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心可誅的「海龜公知」隱蔽而無恥的在給公眾洗腦!

【一個比我高一級的學長,因為自己給國內父母打電話不方便,創辦了美國前三名的華人電話卡網站。 那時他才大三,每月營收上百萬美金。我們用他的電話卡平台聯繫國內的家人朋友,又方便又省錢。 還有更多的同學,因為買中國食材不方便(冬菇、粉絲、茴香、花椒這些美國超市可沒有啊),開創了中國超市; 因為太想吃一口家鄉味道,開了正宗的中國飯店; 因為經常當國內親友來美的「地陪」,開了全美連鎖的大型旅行社…… 有的同學,還讀本科呢,不僅學費生活費自己賺出來(美國學費一年 30 萬啊!),還能補貼家裡,真是太牛了。】——摘自:《讀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都大…》

我們大部分人的思維認知、意識形態都在無形的、潛移默化的被人馴養,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被滲透了很多。

最近網路上關於「精日」的曝光有很多,但有更多、更隱蔽的『知識精英』和『海龜公知』在馴養著我們,我們還在不自知的點贊或默默贊同。

這些所謂的精英本質上和「精日」並無本質區別,一個是我們看的清楚,一個是方式言論更隱蔽。

最近脈脈上拜讀了一篇《讀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都大…》文章,說實話我在以前看到這樣的文章會佩服,會感覺作者讓自己開闊了視野、增加了認知、拓寬了格局。

但最近書友推薦了一本比較小眾的書(書名是:《誰在導演世界》),書的內容相對晦澀深奧,一句一句讀書裡面的內容,對待世界和東西方的認知有一點逐漸撥開雲霧的感覺。這個時候再看這篇文章的時候,覺得也挺可悲的,是覺得作者挺可悲的。

無法否認名校的優勢,但是如果名校的優勢只是如作者說的這樣的話也真是挺可悲的,我只能說作者果然被馴養的很好,現在又回頭馴養更多的大眾。

記得前一段看高曉松慫清華博士的話,說的話振聾發聵,其實不是太喜歡高曉松,但是他這次對清華學霸博士和中國名校教學的一點批判真的有一定的借鑒作用,直言我們現在的高校是:功利教育。

功利教育培訓出來的所謂「知識精英」判斷成功、人生、價值、生活、感情等事項的時候最關鍵的指標就是「利」字當頭。唯「利」而熙熙攘攘,唯「利」而頂禮膜拜。

在作者講述名校圈子的時候,連續舉了身邊的多位同學的例子(本文開頭引用的那一段,本人直接複製原文,沒有任何改動)。在這些例子中我發現兩個共性,這兩點共性不一定是大部分知識精英的心理問題,但肯定是作者的思維認知。

共性一:全部都是金錢的收穫。

沒有看到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面的任何信息,看到的都是賺取金錢來定義對方的優秀與成功。也許只是選取了部分知識精英來舉例,不是所有人都這樣,而這些人在創辦這些產業的時候更多的是創意、是方便、順便淘到人生的一桶金,但是作者的描述全部是因為他們金錢的收穫來認可他們。

因此這反映了作者的認知,金錢是成功與優秀的絕對指標。

共性二:賺取的金錢絕大多數份額來自自己的同胞。

舉一個我個人的例子:

我來自中部一個人口大省,省內教育資源、就業資源相比於許多省份有一定差距。高考之後成績不算太好,在省內可以讀稍好一點的學校,但是報志願的時候直接翻過了省內院校,選擇省外的。我的同學、朋友都很不理解,我半開玩笑說:咱們這裡學生這麼多,高校這麼少,有更多的人學要留在省內才有學上,能走出去就不留在家和更多的同胞搶資源了。

大四找工作的時候,大部分同學選擇當地的或者老家的,我直接跳過這兩個地方,目標選擇是江浙,不考慮其它地域。當時還有很多同學朋友不理解,這次我很認真的對一些老鄉同學說:既然求學都走出來了,就要繼續往外走,和更好的人去爭資源,就不回家了和更多沒有走出來的同胞分享家鄉有限的資源了。去資源更豐富的地區,只要能活下去就不回去佔用資源,當然活不下的活就沒有必要回去了。後來我體悟到這應該是漢民族基因裡面的東西,當年漢民族「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的先輩們內心應該也是這樣想的吧,家鄉困苦,家鄉的資源留給家鄉人吧,有能力走出去就把能力用再怎麼走出去,用在怎麼獲取外部的資源上。

但是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字裡行間流露著對美國優越的宣揚,對美國環境、教育、制度、創業的讚美。我很想問一句:這個環境裡面給你們的更好的資源和教育,卻只激發了你們怎麼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來賺取你們眼裡相對劣勢的同胞的金錢,而能賺到很多,在作者眼裡就是成功,這不可恥嗎?

名校乃「國之重器」,於家國有功、於生民有益,有達則兼濟天下,有困則小樓成一統方不負名校的徽記和培育,而非只以「金錢」當頭來判斷成功與否。

從個人來說:在這幾個例子中,我也很贊同幾位創業者,方便了更多同胞也為自己獲取了金錢的回報。如果是為惠及更多同胞,讓生活更方便來做這些創業,真的很讓人佩服。但如果只是為了獲取金錢的回報來找這些創業點也不過如此。

我批判作者的原因是因為,作者明顯把金錢的回報當做認可成功的重要參照甚至唯一參照,如果僅僅是這些,只是作者自己的事請,但是作者塑造自身的光環,來引導更多的人建立這樣認知,我只想說一句:其心可誅。

一個國家和民族有未來、有希望,需要有人關注精神、有人關注物質,有人看天、有人看地,有人思考星辰大海、有人考慮柴米油鹽。現實的生活和發展靠的是後者,未來的成功與希望靠的是前者。

而在任何時候前者都是少數人,而作為得到社會資源更優,獲得教育培訓更好,面臨機會選擇更多的「知識精英」不應該是前者或者具備前者的情懷和理念做事,去引導社會前進,去帶領更多的普通大眾創造更好的生活嗎?

記得溫總理有首詩作《仰望星空》,他寫道: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

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莊嚴而聖潔;

那凜然的正義,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

那博大的胸懷,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

那永恆的熾熱,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

我不否認文中說的視野和優勢,作者在文章的前半段講述教育和名校的內容也還可以,大部分會覺得社會就是這麼現實,雖然很無奈,但被實力打臉,也就心甘情願的接受了。

是的,心甘情願的被實力打臉,而作者就是並且帶著極大的優越感在教化更多的人,我們要有心甘情願被實力打臉的覺悟。到文字後半段字裡行間流露出來對美國的嚮往和崇拜,已經體現出來了,這種實力是被美國的土壤培訓出來的,美國的土壤很好,能在美國的土壤裡面成長是一種幸福、幸運。我是在美國的土壤裡面成長出來的,我很優秀,我用實力打你的臉,你要心甘情願,並且虔誠的向我看齊。

真的是一種精神意念的鴉片和奴役。

本文的作者明顯不是一個「仰望星空」的人,我想對你說:

拜託你,留在美國吧,

做美國的高管也很好,希望不是大中華區的;

拜託你,留在美國吧,

寫寫文章也挺好,希望不是以華人群體或者國內民眾為受眾群體;

拜託你,留在美國吧,

生活無憂也很好,中國的帶路黨公知太多了;

拜託你,留在美國吧,

你定義的生活也沒有錯,請不要試圖教化更多的處女地;

拜託你,留在美國吧,

你的思維和你的皮膚已經脫節,請保留一點底線的良知過好自己。

最後,說一篇今天上午看的新聞《中國女子入境美國被查微信 兩度帶入"小黑屋"盤查

》,來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推薦閱讀:

老師校園暴力坐視不管,一身預備處分,他直接向校長舉報,但不盡人意
2017!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小年到,年味濃,除舊迎新春~
「蒼井空老師」:男盜女娼時代的寡廉鮮恥
聰明的女人,從不抱怨

TAG:兒童教育 | 社會現象 | 社會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