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三國演義還有什麼現實意義嗎?

在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中,我認為《三國演義》應是最富傳奇色彩而且又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了。由於它是小說,情節上需要有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傳奇色彩必不可少。但它當中所潛藏和反映出的現實意義更有價值。

 

 

第一,成大事者必有大志。曹操的野心就是他的志向;劉備雖對一些欲立自己為王的呼聲一再推辭,但其內心還是想興復漢室,成為帝王的;至於孫權,應是個地地道道的守成者的形象,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但守土護業則是他的最起碼的志向。有了志向就有了目標,才能更好地做事,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志向越遠大,努力和付出就越多,實力也就相應地會增強,所以三國中曹魏和蜀漢較強,而孫吳就相對弱了一些。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有正確且遠大的志向,是成就事業的前提,這是我們應牢記的。

  第二,學會合作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三國演義》中的曹魏、蜀漢和孫吳三股勢力其實就是三個利益集團,它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鬥角,不擇手段。但這些利益集團內部的人是需要相互合作的。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聯手戰勝強敵,說明了只有合作,才能使這個集團更加團結,更加有力,更加立於不敗之地。說白了,每個集團中的人是因為有共同的利益才聚集到一起的,現實中的一些國家、公司企業,或者幾個人,他們為了謀取共同的利益而聚集在一起,形成利益集團,不斷地相互較量著,最終優勝劣汰。古人尚且懂得合作,現代社會中合作就更應該成為一條通往成功的法則了。

  

第三,領導者應該學會引進和使用人才。在這一方面,曹操雖然被稱為「奸雄」,被戴上了一個不太好的帽子,但由於他唯才是舉,所以成就了一番大業。但最為經典的,要數劉備的「三顧茅廬」了。在「三顧茅廬」中,雖說要請動一個奇才不易,但只要堅持不懈,誠心相邀,最終還是能將人才籠絡到自己門下的,使人才成為自己的左右手,豐滿自己的羽翼,為理想和成功插上翱翔的翅膀。當然,這裡不只是一個把人才請過來的問題,還牽扯到如何使用,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才能的問題。劉備在這方面應該是獨具慧眼、獨具匠心的大師,在關羽、張飛屢表懷疑之時,他用人不疑,使諸葛亮初出茅廬便大顯身手。後來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最終三足鼎立,成就一番大業。當然,人才能否正常施展才能往往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如處理不當,就會浪費了人才。現實生活中,領導者要善於引進人才,還要善於發揮人才的長處,讓人才有一個真正能發揮長處的環境。

  第四,策略永遠是取勝之道。《三國演義》被當成古代的兵書,暗含了許多戰爭策略之道。例如,諸葛亮七擒孟獲所用的攻心術,最終讓對手心服口服,這與《孫子兵法》中的「用兵之法,全國為上」和「不戰而屈人之兵」等觀點很相似。再如,「兵貴神速」的觀點,還有「空城計」的運用,都體現了《三國演義》獨特的軍事應用價值。據說,清太祖努爾哈赤在遼東總兵李成梁家裡當侍從的時候,就把它當成兵書來讀,並且高度評價了書中的一些戰爭法則。毛澤東也對《三國演義》愛不釋手,並在革命戰爭中活學活用了一些法則,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現實生活中,無論是生意場上的談判,還是管理一項工程,書中的方法、策略都可拿來借鑒。

  第五,成才必須成就美德。《三國演義》中所宣揚的一些優良的道德品質,也是我們應該大力發揚的。例如自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開始,到劉備去世,三人親如兄弟,情同手足的「義氣」;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對曹操的重賞不屑一顧,對劉備的「忠心」;徐庶、姜維侍奉母親非常細緻的「孝心」;關雲長刮療毒的「堅強」......書中的英雄們以其美玉般的道德品質而熠熠生輝,光耀千古!《三國演義》告訴了人們許多做人、處世的哲學道理,我覺得這才是此書的最具價值>之處。此書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諸多優良品質、傳統美德於一身,可稱為是經典之作。



推薦閱讀:

正史中的周瑜
《他是誰?》
青幫大亨之杜月笙!
金鼎國際:卧龍、鳳雛都被劉備得到,為何仍然不能一統天下?真相很簡單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冷落秦瓊尉遲敬德,重用李靖、李勣?

TAG:歷史 | 三國 | 三國演義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