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給孩子上理財課呢?
小孩壓歲錢如何理財「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很重要。理財並不是一定要等到長大以後再學習的,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以及良好的消費習慣,要從小培養。」
據了解,理財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分四個階段:6歲以前為萌芽期,7歲-12歲為確立期,13-18歲為發展期,18歲以後為升華期。
壓歲錢理財主要以培養小朋友的理財意識為主,「賺錢」為輔。家長應該多向孩子灌輸理財理念、消費理念,如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積少成多的概念,逐步使孩子理解儲蓄、支出等相關概念,並且認識到金錢來之不易,父母賺錢辛苦,只有節約用錢,合理儲蓄,才能漸漸積攢財富。專家建議,在處理兒童壓歲錢及個人積蓄的問題上,要適度引導孩子認識儲蓄、保險等金融理財工具,培養財富意識。在注重孩子理財教育中道德內容的同時,適度關注投資內容,隨著年齡增長,根據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進行合理「投資」。
支招1 人身保障首選保險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會選擇購買保險產品來合理規劃孩子的壓歲錢,不僅為孩子增添了一份保障,也傳遞著家人延綿不斷的關愛。保險產品既能滿足孩子的教育金、婚嫁金、創業金、養老金等多種人生需求,還可避免孩子亂用零花錢,從小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意外和疾病風險威脅著孩子的身體健康,未來的教育金、創業基金及婚嫁金等各項支出都不可或缺。少兒險早已成為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安全屏障。據專家測算,目前在國內將一個孩子撫養至高等院校階段的成本高達48萬元;最新統計資料又表明,近年來,兒童期意外死亡、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腎功能衰竭等發生率逐年遞增,但兒童全面的醫療保障在我國卻屬於相對不健全;不斷攀高的教育支出、昂貴的醫療成本以及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如何規划子女的未來感到焦慮和彷徨。友邦保險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中產家庭的父母認為,伴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孩子將比自己這一代人更難成功;他們希望竭盡所能提供給孩子良好的教育支持,讓孩子在未來獲得更多能力和機會;相比社會地位,他們更盼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幸福的成長。
支招2 兒童銀行卡廣受好評6到12歲是兒童理財觀念培養的黃金時間,從這個時期開始培養兒童的理財觀念,短期看是培養兒童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這段時期,家長可以領孩子去銀行開設獨立賬戶,讓孩子定期存錢,告訴他們利息的概念,將銀行儲蓄的方法、種類、利率等知識逐漸教授給孩子。目前包括工行、中行、招行、東亞銀行等大多數銀行均可開設兒童賬戶。比如工行的「寶貝成長卡」,民生銀行的「小鬼當家卡」等。值得注意的是,兒童賬戶以兒童名義申請開立,由父母或監護人中至少一人為合法簽署人並負責操作該賬戶。除了基本的存取款及轉賬功能外,銀行的兒童賬戶還具有儲蓄管理功能。家長可以通過固定付款方式每月將一定金額的款項轉至該賬戶,作為孩子的零用和儲蓄,並通過網上銀行實時關注孩子賬戶的變動,指導孩子合理使用併科學管理零用錢。同時,父母可以設定取款和POS消費的限額。此外,在留學教育等方面,父母和孩子享有統一賬戶的主副卡,在辦理轉賬業務的時候,手續費可以大大減少,甚至為零。寶貝們有了自己的銀行卡,將收到的壓歲錢存入這個賬戶,孩子能隨時看到賬戶中數額的增加,培養孩子的存錢習慣。據介紹,該卡是面向16歲以下嬰幼兒、青少年、中小學生等未成年客戶及其父母量身打造的主題卡,除具有一般借記卡功能外,還可提供成長基金、感恩回報等特色功能。
支招3 今年流行買金和買寶壓歲錢理財除了購買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保險外,不少家長喜歡上了互聯網的各種理財產品。一元起投、隨取隨用」的互聯網理財神器,對壓歲錢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贏得了不少年輕家長的青睞。現在餘額寶、零錢寶、庫車網等各類互聯網理財產品仍保持較高的年化收益率,而且還具有非常好的流動性,可以隨取隨用。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孩子對互聯網具有天生的好奇心理,因此依託於電腦或者手機的互聯網理財方式,不僅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還能實現壓歲錢的保值,通過讓孩子親身體驗,在樂趣中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
支招4 零存整取理財最簡單,儲蓄仍是孩子們壓歲錢投資的首選。在相關產品方面,零存整取形式的教育儲蓄、基金定投、教育年金保險等產品都是不錯的選擇,家長在培養孩子理財意識的同時,合理地選擇相應產品,從小為子女積攢教育基金,可以有效地解決教育金準備問題,早準備,早安排,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理財經理介紹,零存整取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理財方式,在子女教育金方面特別適合。零存整取的起存門檻低,可根據客戶家庭承受能力自由設定存款金額,積少成多,可實現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是實現客戶合理控制開支、養成良好資金結餘習慣的好幫手。零存整取可選擇的存款期限分別是一年、三年和五年,操作起來也容易。另外,還有理財專家介紹說,有「懶人理財」之稱的基金定投,也適合孩子教育成長的理財計劃,讓孩子參與自己的理財項目,既能豐富孩子的知識,又能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以及財商。
推薦閱讀:
※為何馬雲強調「不學藝術的孩子,將會被未來淘汰」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
※知識和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面貌,神態或者氣質么?
※教師不該總是最平庸的一群人
※人大附中今天在北京的地位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