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建軍大業》經典化的N種可能?

談到當代中國電影的經典化,很有必要開宗明義。當代作品的經典化從根本上說是一個動態化的漫長過程——我們並不能決定哪部作品就是經典,但卻擁有著在這個問題上的發言權。

儘管《建軍大業》在上映之初,就因導演葉大鷹的炮轟讓輿論倒向對「小鮮肉」的詬病,但客觀地說,電影宏觀全景式地再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成立史,聚焦了那段熱血激昂的革命時代,人物形象豐滿,戰爭場面宏大,再現了那段崢嶸革命歲月。

筆者去影院看了電影,加之小學也曾上過「少年炮校」,多少有些軍旅情結,在觀影的過程中淚眼幾度欲婆娑。講真,能讓人心潮澎湃的電影不就是好電影嗎?但作品經典化的任務猶存,就不得不靜下心來用專業態度去回溯這部電影。

既然是一部以建軍歷史為題材的影片,它需要對中國工農紅軍誕生的歷史境遇進行忠實再現,更需要給觀眾提供一個重要問題的答案——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建軍?

回答這個問題,電影只提供了部分淺層次的答案,那就是軍閥肆虐、豺狼當道,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被反動派和黑幫所屠戮,我們不能做任人宰割的羔羊。而國共由合作到分裂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沒有表達出來,結合複雜的歷史背景,對建軍的必然性進行深長的思考和探究,才能增加歷史的厚重感和在主旋律電影中,「卡里斯馬」型人物的塑造是不可或缺的。

所謂「卡里斯馬」型人物,就是像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那樣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意識和價值情懷,又常常洋溢著壯美之風的典型英雄人物,他們往往充滿了揮之不去的傳奇色彩。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影片在毛澤東和周恩來於望江亭相見的情節處理上,可以再詩意一些,在他們兩人談工農的時候,可以再突出一下性格特點,詩化細節。

然而,在毛澤東被捕的段落,我尊重影片不交代被捕過程,但我並不認可後面的處理:毛澤東給了押解他的敵人一點銀元就輕鬆逃脫了,這顯然低估了敵人的智商。電影的處理方式是,我們未來的領袖自帶氣場,連敵人都在幫助我們的領袖,這顯然是神劇的遺毒作祟。

筆者很少根據顏值去評價演員,只要演得好,你管他貌比潘安或者丑如潘長江。但我堅持選擇演員要神似大於形似,要符合角色的需要。

李雪健當年飾演焦裕祿,他長得像焦裕祿嗎?不像。但他演得好,把一個縣委書記的好榜樣演活了,觀眾就滿意,甚至忽略了角色真實的形象,轉而深深記住了李雪健的形象。

觀眾很少觸摸我黨第一代軍人當時的形象,影響這樣大的影片,觀眾會在很長時間內把演員當作角色記憶。劉偉強導演喜歡小鮮肉演員我沒意見,但唯鮮肉是舉是個問題,況且所有鮮肉都需要在體驗生活中歷練,從鮮肉蛻變成烤肉。

鮮肉演員與年輕演員從字面上是有區別的,如果沒有極高的顏值(男人的顏值高的意義有多大我們另論),贏不來痴妹呆女的幾聲驚悚尖叫,大約都是不配被稱為鮮肉的。

我們黨的先驅者在他們領袖的帶領下都樸素到極致了,為拋頭顱灑熱血徑直去了,他們最不在意所謂的外在形象;再者,即便是為了觀影效果,重溫歷史也是一件隆重深沉的事情,並不想聽到滿影院充滿驚聲尖叫,也不願意有人因為在意鹿晗露臉的秒計時長而去和售票員發生爭執……

香港特區的劉導,黨史您還缺課。

這種電影選演員仍然需要專業精神,不能圖現成,甚至可以嚴肅遴選條件:與角色年齡相匹配,德藝雙馨,三觀較正,不虛榮,不炫富,最好是從農村、縣城考進的北影、中戲,人生的第一部車最好不超過三十萬,吃野菜窩窩頭至今能吃得特別香。

如果這些重要的角色只是表現出了帥和酷,而沒有革命者的篤定和從容赴死,那麼劉昊然飛身石破天驚的一刀也無非是向港片里精武門的陳真致敬了。

NO.4

主要反面人物塑造

略有臉譜化傾向

以往有些國產戰爭影片在塑造中共軍隊時一定以「高、大、全」為標準,國民黨軍或者膽小如鼠、毫無血性,或者蠢不可及如流匪一般。

這種影片的創作毫無歷史責任感,真實性也蕩然無存,醜化敵人的同時也矮化了自己。記住,只有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表現真實的題材,才能揭示真實的人性。

《建軍大業》裡面的反面人物,像張作霖、錢大鈞之類的二、三線人物刻畫得比較真實貼切,反倒是蔣介石、汪精衛等容易出彩的一線反派,略有臉譜化傾向。

在影片中,蔣介石始終衣冠楚楚、彬彬有禮。而在他眼裡,毛澤東不過是一個村夫俗子,朱德不過是一個流寇兵痞,周恩來不過是一介書生,對他們不屑一顧,只關心為美齡小姐在南京種的法國梧桐。

而事實可能恰恰相反。歷史告訴我們,敵人妄圖斬盡殺絕的唯有超凡的、令其膽寒的對手。這樣的角色處理,使得影片後半段的「關鍵人物」老蔣成了無關緊要的雞肋,直至逐漸消失。而余少群飾演的汪精衛油頭粉面,自命不凡,滿嘴黃油麵包,至少看不出梟雄的面貌。

影片掠過的一個鏡頭,蔣介石的書法作品《慈愛》,落款「蔣介石」。而史實是,蔣介石的書法作品往往落款「中正」或者「蔣中正」。小處的不嚴謹,或許透露出片方對人物的拿捏和對史實遵循的程度。

另外,影片的導演是個好的香港黑幫片導演,他豐富了影片的視覺感,並且把握好了大場面戰爭的敘事節奏,卻在香港導演的軟肋——電影的藝術處理上始終無法比肩曾經的張藝謀、陳凱歌和現在的賈樟柯們,為電影注入經典化的強心針。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殺破狼2中張晉的表演?
電影《孔雀》的影片評價說了什麼?
《白夜追兇》26、27集的劇情是什麼?
斯蒂芬·金最負盛名的巨著,最新科幻驚悚《黑暗塔》來了~?
情人節也許是刷電影的最好時機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