擔心餓著肚子睡午覺不踏實,可以先安排喝奶,喝完奶以後馬上入睡。至於午飯,可以等醒來再吃,但要當加餐吃,不要吃得太飽,因為晚上睡覺時間也會提前,晚飯也會要提前吃。

2

含飯,咀嚼慢、吞咽慢

曾經親眼見到朋友的孩子可以一口飯含10分鐘還不咽下去,爸媽在一旁急得又急眼又跳腳。

含飯的小朋友通常會有咀嚼能力弱和消化不好這兩個問題同時存在,因為含飯的根本原因就是小朋友對吃進嘴裡的食物沒有興趣——既沒有咀嚼嘗味的樂趣,也沒「吃到肚子里」的動力,當然就會悶在嘴裡啦。

咀嚼能力弱是造成寶寶含飯的主要原因,最容易發生在1-2歲之間。當寶寶剛從1歲前的軟爛食物過渡到1歲以後的正常軟硬食物或家庭餐時,對食物的咀嚼要求就更高了,如果在1歲前基本以軟爛食物為主,寶寶去吃硬的食物顯然就會費力很多,也就會悶在嘴裡不去嚼,或者嚼得特別慢。就好比老闆每天都讓你處理超過工作能力的任務,你做得又累又慢,一段時間下來可能就本能地產生抵觸感,一到工作時間情緒就會變差。

消化不好是寶寶含飯的另一大原因,當然這隻會發生在被動喂飯的寶寶身上。1-2歲的寶寶有些還不會很好表達想吃或不想吃,有自主進食能力的寶寶可以在不想吃的時候拒絕進食,但如果是長期被動喂飯的寶寶,例如是邊看電視/iPAD邊吃,或者是邊玩邊吃的追著喂,那麼他在吃飯時的關注點肯定不在吃出飯的味道,也沒法細細感受口腔控制能力,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也就不容易感知是餓還是飽,多數時候容易被喂得過飽。時間長了,就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也就是很多媽媽說的「積食」。

所以,含飯是一種慢慢形成的習慣。如果剛發現寶寶有含飯的習慣,一定要及早阻止,從鍛煉咀嚼能力和引導自主進食兩個方面來做。

鍛煉咀嚼能力和引導自主進食,雖然說起來是兩件事,但基本上是同進時行的,而且越早越好,8個月就可以開始了。(敲黑板,一歲以後還在餵食的爸媽要注意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手指食物。雖然8個月時還沒有長大牙,但寶寶的牙床已經比較硬,可以碾磨蒸得比較軟又不失硬度的胡蘿蔔條、煮熟的雞蛋小塊等。

總之,咀嚼這項鍛煉一定要及早開始,否則到了一歲以上,寶寶突然厭倦了一成不變的泥糊狀食物而又不具備咀嚼高難度的食物時,就容易產生挫敗感和厭倦感。

3

吃奶飽不肯好好吃飯

兒子在1歲多的時候,我也為他的奶量和飯量平衡問題傷過腦筋。一歲多的寶寶,以體檢醫生的要求,一天奶量要在600ML。600ML是什麼概念,就是一天3次奶,一次200ML,本身就比較難消化的奶就很容易讓寶寶一整天都處於並不是太餓的感覺下。通常晚上睡覺前喝200ML奶沒什麼問題,但白天喝了奶就會影響到吃飯。如果早上7:30起床一杯奶下肚,留給吃早飯的肚子並不多了,但如果早飯吃得晚了,又會影響中飯,中飯吃得晚再加上下午又有一頓200ML的奶,就會影響晚餐食慾(當然也有很多胃口好的寶寶表示喝奶完全不影響飯量。)

奶和飯到底哪個重要?這要靈活安排。奶量需要保證,但喝多少奶量並不是硬性標準。配方奶可以為寶寶提供必要的營養和微量元素,但這些也可以通過飯菜來攝入,只要寶寶一天三餐的飯量和營養可以保證,配方奶降低一些也沒有太大問題。如果寶寶更依賴於喝奶並且已經影響到飯量了,我們要幫著調整:

1. 減少其中的一頓奶,適當增加寶寶的飢餓感;

2. 提升寶寶對吃飯的樂趣,例如在餐具、食物種類上多給寶寶一些愉快的刺激,讓寶寶參與到家人的用餐中,和爸媽一起用餐。

也有些母乳寶寶戀奶不愛吃正餐,這很有可能是寶寶可能正處在分離焦慮期,他害怕媽媽離開,就通過吃母乳這種倒退的進食方式,將自己重新變成「小寶寶」狀態,來確定媽媽還是愛著自己的。所以這時我們應該多花時間多陪伴寶寶,重新建立寶寶的安全感。與此同時,母乳和正餐一定要在時間上明確區分開來。

總結:

雖說一歲多的小娃花樣兒最多,但這個時期也是進食習慣培養的最重要的時期,娃兒在掌握了一定了自主進食能力後,仍然會不斷來挑戰爸媽的底線,能不能喂一口啊,能不能玩著吃啊,丟個勺子來看看媽媽是啥反應啊,別急別急,放輕鬆,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堅持住讓娃自主進食的原則了,過了兩歲問題也就都慢慢消失了。


我能說我兒子從小到現在吃飯一直是我最頭疼的問題,使出十八般武藝,軟的硬的,什麼方法都用了,還是改不了,所以我認了,他只要不餓,就行了,不過你不能學我,你寶寶還小,現在我兒子大了,他能表達出他對食物的需求,我也就不規範他吃飯必須怎樣怎樣了。加油寶媽,對於寶寶吃飯不乖,應該都是每個媽媽深有體會的事吧!


我們家寶其實每天是自己吃飯,也喜歡什麼都往自己嘴巴里放。

不過我們一直堅持讓他自己吃,而他在1歲到1歲4個月的時候都做的很好,自己用手抓的很好,有時候也可以使用勺子抓兩口,但是最近體驗發現寶寶缺鈣,我們家寶寶奶量不行,因為可能請到了 不對路的月嫂,一開始吃奶就是有點灌的性質,所以我們寶寶一直不喜歡喝奶,到現在我們家1歲半個月的寶寶奶量每天才160 * 3 。

所以這個在我們堅持給寶寶自己進食的過程中又增加了難度,奶奶特別擔心他吃不飽,營養不良,而我們堅持不喂飯,結果換來反而是奶奶口頭答應,實際偷偷的喂飯。完全就是拆我們的台。

這一點,我也十分擔心將來下去寶寶吃飯現在沒問題,再長大點也會養成不好的習慣,反正有奶奶在,他亂吃或是不吃都有奶奶喂飯。十分頭疼。


推薦閱讀:

單身的狀態下,如何成功地獨自一人養育一個孩子?
小孩該不該揍?
這些小遊戲很好提升孩子注意力!感統遊戲簡單有效!
十個孩子無意間做的事情,看起來很「臟」
人生幾十年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