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要搞單轉子的M53?

60年代之後,世界潮流就已經是雙轉子了吧?為啥法國在70年代搞M53還是要弄單轉子的?這樣做除了技術繼承性,在性能上有什麼獨到的好處嗎?


謝邀,題主想多了,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技術落後唄!

一般戰鬥機渦扇發動機採用同心的雙軸(外軸套內軸),以滿足高低壓壓氣機不同轉速的要求。民航飛機上,三軸就多了。但軸套軸的設計和製造都比較複雜,SNECMA 為了將技術風險壓到最低程度,採用了並不常見的單軸結構,簡單但效率受到損失。單軸渦扇發動機可以看作加了一級風扇的渦噴發動機。單轉子發動機的特徵,就是渦輪和壓氣機的葉片都是固定死在一根軸上的;渦輪轉一圈,壓氣機葉片絕對不會轉一圈多小半圈或者少小半圈。由於結構非常簡單,因此它特別適合作為「新手任務」給一國航發工業作為起步項目,設計製造簡單,可靠性也高。缺點也很明顯,這種發動機的工作狀態設定靈活性太差,適應性太窄,只在極少的情況下才有較高的效率,因此油耗高、推力小。

戴高樂對法國的定位是「中等強國」,在數量上不及美國蘇聯那樣的超級大國,獨立自主這一理念自始至終從沒有放棄過。在二戰結束後的最初幾年,法國航發工業在明面上的工作,主要是維修美英的發動機等等,但在保密的情況下,法國開始在德國二戰噴氣發動機——寶馬公司的BMW-003噴氣發動機基礎上,改進和推出自己的發動機阿塔系列。從1945年開始,研製改進工作一直做到70年代;歷時三十多年,搞出了15個型號。通過不斷改進材料工藝、優化設計,替換部件,其推力從最早的1.7噸做到6.7噸;將不加力油耗從1.3公斤/公斤/小時降低到0.9;發動機推重比從1.93提升到4.7。1967年,法國在阿塔的技術基礎上,依舊保留其單轉子構架,開發了M53渦扇發動機,並在後來應用在幻影2000上。M53-2型推力僅8.5噸,用大推的體積(與斯貝相近)和重量(1.5噸)做出了中推的性能,油耗高——就和阿塔一樣,幾乎所有最簡單易懂的主要指標都非常平庸,甚至可以說稀爛。加之法國人的壓氣機設計水平不高,M53的壓氣機級數偏偏又少——僅有3級風扇、5級高壓這就造成其推重比和單位推力都比較低。與之相比,壓氣機增壓比同樣不高的俄制RD33發動機則採用了4級風扇、9級高壓的設計。不過有弊也有利,較小涵道比帶來的好處是迎風面積減小,單位迎風面積推力提高,高空高馬赫數下加速能力較好。配合飛機進氣道的設計特點,「幻影」2000在高空高速飛行包線內相對F16有著很明顯的優勢。 阿塔系列(中後期型號)和M53系列雖然指標低,但是單轉子結構簡單,可靠性高,模塊化設計檢查維護簡單,極能耐受粗暴使用,可以說是性能優化得最好的過時發動機。這與同一時期用完就扔的蘇聯軍用發動機形成鮮明對比。

--------------說一點題外話---------------

體現在技術能力上,SNECMA建立起來了一套非常完善的自主設計體系,已經真正開始具備正向設計、製造先進複雜發動機的能力——這是後來它有資格和美國通用公司這樣的頂級巨頭,談下50/50比例技術合作的基礎。

在法國航發的研製歷史上,最顯著的三個特點:1、進取心強,貫徹始終和各個方面,而不是只強在宣誓喊口號上;2、目光敏銳長遠,極少走彎路,交學費,付代價,而是能第一時間就尋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3、腳踏實地,對外來先進技術,法國一直不放棄任何機會學習,甚至是通過非正常手段,但是在發動機型號的研發上,從來不搞大躍進,而是極為講究延續性和低風險。

論起步階段,法國條件並不比接受蘇聯全面援助和扶持的中國好多少。在60-70年代,中國在現代航空發動機的主流核心設計——雙轉子結構上開展的比法國還要早,自研和仿製的型號更多。特別是在很長時間內,中法航空工業的發展都具備一些非常類似的關鍵特點——政府主導改革發展、企業高度集中並國有化、各企業針對不同領域分工、飛機和發動機項目國內合作。比如SNECMA公司的法文原意,就是「國營航空發動機研究製造公司」。但是在後來數十年的發展中,中國在相當長時間內被長期甩開,並且甚至是越甩越遠。個人認為,這是由於中國在建國之初科研教學機構缺乏對科研體系的認知、經驗以及對科學規律的客觀把握,沒有形成科學的產學研體系,一味追求性能大躍進,提出各種超出能力的指標,然後各種拖延,直到下馬。而法國雖然起步並不比中國高,但畢竟有著上百年的科研教育體系積累,掌握著一套完整、科學、成熟的產學研系統,即使在發達國家中也是有口皆碑的。英美走的是大而全的綜合性大學道路,法國走的是小而精的大學校道路(grande ecole),有點像前蘇聯和中國以前的「專科院校」, 法國的「工程師」培訓體系是很有特點,既不同於德國的「專科學院/應用科學大學」,也不同於英美的綜合性院校,雖然現在歐盟都在改LMD學制,但是老的東西還是存在。別看法國學校排名不如英美,但是培養人才的體制還是完善的,只要摸清楚脈絡,很快就能捅破那層窗戶紙。而我國,直到最近10年才基本完成了以上積累,走完了該走的彎路,來到了爆發的臨界點,後面,就看我國是怎樣趕超的了。

相關閱讀:

殲10發動機選定的渦噴15是仿製米格23的r29發動機,未定型,被迫換al31fn,渦噴15如何? - 知乎

都說航空發動機難,那麼,除五大常任理事國,還有那些國家能夠自主製造類似斯貝發動機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 - 知乎

rd93發動機,推重比不足,梟龍換髮動機,英國ej2000,法國m88-3,美國f414,哪款最合適? - 知乎


我看到的說法是這樣的: 因為便宜。

M53項目始於67年,當時也叫"超阿塔",顧名思義,就是法國人覺得阿塔系列已經到頭了,必須進行重大改進。

與之競爭的是項目TF306,即國產化普惠TF30。

法國人覺得太貴,於是放棄了306轉向M53,加長前三級壓氣機直徑再配個外涵。Voila!

和JT8D是一個路子。


學會設計並優化一台發動機。


M53發動機的推力響應時間非常短。這導致在空戰中會有非常讓人吃驚的結果。

別看不起單軸發動機。全世界高性能發動機的核心機都是單軸的。


推薦閱讀:

SNH48、TFBOYS流行的背後,預示了什麼?
古書中對於極晝極夜的記錄有哪些?
直通矽谷行記
個人電腦時代的踏浪者——聯想(三)
美國在冷戰期間科技發展上為什麼沒有犯蘇聯那樣的致命性錯誤?

TAG:科技史 | 航空發動機 | 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