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對《舌尖3》的章丘鐵鍋感到反感,但日本手工鍛打的廚刀卻備受推崇?

《舌尖3》一出,傳統工藝又被推上風口浪尖。但確實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在堅守傳統工藝製作廚具,比如日本工匠用青紙、白紙手工鍛打出的高端廚刀備受推崇,評價遠高於機制刀。為什麼到了國內,人們就覺得章丘鐵鍋不行呢?

是因為人們的想當然,還是國內的手工工藝真的不行?


一言以蔽之:章丘鐵鍋的整體營銷手段落後了日本菜刀若干個身位。

工藝質量我們後面再說,我們先說營銷。山東省的文化宣傳手段彷彿還在上個世紀,即使外省人不黑,本省人都要黑TM兩句。我們進行簡單的站內搜索便可以看見山東兒女對本土電視台的口誅筆伐:

山東電視台是否拉低了山東人的形象??

www.zhihu.com圖標說到山東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接下來我們看看山東濟南章丘地區的鐵鍋產業,經過Google我們得出了以下結果——

第二條鏈接就把我嚇到了,」從來沒有聽說過「,章丘男兒在線自黑。然後我搜索了以下章丘鐵鍋的製作圖片——

這個畫面可以說非常鄉土中國了,俗話說「土共不土,戰鬥力五」,我們知道這些土裡土氣的工具和服裝後面代表著實實在在的手工水平。現在,讓我們搜索以下日本手工鍛打廚刀——

感覺完全不一樣……

「有次」是創業於1560年的京都老字號。而這是日本為數不多的菜刀品牌中,許多專業廚師愛用的老字號品牌。位於京都錦市場的本店設置展示有400把以上菜刀的櫥窗,而且您也可以觀摩到菜刀實際磨製的樣子。這裡還提供在購買的菜刀上刻字的服務,買來當伴手禮可是再適合不過了。菜刀的價格約數千日圓起跳。(僅接受現金支付。請注意這裡無法使用信用卡消費)。

回到回答的第一句話:章丘鐵鍋的整體營銷手段落後了日本菜刀若干個身位。

  • 1.現代與傳統結合、窗明几淨的工藝場所;
  • 2.乾淨整潔的工作制服;
  • 3.充滿田園牧歌風格/皇家巧匠風格的家族歷史故事;
  • 4.完整、震撼地工藝品陳列展示;
  • 5.前店後廠、真實的工藝過程展示;
  • 6.個性化服務;

如果說我們的傳統手工業有差距,就差在這些地方上了。以上幾點可以統一成三個字:儀式感

總所周知,日本人的儀式感非常強,這體現在幹什麼職業都有職業服,去什麼場所都有建議的穿搭,幹什麼事情都有一些儀式和客套話。這就慘了:外人一眼看不出來日本工匠到底有多厲害,但是能感覺比中國工匠「專業」。


上面講的是營銷方面的看法,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下面這些東西:工業和手工業

如果你問我個人怎麼看章丘鐵鍋和日本菜刀?我的回答是:

如果手工鐵鍋和菜刀作為繼承民間傳統的個性化商品,那麼我喜歡它們。

如果手工鐵鍋和菜刀作為居民日常使用的消費性商品,那麼我噁心它們。

很多人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全忘光了,忘記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了;高中近代歷史也全忘光了,忘記了農業中國是怎麼被工業國侵略了。

1.手工業傳統值得妥善保護

章丘鐵鍋和日本菜刀應該作為」個性化產品「而被保護,具體的形式是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實物等各種方式做好記錄,然後送進民俗博物館。日後為了懷舊的需要,人們可以根據這些記錄做出複製。通過家族繼承人保護民俗則是一種非常殘忍的行為,這種模式剝奪了該家族年輕人的職業選擇自由,並且讓其背負了沉重的道德包袱。年輕的繼承人如果選擇自己的喜愛的職業,放棄了祖傳的手藝,就會背負譴責;選擇了以祖傳技藝為生以後,幸運的繼承人可能會剛上懷舊潮,生意興隆;而更多的繼承人所背負的是無人問津的技藝,等待他的清貧堅守,等待他子女的是新的一輪職業剝奪。

日本千年老店,一個麻糬就烤了整整一千年!-財經頻道-手機搜狐?

m.sohu.com圖標

日本的」一文字屋和助「小店從1116年開始烤麻薯,至今25代傳人不斷,現在還在京都的街上賣500日元的麻薯。1000年來家族裡至少要留下幾個人繼承烤麻薯的手藝,難度沒有人想當學者、音樂家、運動員嗎?難道沒有人想去大城市東京嗎?這才叫禁錮,這才叫階級固化

2.手工業需要被機器代替

我想不明白為什麼有的同胞還是愛吹捧手工業,我們曾經因為錯過工業革命而險些被殺得亡國滅種,現在又都忘記了嗎。手工業的缺點很多,這裡主要說兩個:無法控制良品率無法規模化擴大產量。這兩個缺點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物資供應匱乏手工業品的價格高於同等質量的工業品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如生產一件上衣,各個商品生產者由於設備、技術熟練程度等差別,個別勞動時間從2小時到4小時不等,但一般用3小時的勞動生產出來的,這3小時就是生產上衣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它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減少

手工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遠大於機器,生產者/企業為了盈利,必須大幅度減少凝聚在產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使得生產者/企業在行業競爭中獲得優勢,獲得比同行更多的利潤,再用降價的方式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無數企業競爭的結果便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降低,利潤平均化,商品價格降低。

如果章丘鐵鍋作為懷舊手工業品的話,繼承人們完全可以田園牧歌式的工作。很遺憾,《舌尖上的中國》把章丘鐵鍋吹捧成了日常消費品,於是章丘鐵鍋的競爭對手變成了蘇泊爾、愛仕達、九陽等工業製造企業。

當師傅的雙手對抗不知疲倦的機器時,出現下面的新聞再正常不過了:

章丘鐵鍋熱賣斷貨 傳承人下架商品吁尊重匠人精神-新華網?

www.xinhuanet.com圖標

近日,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而紅遍全國的「章丘鐵鍋」成為熱搜的「神器」,天貓平台上章丘鐵鍋的銷量同比增長了近6000倍。記者採訪到紀錄片中所涉及的章丘鐵鍋「臻三環」「同盛永」傳承人之一劉紫木,他告訴記者,由於他們的手工鐵鍋產量每年只有幾千口,無法滿足瞬時出現的數十萬口鐵鍋訂單。手工的東西不可能走量,為了維護品牌的純真性,目前已暫時下架了電商平台的鐵鍋商品並關閉網店。

這就是今天手工業的遺憾:只能在工藝品領域逍遙,無法立足於日銷品。把上述的」鐵鍋「換成汽車、阿司匹林、子彈、棉紗以後,大家就可以體會到清末民初的無奈。

3.什麼樣的手藝是剛性需求

目前的確有一些手工品是剛需的,主要原因是這些東西不需要量產。比如說我國的高鐵零件:寧允展負責的這道工序,按照國際標準,留給手工的研磨空間只有0.05毫米左右。

【大國工匠】高鐵研磨師--寧允展_新聞_央視網(cctv.com)?

m.news.cntv.cn圖標

當然,即使是研磨高鐵也需要大量高科技設備做基礎。

最後,為什麼這幾年市場里鼓吹手工業的妖風又開始刮起來了,田園牧歌式的宗教狂熱又開始復辟了,對傳統手工業行會的膜拜又捲土重來了呢?

原因是某些人效益不行了,需要從競爭激烈的工業品中跳出來,到一些無法量化評價的領域裡撈一把錢:手工化妝品(微笑臉


什麼就備受推崇,幾個販子吹吹牛,幾個客戶裝裝x就成了人們備受推崇? 先問有沒有,再問為什麼!


大家反感的不是鐵鍋,也不是手工藝人,而是舌尖3一個美食紀錄片不老老實實的拍美食而非要大講情懷


為了這個問題我特意去看了一下舌尖三的第一集再去查了一下豆瓣。

只能說舌尖3不知所云的敘事手法還是很對得起這腰斬的評分,估計法國柏閣這次要血虧。

先說結論:其實對章丘鐵鍋感到反感的各位網友絕大部分人根本就沒摸過章丘鐵鍋,推崇日本手鍛廚刀的人也有很大一部分根本沒用那些廚刀切過菜。得出這樣的結論自然是想當然。包括你這個問題都很想當然。我有個山東親戚看了舌尖3想買這口鍋,托章丘當地的朋友去問說是早就賣斷貨了,據說預約都排到今年下半年去了。

不過我國手工藝產品產品無論是品牌還是市場都完全沒辦法跟日本比也是個事實。

首先來看知乎的問題搜索:

這是在知乎對:「日本 工匠精神」關鍵詞的搜索結果

這是在知乎對:「中國 工匠精神」關鍵詞的搜索結果

提問者都默認日本是有工匠精神的,而對中國工匠精神的理解大部分會扣在「丟失」這個關鍵詞上,所以我們的網路輿論本來就默認現代中國的手藝人是沒有工匠精神的......在這樣的惡劣形式下中國的手藝人要怎麼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呢?

還是以這次的章丘鐵鍋舉例

鐵鍋這種極度缺乏先驗性價值的產品配上章丘王鐵匠這樣沒有品牌與營銷意識的手藝人如果不是靠著舌尖3火了一把估計這手藝就絕了。

所謂缺乏缺乏先驗性價值的產品意思是在使用前很難感知產品質量。比如章丘鐵鍋你不拿來炒幾個菜光憑上手掂量很難判斷它導熱效果與是否粘鍋等特性。如果品牌、包裝、銷售場景再粗糙點就很難獲得較高的感知價值。

這種售前體驗上劣勢很明顯的產品營銷上往往有三個套路

① 提高產品的精神附加值

② 將產品的優勢直觀化

③ 建立與消費者的情感認同

...... 無論是品牌的所有人王立芳父子還是舌尖3的導演都完全沒做到

第一條提高產品的精神價值說的簡單些就是品牌形象

對一家凸顯匠人精神的品牌來說店址舊是好事,可以從側面反映出產品的歷史感。

但是不能破,匠人精神說簡單些就是對細節與品質無止境的追求,如果一個工人的工具和桌椅都殘破不堪,他就很難被相信能夠做出精緻的產品。

而章丘鐵鍋的加工環境是這樣,破舊的工具

破舊的環境

破舊的廠房

我們再來看看日本的鐵匠鋪

這是在網上隨便找的一家日本秋田縣的小鐵匠鋪,仍然很臟,但是並不破舊,工具與產品都擺放的井井有條。

所以宣傳匠人精神的第一個重點就是你得看起來像個匠人。

第二條產品優勢直觀化的意思是說你要將產品的優點轉化為顧客能夠理解的語言

我能體會把手工鍛打的鐵鍋敲成鏡面需要很細緻的技巧,但是在商品的實際銷售過程中就是另一回事了。現在的鐵鍋想要鏡面拋光根本沒有難度,而一旦製成鏡面從視覺上手工鐵鍋和機制鐵鍋就變得毫無區別,這個情感賣點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保留錘目紋才是手工製品的浪漫

又比如36000次的鍛打只是為了鏡面效果,有沒有其他的作用?7次熱煅5次冷煅可以達到什麼目的?為什麼使用2mm的鐵板?節目沒說,王鐵匠自己能不能說清楚?

宣傳匠人精神的第二個重點就是你得說人話,別學中醫扯什麼陰陽五行。做什麼事情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你得用消費者能理解的方式告訴他們,想要消費者為你每一錘的汗水買單,你就得告訴他們這些汗水的價值。

第三條建立與消費者的情感認同

王鐵匠自述83歲打了一輩子鐵鍋。為什麼不去當地農村挖掘一下那些用了一輩子的手工鍋?婆婆傳給媽媽,媽媽傳給孩子,離家打工要帶上,傳承味道傳承鄉愁什麼的,和舌尖的調性也蠻相符的吧?

針對傳統手工產品來說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認同其實蠻簡單。一句你外婆廚房那口鍋就是我們60年前打的這情懷直接碾壓工業產品十條街。再能加上點終生免費維修換柄之類的。鍋上學人家山田手打刻個Logo,能分得出來誰是誰就好,這種產品設計太精緻了反而讓人覺得華而不實。

畢竟你家鍋真用了60年你怕是不一定記得在哪買的了。

宣傳匠人精神的第三個重點就是你得拉關係。「你太爺爺家裡所有傢具都是我們家做的。你外婆成家的時候陪嫁就有我家一口鍋現在還在你家廚房擱著呢。」手工產品就是賣個情懷嘛。

能做到這三點再配合舌尖3這樣的強勢宣傳,不敢說沒人質疑。不過比起現在來說肯定負面輿論會少很多吧。


第一季第二季講刀功,就沒人噴

所以說不是鍋的問題,甩鍋給鍋是不行的


推薦閱讀:

EatOut便攜廚房 打造精緻生活 戶外也要吃熱的

TAG:工匠 | 廚具 | 廚刀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