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孫紅雷的電影《邊境風雲》?
程耳畢業作品《犯罪分子》在全校畢業作品展首次大銀幕放映時,我在現場,30分鐘全片放完,如果我沒記錯,全場集體鼓掌,掌聲雷動,是否有人站起來鼓掌就不記得了,我記得鄭洞天坐我前面,也在鼓掌。 那是我第一次覺得作為一名學電影的學生還挺驕傲的,因為有前輩學長拍出了這麼精彩的短片。 現在說,可能會有人覺得好笑,但卻是當時我真實想法。
《犯罪分子》是一部技法成熟,有故事,情感飽滿,一氣呵成的短片小品。 而且人物塑造不落俗套,開放式結尾,犯罪分子居然最後沒有「落入法網」,這種敘事在當年也是夠大膽的。 所以,當時覺得這真是個前途無量的導演。 後來看了《第三個人》,看得我有點著急。 然後是《邊境風雲》,這顯然是一部風格化的作品,導演標籤也很明顯。 但我已完全找不到當年看《犯罪分子》時的那份心潮澎湃,或許多年過去,改變的不是導演,而是我自己。 影片原名《邊境》,後來討論片名改成《邊境風雲》我投的是贊成票。 從市場角度,鑒於《邊境風雲》敘事風格相對風格化,類型沒那麼典型化,所以從片名、海報到預告片等所有宣傳物料,我們最終還是決定更貼合大眾市場一些,給人的感覺是動作、警匪戲。
當然,我看到一些網友反饋,說影片內容跟宣傳方向不太一致。 我的看法是,一方面市場殘酷,另一方面此一時彼一時,2012年的電影市場和2013年的電影市場對國產電影來說,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從2012年當時國產市場角度,如果100%按影片內容風格進行市場推廣,我不知道其目標觀眾群有多少願意買票進影院。 所以,從最終市場結果來看,票房至少達到我們預期,還是要從人群基數大的類型觀眾人群中去吸引人進影院,才會有上面說的從海報、片名、預告片、類型定位上的一些包裝和宣傳。 從票房上,我們本來有機會做得更好,也需要導演更大配合和支持,可惜最終未能實現,有點遺憾,難免。
我對這部電影的市場宣傳工作安排,可能並不能100%為導演(創作者)所接受和認可。 但程耳作為導演也在盡自己能力在配合推廣工作,這點難能可貴。 如果程耳對這部影片在市場推廣和宣傳定位策略上有什麼不滿和意見,責任應該我來承擔,我會跟他說聲抱歉。 希望早日看到程耳導演新的電影作品。 也希望有日再次找回看《犯罪分子》時心潮澎湃的感覺。
推薦閱讀:
※白鹿原第38集劇情介紹?
※《美國恐怖故事》第六季第六集都在講些什麼?
※電影《蘋果》里的范冰冰還演過什麼?
※《一吻定情》好看在哪?
※《屬於你的我的初戀》的創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