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2013年3月撤銷邀請制註冊方式之前是什麼樣子的?

本題主2012年第一次聽到「知乎」的存在是在Quora某個問題,類似於「Will Zhihu become the Quora of China?」 因為當時我喜歡Quora的問答方式而且住在中國正在學中文,試圖了一次註冊知乎。可惜,當年的知乎是邀請制,需要內部人邀請才能註冊,但我當年不認識有邀請資的人。

我已經看過一些講知乎以前邀請制下和現在的區別,但還沒找到滿足我的內容。我不想看批評現在的知乎的內容。我想看描述當年知乎經驗的內容。任何各方面都可以。。。環境,氣氛,熱門話題,人物。

有哪些知乎早期的問題和答案最近動態安靜,但值得返回看一看?

提前謝謝大家的分享


那我就簡單說幾句吧,也就不在意排版了,請見諒。

我大約是在那個時候前後了解到知乎的。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小小的「考據癖」(我還記得那時知乎還因為這個雙引號的問題有過一次大討論,不過我是那之後才加入的,詳細情況不了解,這點細節請別在意),很多腦海里一閃而過的問題都想要尋根問底,考究一番。那時我還在讀高中,臨近高考,每個周末同學們都在苦苦自習的時候,我往往能呆坐在課桌上,連續發好幾個鐘頭的呆。那時候會想好多好多的問題,無論什麼事都想得特別認真,比如說我試過想要查證牛頓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話是否真的(牛頓和胡克:巨人的肩膀其實是諷刺?那時偶然發現了Matrix67的妻子,我女神的博客,興奮了好久),或者說這不過是在嘲諷胡克,不過被我國教師給洗地了,又比如說老師在課堂上提到過的「誅十族」是否確有其事,因為我記得在網上曾看見有人說這是清朝寫史的人捏造的,我也明白歷史不過是勝利者的日記罷了,還有「獨尊儒術」董仲舒是否真的提出了,因為我印象中這個說法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書里,《後漢書》只提到了他提出「罷黜百家,表彰《六經》」,性質完全不一樣。但苦於我當時條件比較困難,自己知識儲量也不多,什麼問題都只能在網上去挖掘,並且很多信息都很容易一股腦地接受,因為,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理科生(當時我自視甚高地認為自己被父親及女友要求學理科是屈才了,慚愧啊!),很多問題都沒有足夠的判斷力。

後來在同學的推薦下了解到知乎,但我沒有註冊知乎帳號,單純地看熱鬧,因為牛人太多,自己連插嘴的機會都沒有,那時我還記得首頁里有一個高考語文老師詳細講了高考作文應該怎麼寫才高分,寫得非常好。當時心裡真的由衷佩服,可惜當時沒有「不明覺厲」這個網路詞,不過我當時我看問題很多都是覺得「不明覺厲」的,並且幾乎每看一個問題就要感動一次。

因為當時,在知乎,認真你就贏了!

而在生活中我特別喜歡較真,原則問題絕不退步,喜歡尋根問底,有時候會跟同學討論問題時發生一點爭執(我還特別記得自己一個晚自習的晚上,自己在講台上發言,講了一些非常認真的話,結果引來全班的鬨笑。儘管如此,我還是為自己敢於表達自己而感到自豪!)。所以發現知乎的時候,看問題的時候,有時真的會整個人都激動得顫抖。雖然我很多東西都不懂,但我特別喜歡那種大家一起討論的氛圍!總算找到組織了啊!!!!

我還記得,那時候,不會有人不停地用一兩句話來抖機靈。那時候,不會有人靠說一些大尺度的黃色內涵段子來漲粉。那時候,像李開復這樣的名人還很熱衷於跟大家討論問題。那時候,幾乎每個熱門問題下的討論都能保持理智跟文明。那時候,還沒有知乎日報,以及它的瞎扯、吐槽欄目。

原諒我忍不住用了一段糟糕透了的排比句,只是我真的覺得,如果知乎現在能回到那時候,我寧可只當一個普通的看客!

也或許,我不過是在懷念當時不管什麼事都能一臉認真的自己吧~誰知道呢?


我是2011年加入知乎的,是周源邀請我加入的,我忘記當初是怎麼得到他的邀請了。

初進知乎,發現問題下面的答案好嚴謹,導致自己從來不敢回答一個問題,只是拚命的觀望,因為自己的水平實在有限呀。

第二,我印象中是沒有抖機靈的回答的,也沒有各種噴子,大家還是平心氣合地討論問題的,而不是秀優越感,攻擊別人。

第三,知乎用戶的人數的年齡段至少是20歲以上,都是大學生。現在竟然遇到好多未滿十八歲的少年(不是鄙視他們,只是他們的年齡的限制,知識面和說話方式真的有待加強)。

第四,問題也比現在有水準多了,當然以前也有低水準的問題,但是沒現在那麼低,因為我竟然能在知乎看到這種問題:「xxx地方的人上知乎的人多嗎?」看到這種問題,我心裡超級不舒服,知乎什麼時候成老鄉介紹處了?

最後,這種放開的註冊的現象,導致我也開始隨意答題了。默默地鄙視自己。

其實,加入知乎沒多久,大神太多,壓力好大,我就轉頭去學習了。等到我在玩的時候,知乎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那時候有個百贊都算牛人了。


我記得在2011年的時候,我有個實踐類問題(畢竟理論類是可以找到學術解釋的)在wiki和百度知道上都找不到好的中文解答,結果一不小心點進了知乎,居然真的看到一個大牛認真的把過程中的各種來龍去脈說的非常清楚易懂,當時真的只有感動了,從沒想過網路上有人這麼盡心的回答問題,那個回答的評論區也只有幾個人討論學術問題。

後來有一天,我發現好像很多人都知道這個網站了,等我再看知乎的時候就發現話題內容已經偏向大眾生活化了,原來完全是技術論壇的風格,而現在的知乎已經是段子聚集地了,人們對長篇高質量答案的耐心抵不過對玩笑段子的喜愛,就好像關於The Simpsions和Shakepear的討論一樣,所以大部分人是來看笑話段子和找樂子的


-

2011 年加入知乎的時候,只知道這裡是一片大海,而我只是其中一隻小蝦米,沒什麼人關注。當時的氣氛實際上也沒有大家回憶的那麼和藹,雖然沒有噴子這點是真的。

另外,一開始開放註冊那一會兒,很多人都在抱怨湧進來很多大學生降低了知乎的水準,我彼時高二,而我現在已經大三了。

時間過得真快。

-


沒有x帶逛等釣魚看黃圖貼。

幾乎沒有xxx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那時開始有點苗頭的是如何優雅地xxx,比較一下,前者側重於感受,後者側重於執行。

沒有「這種人也能有男or女朋友」系列。

張佳瑋人人皆知,大v就那幾個,李開復馬化騰皆存,靠抖機靈,爆照,等方式圈粉的還沒想到,應該沒有。

評論區撕逼程度較於現在戰五渣。

特么實名制,後來發現好多人都不是實名,嚇得我趕緊註冊了現在這個號( ????? )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上知乎?
知乎「想法」
關於大V扒皮
你是怎麼知道知乎的?
下一個也許是我

TAG:知乎 | 知乎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