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分明可以好好學習,但他為什麼就是不學?
我們這一周要打磨的工具是「我們的感受」,今天是第二講 —— 「我們的感受」在孩子學習方面的應用。
1.
有的孩子,分明就可以好好學習,但他為什麼就是不學?
前幾天,有位來訪者向我諮詢,她說自己的孩子現在剛上初三,明年就要參加中考了,可不知為什麼,最近突然就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學習了,說什麼都不聽。她很苦惱,很害怕會影響明年中考的成績,孩子上不了重點高中。
她和我說:「我們家孩子以前挺懂事兒的,從小就特別聽話,跟他說什麼都聽得進去,讓他好好學習他就好好學;不讓他和班裡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交往,他也聽我們的;擔心他成績跟不上,我們還給他報了不少補習班,他一直也都挺配合,能堅持去學,成績也一直都還不錯。」
「可從去年上初二開始,我們發現他似乎開始變得不那麼聽話了,有時還會跟我們說,覺得學習太辛苦,周末不想去那麼多補習班,想多休息會兒。我跟他爸想,那還得了,大家都補你不補,不落下了,就跟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跟孩子說現在苦點沒什麼,以後考不上好大學才難受,結果孩子最後還是聽了我們的,就繼續堅持去上了。」
「當時我們也沒想太多,尋思可能就是他學習壓力大了點吧,孩子一時不適應,學著學著應該就好了。可誰曾想,越往後孩子反而越不愛學了,現在有時還會騙我們說去上補習班,結果出去玩;就連回家讓他先寫作業他也是各種理由拖沓,要麼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我們也不知道他在幹啥;問他最近在學校學習的情況,他也總是跟我們打馬虎眼,也不說具體情況。我們以為是孩子大了,到青春期難免有自己的想法,可誰知道這幾次他的考試成績也越來越差,這可真是急死我們了!」
「老師,你說孩子要是以前就不是學習那塊兒料,我也就認了,可好歹以前他也是班級前 5 前 6 的,現在說不學就不學了,再有一年就要考高中了,你說我們能不急嗎,老師你說我們可怎麼辦啊!」
聽完她的話,我想我應該知道了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學習的原因,可為了再次確認我的想法,就繼續問她:「平時你讓孩子什麼都聽你的嗎?」「是啊,我是過來人,又是為了他好,難道不應該讓他多多聽我的?」她問。
我沒有急於回答,只是又問:「那你都讓他聽你什麼呢?」
她說:「也沒什麼,就是回到家要幾點開始寫作業,幾點必須寫完,寫完作業之後必須得再額外做幾套題,或是學點什麼其他,應該報多少補習班,周末和假期都應該怎麼安排,在學校都應該和什麼樣的同學交往等等,就是這些啊,爸媽不都這麼管么?」
我想我應該能確認孩子為什麼不愛聽他們話、不好好「學習」的原因了。便和她說:「我想,應該是你們把孩子管得太嚴了,什麼都得讓他聽你的,他不舒服,所以才出現在學習上不好好學習、不努力的表現。」
「其實像你們家這種情況,孩子之所以會在父母的高壓管控下出現厭學,其實是孩子在通過一件你在意的事兒,與你展開一場權利的拉鋸戰。」我繼續和她說。
「這怎麼理解?」她有點不明白。
「打個比方,如果你在單位,你的領導凡事都對你管得特別嚴,甚至都有些事無巨細,你什麼時候上班、什麼時候必須得把任務完成到什麼樣子、什麼時候下班、下了班回家必須還得做什麼、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也要管,周末還都得必須加班而且不能遲到,你會有什麼感受?」我問她。
「我會覺得領導有病吧!啥都管,還讓不讓人活了?」她回答。
「那你願不願意聽他的話,凡事都按照他的指令去做呢?」我問。「那肯定不啊,我肯定一心想跟他對著干,誰讓他管我這麼多。」她回答道。
我說:「是的,當然可能還會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你很可能會消極怠工,因為你會覺得反正他是領導,我又拗不過,可是又很氣,那能怎麼辦呢?只能跟他玩兒消極怠工,不好好工作,反正他又說不出什麼」。她想想說道:「是的。」
「你們家孩子,應該就屬於第二種情況」,我說道。
「啊?」她吃了一驚,但很顯然聽完我剛才的描述,似乎也能夠理解。「你把孩子管得那麼嚴,讓他什麼都得聽你的,他拗不過,你說能他還能怎樣,就只能通過『消極怠工』的方式,來對你的嚴格管控做反抗唄。」
我又和她說:「一般,家庭中出現這種情況 —— 孩子原本可以好好學習,但又偏偏不學的,大體有三種原因:
- 權力之爭:孩子因為感覺被爸媽管得太嚴,自己一點兒權力都沒有,所以就通過『不好好學習』來跟你展開『權力之爭』,企圖爭奪本屬於自己的那份權力。
- 報復、發泄情緒:孩子因被管得太多,自己又不能反抗,所以就會有壓抑的情緒,他就會通過一件你特別在意的事兒,例如在學習上『消極怠工』,來對你進行『報復』,以此來『發泄情緒』。
- 尋求關註:當然還有一種極端的可能,就是孩子可能在通過『不好好學習』來『尋求你的關注』。 例如: 平時你們可能總是對孩子關注不夠,但孩子成績一旦下降了,你們便開始關注他;你們夫妻二人總是吵架,可孩子成績一旦下降了,你們就開始不吵架、也不吵吵著要離婚了;孩子爸爸總是很晚回家,可孩子成績一下降了,爸爸也開始早回家了,等等。
很顯然,你們家的孩子,屬於第一、第二種情況。」
「平時都是爸媽說得對:什麼時候寫作業、先寫作業還是先休息會兒,每天得學多常時間,學完之後,還得再額外學多少東西,得參加多少補習班,甚至連周末假期放假必須得怎麼安排、在學校得和什麼樣的同學交往,都得聽你的……你說他難受不?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孩子自己的決定,他很壓抑,又拗不過你,就只能通過『消極怠工』來反抗了……」
「然後,就出現了你所不願意看到的一切 —— 孩子可能就會拖延、磨蹭、不專註、糊弄、不好好寫作業、甚至連補習班都不去自己偷偷出去玩…… 你討厭的一切都會發生。當然,成績也就下降了。」我繼續說道。
「那我就不能管他了?管他還這樣呢,不管他還不得飛了??」她非常疑惑。
「我這麼說,不代表你就不能管孩子了,而是需要換個方式,不是非得讓孩子必須得每件事都只能聽你的安排,有些事,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著來。」我回答。
第一,凡事多和孩子商量,他能感受到『被尊重』,自然就願意多聽聽你的想法;其次,孩子參與探討出來的方案,因為有他自己的意志在裡面,他也『更願意執行』;而且,和孩子一起約定完規則後,你就可以按照你們約定的規則去要求他了,這時孩子也不會再跟你『爭究個沒完』。這不比你單純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他身上,更有效?」
她點點頭,然後我便把「我們的感受」的具體使用,教給了她。讓她回去按照方法,遇事多與孩子協商,制定出他們彼此都滿意的方案。
後來,我們又有過幾次短暫的溝通,我能感受到她的孩子在慢慢轉變對學習的態度,這位媽媽也開始試著去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和他一起商量學習該怎樣安排,孩子也變得不那麼叛逆,成績也自然慢慢提高上去了。
是啊,這就是「我們的感受」的好處 —— 既讓爸媽表達出了對孩子學習的擔憂,又能不壓抑孩子,讓孩子充分地參與探討、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因為是孩子自己提出的方案,誰提的誰就更樂意執行,就真正地把學習變成了孩子自己的事兒,調動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爸媽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孩子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真可謂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所以啊,生活中遇到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難免會遇到問題,重要的是得有有效的溝通方法,方法對了,每個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問題也就自然被很好地解決。
爸媽和孩子也是如此,其實孩子沒我們想得那麼不理性,他們也知道分寸。遇到問題,只要我們能和孩子多多商量,保持對孩子的尊重,也保持對自己需求的尊重,同時找出你和孩子都滿意的方案,問題是可以被很好的解決的。
2.
我們的感受,在孩子學習上的具體應用。
孩子做作業時總是注意力不集中,一會兒想做這個、一會兒又想做那個,每天弄到很晚才睡。
孩子假期想多玩會兒,可你卻想讓孩子多看點書。
孩子每天到家後,應該是先寫作業、還是先玩兒?
好的,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全部的內容,如果你覺得有所收穫,也希望你將它轉發給更多需要的人。
科學的家庭教育中,孩子養成的所有能力習慣品質,會自然地遷移到學習上,開花結果。
推薦閱讀:
※我家孩子太黏人了,怎麼破?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自強?
※避免權力爭奪
※專註力培養的第二階段——安全與專註力:5歲
※別再」限時隔離「教育了,揭:對孩子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