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修行人每天睡多久?


依照現代人的體質,如果進入修行,多數人是睡眠變多,因為身體虛損很多,需要補充。

虛損補上來之後,睡眠逐漸變少,因為睡眠質量提高,不需要那麼多睡眠時間了。

不能限定時間的,因為每個人功夫深淺不同。也有功夫深反而需要更多睡眠的情況。

佛要求出家人每天只睡4個小時,那是為了清理出家人里的懶漢。

未到境界,不可勉強,以致傷身障道。


謝瑤

因為本人在修鍊道教一些功法,大概每天睡五六個小時吧!

晚上十一點半睡覺,早上五點四十的樣子起床練功。

沒練功之前每天睡8-9個小時左右,還覺得睡不夠,經常犯困,現在反而腦袋清明,神清氣爽,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感覺「氣」順了,跟睡多睡少沒有關係。


佛親自說的

前夜後夜精進用功,中夜休息(四個小時)

若獲得了初禪及以上的禪定,睡眠時間還可以減少,有兩個小時足以。


月影動蕩的元月之夜,||

水花乘著覺知翩翩起舞,||

手指輕輕摘下一瓣蓮花,||

今夜繼續參禪悟道吧,||

啊啊 既然命運決定讓我們修行,||

那總會有一天會品嘗到解脫的滋味,||

忘卻這一切,||

在有限的時間打坐,不斷深入禪定,||

心溢正見,||

今夜依然作意四空天中,||

啊啊 想要拋棄現世一切的時候,||

不經意地看到那個慈悲的背影,||

充滿著禮敬的心間,||

是那麼的虛幻,痛苦,溫暖。||

夜半驟雨,||

葉葉潤澤,||

正知正覺,長生之宴,||

剎那開悟,直達天際,||

未來永劫,無窮無盡,||

迎接曙光吧。||


您好,謝邀。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學佛是學會隨緣。

隨緣不執著,攀緣起煩惱。

但是,如果初學者沒有戒律的約束,往往隨緣會變成放逸。

如果過於約束,往往戒律又會變成攀緣。

初學者的自我約束要——量力而行,一切遵循一個總原則——心地清凈無煩惱。

睡眠過度的後果是昏沉,會演生出很多種過失。(詳見《發起菩薩殊勝至樂經》)

睡眠不足的後果是睏乏,同樣對我們的修學無益。

睡眠時間的多少因人而異,不能死板教條,一切以不睡時頭腦清醒、神清氣爽為準則。

畢竟睡眠的目的是休息,是為第二天的工作學習補充能量。如果離開了這個根本目的,死守戒律又有什麼意義呢?

必須說明一點。

以上所述是個人在家修行的睡眠原則。合眾修學,必須遵守規矩。

如果合眾修行,睡眠依舊過度或不足,只能說明此人不適應合眾修行,還是早早回家為妙。

千錘百鍊以成金剛,精雕細琢以成美玉。

如果美玉千錘百鍊、金剛精雕細琢,結果會如何呢?

玉不成器固然可惜,玉石俱焚同樣可悲。

佛說戒律如治病的良方,修學者要學會因病下藥才行。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一般的修行人,平常都要工作學習,按正常作息時間就行了。如果精進的專職修行人,那就看修為如何了,有的出家師睡四個小時就夠了,一天都不困,這是修行功夫,也是業障輕。總的來說,修行人盡量要少睡,但在不影響工作、學習和修行的情況下。不要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念佛。


在這裡轉一下凈空法師回答一位居士關於貪睡的問題。

凈空法師答:你要好好的算一算,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你睡多少小時,睡眠是昏沈,所以心地清凈的人睡眠自然就少。我們修行、學道時間不夠用,貪睡把你的時間空過了,非常可惜。所以世尊當年在世,規定出家人睡眠一天只有四個小時,中夜睡眠。古印度是講六時,晝夜六時,晝三時,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夜三時,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什麼時候睡覺?晚上十點鐘到兩點鐘,睡覺的時候,兩點鐘就要起床,勇猛精進,不可以偷懶,道理在此地。所以以前寺院庵堂多半都是建立在深山,環境非常幽靜,確實他們睡得早也起得早。我在沒有出家之前跟懺雲老和尚住茅蓬住過半年,茅蓬只有五個人。山上沒有水,沒有電,晚上點小蠟燭,我們晚上睡覺大概九點鐘就睡覺了,早晨一點多鐘、兩點鐘起床。起床因為沒有燈,佛像前面點一對蠟燭,我們功課是拜佛,所以早晨起來拜三百拜,拜完之後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就開始自己去做去。睡眠的時間愈少愈好,佛說五欲,財、色、名、食、睡,也叫五蓋,蓋是什麼?蓋覆,把你的性德、你的智慧、你的德能蓋住,障礙住了,蓋是障礙的意思,所以這個東西越淡薄越好。財可以不要,色也可以不要,這個色是指男女,可以不要,名也可以不要,吃跟睡沒有辦法,但是越少越好。所以佛教人是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夠不夠?夠了,人的飲食是能量的補充,身體是個機器,需要能量補充他才有精神,才有體力。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確實,於勞心、勞力消耗都不多,消耗在妄念上消耗的最多。所以你的妄念越少你的消耗就越少,很少的飲食你能夠維繫。佛陀在世,他帶的這批學生心地都很清凈,一天一食足夠了。阿羅漢心更清凈,見思煩惱都斷了,一個星期吃一餐;辟支佛的定功更深,就是說妄念更少,半個月吃一餐。阿羅漢出來托缽是一個星期一次,辟支佛是半個月出來托缽一次,一次就是吃一餐,不是托一缽回去慢慢吃,不是的。從這個地方我們知道,色界天人這五條都沒有,這五欲,色界天人得初禪,禪定得初禪以上,他可以不要睡眠,他可以不要飲食。證明這個東西是真的,不是假的,是可以斷的。我們現在就是煩惱、習氣、妄念太重,才需要這些東西。


睡眠是人類這個層次的特點之一,所以經常說財色名食睡這幾蓋。

嚴格的說,睡多久,就可以體現出修行人處於什麼狀態,反過來說,狀態,也決定睡還是不睡,是否還需要睡眠這個形式,還有睡多久,所以,睡眠多久,存在與否,要看修行人當時的狀態。

修行初期的要求來說,最好不要超過3個小時,睡多了昏沉,而且是越睡越昏沉。

修行中期來說,修行人已經自動自主自發的不想多睡,而想修行。

修行後期來說,就算身體在形式上有躺下的樣子,也沒有常人的睡眠了。

心解脫身自由後,就徹底沒有睡眠這回事了,因為不是人類這個層次了。

處於什麼層次,就體現什麼層次的特點,修行就是逐步脫離人類層次的特點,恢複本來都有的高級狀態。


我曾經也執著過這個問題。

結果發現並沒有標準答案。

因為修行人有很多種,

廟裡吃齋念佛的是修行人,他們一天睡4個小時就夠了。

但是武僧和干體力活的僧人,4個小時是遠遠不夠的,長時間缺乏睡眠會死人的。

在家的居士也是修行人,他們要上班,照顧家庭,還要修行,每天至少要4-6小時深度睡眠吧。

還有一些修苦行的,可能一天8個小時睡眠都休息不好。

但以上這些都是修行人,還有很多很多種修行的方式。

我想你心中應該有個答案了。

不過,有一點是世界上公認的。

子時~丑時(23點~3點)這段時間,進入深度睡眠是人體最高效的休息。

也就是說,這4個小時是休息的黃金時間。


我認識一個大佬,基本半夜1點半點都是在打坐冥想的,早上4點半基本都是起床的,但是人家睡午覺的好不好~~,所以睡得不少的

他不吃晚飯,但是一個早餐6個菜,我們這種還在奮鬥賺錢的孩子們,是不能跟那群已經可以快快樂樂的人比的。


謝邀!

夜不倒單是需要禪定功夫的,一般人做不來。

至於睡多久,因人而異,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南師曾說普通人修行還是需要有足夠的睡眠,才有充足的精力。只要保持體力恢復不貪睡就好了,不吃讓自己昏沉的食物。


謝邀。修行人的睡眠時間差異很大。主要看修行功夫、法門、條件。

像我,還是一個學生,條件讓我只能一邊修行一邊學習,每天睡大約五個小時左右,還是經常會困。而和我差不多的在家修行人,基本都是正常作息。

一般情況下修行功夫越深的睡得也越少。二個小時相當於別人十個小時的睡眠質量。歷史上甚至有從來不睡的修行人。也有特殊情況像道家祖師陳摶老祖一樣睡眠時間按月算的。

修行法門大概是對睡眠時間影響最大的一環。古印度的一些苦行僧修苦行,不讓自己睡覺,所以他們不睡覺。現在也有修「不倒單」的,一打坐就是一晚上,不會睡著。佛傳八萬四千法,部分法門很重視睡眠。如我正在修的「夢觀瑜伽根本成就法」,要求在夢中修行,雖對睡眠時間沒有硬性要求,但誰都知道修此法睡眠時間越長越好。還有些法門是專門用來縮短睡眠時間的。

總之,因人而異。


在無明中,昏懵顛倒,妄念紛飛,何時醒來?


1.很多正規到場的作息時間是早上四點左右起床,晚上九點左右休息。

2.也有精進的僧人堅持不倒單,但這個不普遍,有的寺院還不允許。

3.普通居士大部分是普通人的正常作息。

4.修行人,尤其是佛教修行人,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修行人,所以每天睡覺時間一般不會太特殊。

5.佛教修行尤其是漢地大乘,更注重修心而非修身。


困了睡個三天三夜也可以 不困三天三夜不睡也可以 看個人情況 因人而異 對於修行者來說努力 修行就好了 慢慢的一點一點變好 有修行者可以一直不睡覺精神一直很好 可是身體受不了 so 不要拘泥於具體時間 而是應該靈活的看待


早睡早起


三四個小時足已。以正定來對付昏沉或悼舉


修行人也是人,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


根據自己的身心情況而來的吧,一般不會比世間人睡的更長。


一到假期就睡過頭了?修行人要學會擺脫睡眠的控制...

大家好,一到假期,終於不用早起的你是不是又睡過頭了呢?其實睡眠時間太長對於身體並不是很好,我們到底該睡幾個小時合適呢?怎麼抵禦困意的影響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聆聽霎哈嘉瑜伽的創始人shri mataji 女士是如何解釋睡眠的?

Nirmala vidya-Sleep英文版

There is no need for more than 6 to 7 hours deep sleep… is

sufficient (821101); Mother sleeps very little - Even when I sleep,

I am working (821101); People sometimes sleep off, in Mothers

Presence because they are tired, inside (910728)

Theres no need for you to get up at 4 oclock… but in the beginning it is

necessary… because… you are such slaves to your sleep…because early in

the morning you sleep such a lot… so just to overcome that habit of

yours of sleeping, of sloth… you should be able to get up at any time

that you have to get up. So this is what it is… because you have to

train your body… supposing your body cannot sleep on the ground… make

your body sleep… lets see what happens… this is the tapasya… this is the

penance… through which the Sahaja Yogis have to go, that they make

their body their slave… if your body tries to be funny… better tell the

body you behave yourself… what do you mean… why cant you do

this(850310)

- Jai Shri Mataji -

Nirmala vidya-睡眠中文版

其實沒有必要每天擁有超過6到7小時的深度睡眠。這就足夠了(821101);母親(shri mataji)睡得很少!「即使我睡著了,我仍在工作(821101);人們有時候會在母親在場時睡過去,因為他們的內在太累了,(910728)

你不需要每天4點鐘起床。但是這在一開始是必要的,因為你是你睡眠的奴隸。因為在清晨你睡得如此之多,所以為了克服你這個懶惰的睡覺習慣。你應該能夠在任何你必須起床的時間起來。所以這就是這樣的。因為你要訓練你的身體。假如你的身體不能睡在地上,那麼就使你的身體那樣睡覺,讓我們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這是苦行(tapasya)這是霎哈嘉瑜伽士要做的苦行,就是讓他們的身體成為他們的奴隸。如果你的身體試圖很變得很滑稽,那麼最好告訴你的身體「你老實一些,你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你不能這麼做?」(850310)

感悟

有一種說法叫做至人無夢,也就是說覺悟之人,已經遠離顛倒妄想,而睡眠只是常人生存所必需。覺悟之人即使偶有睡眠也安住於定中。這就可以理解為什shri mataji說她即使在睡眠的時候也在工作了。

作為追求覺醒的人,我也一直努力在擺脫睡眠的控制。首先是睡眠環境的苦行,作為一個經常參加全世界舉辦的交流會的人,經常能夠體驗在惡劣的環境中睡眠。其實睡在地上,夠接近土元素,幫助我們更好清理內在的負面。另外一個關於睡眠的抗爭就是早起靜坐,堅持過一段時間清晨靜坐,但是經過在長期跟困意進行鬥爭後,我放棄了清晨4點起床靜坐的習慣,我發現如果睡眠不足的話,靜坐的質量不是很理想,每天忙碌的工作之餘,能夠有充足的睡眠就已經很奢侈了。根據自己的情況,我調整成了傍晚狀態好的情況下靜坐。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不過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我還是建議大家能夠早起靜坐。

我的心中一直有個英雄夢,那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像那些覺悟的高人一般,做到夜不倒單。也就是跟shri mataji女士一樣,即使是睡眠也在定中,也能夠處理很多事情。但是現在連清晨靜坐都難以堅持,看來我跟睡眠還要有一場持久戰了啊!

Tape References

Date/Ref - Title - Qual – mins

-850310 Public programme, Masonic Hall, Sydney - see 850310.1 good 25

821101 Self Mastery, Guru Nanaks Birthday, London (C120) good 105

850310.1 2 Public programmes, Sydney

850310.2 Shri Devi Puja, Sydney good 40

910728 Guru Puja, Cabella good 60

自覺之路 ∣一個有聲音的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vExiepjEScU2rdwZ9xmu (二維碼自動識別)

想要了解更多瑜伽和心理學知識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推薦閱讀:

你本就一無所有,自然無什麼可以失去
內觀禪修得力,對一團混亂的人的事業和生活,改變會有多大?
我師父說丨人的生命與他人是息息相關的
人們對於「靈修」通常有哪些誤解?「靈修者」通常會通過哪些事情來修鍊自己的內心?如何證明修鍊的效果是否有效呢?

TAG: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