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2018】用數據尋找IC 設計工程師的本職邊界

本文:個體採訪,分析Linkedin 的部分內容,整理數據,總結觀點,我的思考。旨在給出一點建議,提供一些找出本職的思路,並對我所在的物理設計做了一些整理。

在IC 實現中,實現的主力是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我之前是做物理設計的,就是IC 後端設計。本文還是主要以後端設計為例,具體的方法大家可以在自己的領域試一試。

很多時候,聽過來人的經驗,是一個獲得信息的高效方式,無論在哪個行業,好的mentor 是不可多得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Very good understanding on the planned P&R tool
  • Design Methodology and flow all the way from netlist to GDSII;
  • Know the generic/standard VLSI design flow well,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front-end design and back-end design, and the design/manufacturing interactions
  • Synthesis & DFT
  • Power grid Design
  • Constraints Management
  •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resources you have
  • Data flow between various blocks/modules
  • Understanding memories
  • Know TCL/Perl/Shell really well; Use scripts to run/configure EDA software
  • Know how to interpret timing reports accurately
  • Understand which optimizations might or can cause FV headaches
  • Hierarchical floorplanning or top-down or full chip floorplan (including IO) , partition, Time budgeting etc

數據來源:quora.com/

從Quora 的網站上看了很多相關的問答,答案很集中,基本上都是集中在這些點,部分是原話引用,部分經過了合併,細微修改。

我找了幾個朋友,覺得比較有代表性,還有我自己也作為前輩的一員。文字只表達大意,並非完全引用。

做為AE,更多的是熟悉support 的工具,主要技能來源是各路文檔。(Steve:讀書百變其義自見)

做為APR 工程師,最多的是看公司的方向,沿著公司的方向走,新技能基本上從公司的研究課題中獲得。(Steve:好的團隊助人快速成長)

去探究實現流程,各種操作背後的物理原理,把控好物理設計規則,那麼對於物理設計基本就通了。(Steve:這個方法還是很奏效的)

還有不少觀點,看多了怕各位高手嫌煩,大家也可以發微信我聊聊你的看法,在此感謝各位百忙之中回我微信的朋友。

我一直使用的方法,除了和一些認識的Manager 聊天(不管是現在公司的還是以前公司的,還是未來公司的,都是可以的),還有從公司的招聘廣告中尋找突破點,完善自我的本職技能。相同的方向除了工程師,也要關注經理,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可以對經理多一層了解,為自己的機會鋪墊。

我從Linkedin 上選了多份Physical Design 的招聘廣告,對其進行詞頻分析,去除了語法常用詞,得出如下的結果:有些詞是崗位描述的關鍵詞,偏多,但是從本職需求上去解釋也是說得通的。

數據來源:linkedin.com/

統計工具:wordcounttools.com/

首先出現最多的是design 和physical 兩個,當然我們搜索的是physical design,自然這兩個出現最多。design 是我們的工作對象,只有了解design 在整個流程中的變化,以及如何變化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尤其是物理設計,涉及的步驟還比較多。其次,physical是物理特性,對設計的半導體的物理特性要了解,即使有完整的流程和工具,對基礎知識的把握讓你更加自信,而且工具有出錯的時候,流程也有最草稿的那一版。

Experience 出現的多,其原因是很多技能公司要求有相應的經驗,我把後端叫做勞動密集型,即使AI 盛行,揚言要取代後端,我依然覺得後端是缺了人不可的,而且隨著工藝尺寸的縮小,工具在進步,人力也在增加。

Timing 是PPA 里的Performance,自然很重要,從這裡看timing 是公司要求里出現頻率比較高的辭彙。

Verification 是Physical Verification 和Logic Verificaiton,這個我覺得分工就比較細了,物理設計必然需要知道很多可製造性的規則,通過物理驗證,而邏輯功能,Power 功能靠邏輯驗證,這兩個是物理設計中必須保證的。(好像說了很多廢話)

Power 變得越來越重要,移動設備,可穿戴設備的出現給設計提出了更高的Power 要求,現在的Power 實現也是越來越複雜,面試中提的Power 問題越來越多。

Flow 驗證了第一點裡提的必須要知道和熟練使用工具的流程,現代設計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的設計,CAD 成了required skill,而且是必須核心掌握的。

Team,分工越來越細,team work 也是非常強調的,面試展示你能很好地和同事共處也是很大的加分項。對於招人的經理或者人事來說,不能和同組的人一起好好工作,即使技能再好也是不合適的。

在公眾號的讀者中,有不少還是學生,對於學生來說,我覺得選擇範圍比較廣,更多的是要利用自己的學生時光,享受做學生的學習快樂,學生的學習可以很專註,一個禮拜泡在圖書館,或者找學術界的導師暢談你的想法,聽取導師見解,或者嘗試不同的學習路徑,這些學生時代的學習在以後是很難有機會有的。

如果你選定了IC 實現,或者說IC 這個方向,在學生時代,多打好基礎,無論是數學也好,半導體物理也好,學生時代是學習的黃金時代,現在要我把大學沒學好的數學物理方法拿出來,真的是很難學進去了。

如果你想要接觸產業界,不想讀博士做學問,現在平台很多,各種社會上的大團體,小團體的培訓,像我這樣的公眾號,信息的發達程度很我們那個時代比已經又上了一個台階。所以對於學生,行業的本職工作劃分還太早,專心做好學生該做的事情,適當接觸產業,但是這個階段要學會辨識,外面的廣告很多,找到一個好的Mentor 不容易。

新進職員需要快速融入公司的,團隊的價值體系,那麼找一個好的Mentor 是很關鍵的,或者你需要積極主動的去和與你工作相關的人建立價值聯繫。當然你的技能,在工作中主要是生產技能,對於基礎知識都是背後的東西。

和人打交道當然是獲得信息的最快途徑,除此之外從歷史數據中獲得團隊的價值觀也是可以的,而且可以做為你融入團隊的表現,歷史數據可以是design,document等。所以新進員工在本職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充分利用一切資源,撐起自己的知識結構。

對於有些經驗的工程師,那麼我只談我自己的一些經歷,職位更高那些我還都是紙上談兵。在累積了一定的項目經驗以後,職業階梯分幾個高度,其中最基本的是完成本職工作,但在中國每個人都要謀求一官半職,就是做一點點管理,對這個觀點我是贊同的。

當你的本職工作很出色,由余力的時候,你應該從帶新人做起,把經驗傳授,並尋找新的價值貢獻,不斷擴展自己的能力的邊界,如何handle 一個項目,做好項目的管理,同時做好一個小團隊的運營對你認識行業,職業發展是有很大作用的。所以對於本職來說,5-8年的工程師的工作能力要和他的年限切合,業務上是團隊中的主力,分析解決問題的核心。

本文純屬個人方法研究和總結,如有更正和交流,請留言指正。

weixin.qq.com/r/mj_QiN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IC設計師 |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 晶元集成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