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你可能一直都愛錯了

文 | 姜小盾

01

親戚打來電話,哭訴自己的閨女可能要離婚。

我:??????燕子不是剛結婚半年嗎?

親戚:可是她什麼也不會。不會收拾房間,不會洗衣,不會做飯,平時都是婆婆收拾、做飯。

親戚說,有一次她自己在家,嘗試著做鍋巴,硬是依靠強大的想像力,把生米放到油里去炸,炸了樓里樓外都是香味,結果當然是,沒做成鍋巴,成了糊巴。

我除了憋笑 ,就是苦笑。

02

他家的閨女燕子我是知道的,特別單純,父母很是疼愛,從小到大,父母為她包辦了一切,長到大沒有進過廚房,沒有洗過衣服鞋子。

我的這個親戚上班忙,做事風風火火,曾經嘗試讓孩子自己做事,可是看不得慢慢騰騰,就自己搶過來做,捎帶著手就把事情做完了。

燕子除了上學,就是吃喝玩,時間長了,什麼也提不起興趣,到了婚嫁年齡,也是慢慢騰騰,好不容易找了個婆家,現在鬧出這麼一出。

親戚苦惱,燕子也很有挫敗感,躲在自己房裡哭。

一邊是苦惱的親戚,一邊是哭鬧的燕子。

這一出,是意料之中的。

03

應該說每一個父母,都很關心疼愛自己的孩子,這是天然的力量。

可是不經意間,我們就模糊了關愛和溺愛的界限。

那麼到底如何區分關愛和溺愛呢?劃重點!!!

溺愛關注的是孩子當下的具體需要,正確的關愛關注的是孩子長遠的能力。

舉例來說,天冷的時候,溺愛行為是給孩子添加一件衣服,正確的關愛行為是教會孩子自己添加衣服。

也就是說,溺愛關注的是孩子對衣服的需要,正確的關愛關注的是孩子禦寒的能力。

04

天氣換季,很多孩子容易感冒生病,家長很著急,以至於有的家長一整個星期都不讓孩子下樓,呆在空調和動畫片做成的無菌室里。

我的一個東北的朋友,一到冬天,他的孩子就感冒,他索性每年冬天就一家三口跑到三亞過冬。

並非對他們的做法持完全反對態度,有可能孩子在幼小時器官發育未完善,適當的保護是應該。

不過這些做法走到極端,就會剝奪孩子自身抵抗力調整增強的機會。

05

就如同一個孩子,你擔心他被火燒到,於是在他的生活範圍內從不會出現火,也不會加以教育認知,那麼孩子就算長的再大,他對火依然沒有認知,這就是過度關注他當下「玩火危險」的需要,這就變成了溺愛;

如果你從小就教育他火的好處和壞處,讓他觀察,使他認知,甚至讓他用手稍微的觸碰,帶他體驗,年齡稍長後,他必然會對火產生良性的認識。這就是關注他將來對危險性的判斷,這才是相對更科學的關愛。

06

現實生活中,實施溺愛的人,比如父母和爺爺輩的長輩,他們往往不認為自己對孩子是溺愛,他們會認為這只是自己對孩子好,自己是有愛的。

他們認為如果不是這樣照顧孩子,孩子就會生病或者不舒服,而認為放手不管的父母就是不愛孩子,就是對孩子不好。

他們常說的話是:孩子小,他們不懂;孩子小,大了自然就會了。因此他們很少會關注孩子的能力是否獲得了成長。

07

一個朋友的事,相信也是很多家庭多多少少帶有的影子。

他們全家人以孩子為首要,事事為先,處處呵護,想吃什麼有什麼,在好吃的面前永遠第一個吃,甚至一個人霸佔。

孩子小秀才藝,全家人無節制鼓掌歡呼。

無論家人誰過生日,生日帽總會帶在孩子頭上,生日歌也是唱給孩子聽,全家人的生日都成了孩子的生日。真正到了孩子的生日時,更是鋪張浪費,場面非凡。

這些舉動,就是典型的溺愛,都是在過度關注孩子當下的感受——所有人都愛我,呵護我;而沒有為孩子樹立將來的心態——除了家人,外人是不會如此呵護自己的。

在這樣的生活中,讓孩子處處感覺到自己的特殊,讓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自利,不會為他人著想,更不會去關心他人。

孩子長大後,無論是社交、家庭、還是工作中,一旦沒有「被中心化」,就會出現挫敗感、失落感和受冷落感。面對困難時將會退縮,面對壓力無法承擔,因此形成的性格都將成為自己的人生障礙。

08

一個家長的孩子,4歲多,很乖,每次在家都會幫助大人開門,關門。家人也很鼓勵他這樣去做。

直到有一天,他們帶孩子回家,正好有個鄰居出樓梯門,鄰居看到他們過來,好心的把門打開,等待他們進去,這個4歲的孩子,當場崩潰嚎啕大哭。

家人瞬間明白過來,鄰居「不識相」,「剝奪」了孩子為家人開門的機會。他們只好跟鄰居解釋,然後他們退回去,把門關起來,讓孩子重新開門,進入,才緩解了這個局面。

這個家長後來反思,在開門這件小事上,他們選擇了無原則妥協,導致孩子對這件事產生了認知偏差,誤以為全世界的門就該他來做主,但這顯然是不符合社會規則的,沒有人會專程把開門的權力留給他。

本意以為鍛煉孩子幫助家人,後來發現也是過度關注孩子當下的感受——開門成了一種習慣。而沒有關注孩子長遠的心態——即便是開門關門這種事,他也是要尊重社會規則的。

09

還有一些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孩子昨天睡的太晚,孩子今天起得很晚,下午睡午覺起來都已經5點了,快到中午了還沒吃早飯呢,家長不提醒不知道喝水,一看電視就是半天,手機玩的比大人還溜,不讓看完動畫片就不睡覺,玩起來沒個夠,玩起來經常尿褲子……這些情況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熟悉呢?

很多孩子剛上幼兒園時,總是會不斷的生病(感冒、發燒、上火比較常見),家長們都會明白一個原因:「喝水少了」。

是啊,到了幼兒園,老師們會有規律的讓孩子們統一喝水,這個時候你的孩子不喝或隨便喝一口,玩起來又不想喝,都是新上幼兒園的孩子,老師更沒有時間單獨去照顧你的孩子,必然會喝水少。

難道孩子生病就只有這一個喝水少的原因嗎?錯!

當孩子上幼兒園了,幼兒園的生活是很規律的,早上幾點吃早餐,幾點上課,幾點遊戲,幾點午餐,幾點午覺,幾點加餐點心,幾點放學,你的孩子適合這樣有規律的節奏嗎?

孩子在幼兒園前幾年,早已經適應你的家庭帶來的無規律生活。甚至在幼兒園前期,還在受到你的家庭無規律生活的影響。

在幼兒園裡自然不自在,剛開始環境也不適應,自然導致心情低落,身體免疫力下降,生病就難免的。

所以,這一切都是家長自己造成了,怪不得別人。

10

如果你繼續讓孩子無規律的生活,到上了小學之後,你會發現你的孩子回來不寫作業,寫作業的時候想著玩,做事三心二意等等。

這些現象就會成為你家孩子的常態,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業。甚至讓孩子成為缺乏上進心、失去好奇心、得過且過、做事不堅持的人。

這些,都是過度關注孩子當下的感受——我要晚睡、我要看電視、我不喝水。而沒有去關注他將來的能力——集體生活是有規律的,他有沒有適應規律的集體生活的能力?

還有剛才我親戚的女兒,也是受到過度關注當下的感受——年齡小,所以做事慢;或者天氣冷,洗衣服凍手;或者做飯這是大人的事,孩子就開心的坐在那看電視吧,然後家長一手包辦,最後的結果就是成長後喪失了生活能力。

11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要想做到不溺愛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把關注點從孩子的身體和當下的感受,轉移到關注孩子的能力。

遇事要先想:我這樣做,對孩子學會照顧自己有沒有幫助?孩子的能力成長了嗎?

其次,要明白,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剛開始,孩子很可能做不好,飯燒糊了,犯錯誤、生病等等,這些都是成長的代價!這個代價是必須付出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磨礪,孩子的能力是得不到成長的。

因此做父母的,最大的責任就是培養孩子的能力。

12

如果把孩子的成長看成是練功,父母就是孩子的師父,師父的責任是教育、保護和引導,而不是替代。

你不能因為看到孩子沒練好,而去替他練功,就如同你不能替他學習替他考試一樣。

溺愛的父母,沒有明白一個道理——孩子的成長,生活和學習,都需要能力,都是父母不可替代的。

強行替代,代子練功,最後就剝奪了孩子練功的機會,耽誤孩子的時間,將未來的一個武林高手扼殺在搖籃當中罷了。

我們一直以為愛是保護,其實愛是放手。

推薦閱讀:

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安利一款可以「被監聽」的兒童智能手錶,這樣孩子哭了或者被打了都能知道。
原來你們是這樣的孩紙!
「問答分享」孩子如何交朋友

TAG: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