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夏洛特煩惱》與同年上映的幾部電影相比有什麼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夏洛特煩惱》很像當年幾部在商業上頗有建樹的影片的合體——它沿用了《重返二十歲》的穿越外衣,沿襲了《港囧》中的老歌情懷,像《煎餅俠》一樣以自嘲和自黑的方式「為屌絲」代言。

但它又比這幾部影片在各方面更勝一籌——它的穿越比《重返二十歲》更富荒誕的喜感,其核心手法在於顛覆式的「毀童年」,而非在溫情脈脈和嬉笑怒罵間進退失據;它頻繁出現的經典曲目更多為敘事服務,無論是致敬亦或顛覆,背後都有人物的處境與心態支撐,並未流於兜售情懷的堆砌;

它對待屌絲或曰Loser的態度也比《煎餅俠》來得更為真切,後者本質上推銷的是「有錢便有了一切,失敗就失去了人生」的成功學,《夏》起碼是在誠摯地安撫千萬屌絲和更多樂於以屌絲自居的普通人,你既有的便是你應得的,切莫做那「他日若遂凌雲志」的登龍一夢,珍惜眼前人便是幸福。

《夏洛特煩惱》還是最引人發笑的喜劇,相較於更多搬弄了一大堆喜劇元素卻只能令人皮笑肉不笑的同類而言,它在觸發人們的笑點上下足了功夫,這一方面要歸功於多年浸泡在劇場的導演對於觀眾的把握有著更細微的拿捏,也得益於沈騰漸趨自成一格的喜劇思維深入人心。在許多時候,人們觀看的並非夏洛,更像是春晚舞台上的郝建。


推薦閱讀:

《洛麗塔》有哪些深度電影情節?
為什麼都說《縫紉機樂隊》不好看?
怎麼評價《賭神2》的導演王晶?
周潤發老婆才是賭神?
阿黛爾的生活結局愛瑪為什麼說不愛阿黛爾了?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