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道概率題到「一一對應」——集合的勢(一)

這是我的一位美女學生問我的一個問題(美女!不是「胖三金」):

我提出了問題一道幾何概率題?感謝Zhangyi介紹的視頻以及keghost給出的回答!

對於這個問題,我自己有一個想法,就是:

  • 考慮包含圓心的三角形 	riangle ABC

  • 分別記 A,B,C 的對徑點為 D,E,F

  • 於是又形成了3個三角形 	riangle ABF,	riangle BCD,	riangle ACE

  • 而3個三角形 	riangle ABF,	riangle BCD,	riangle ACE 都是不包含圓心的;
  • 因此每1個包含圓心的圓內接三角形都伴隨著3個不包含圓心的圓內接三角形,再如下圖所示:

  • 另一方面,給出一個不包含圓心的圓內接三角形 	riangle ABF ,就可以構造出包含圓心的圓內接三角形 	riangle ABC

  • 因此可以將圓內接三角形進行劃分(就是分成「不重不漏」的若干組),每個劃分塊(就是一組)包含1個包含圓心的圓內接三角形和它伴隨的3個不包含圓心的圓內接三角形。之後每次隨機選擇的圓內接三角形一定在某一個劃分塊中,而在該劃分塊中選中包含圓心者的概率就是1/4

上面的方法的核心就是「對應」,這裡是1對3。(雖然我不敢說我的答案是正確的——貝特朗悖論已經讓我不相信概率了)

而「一一對應 」具有非常的重要性!


對於原始人而言,他們先學會比較多少,後學會計數制。

例如一堆桃子和一堆蘋果,要比較哪堆兒多。

他們並不是計數後比較,而是「一一對應 」,之後看剩下桃子(說明桃子多)、剩下蘋果(說明蘋果多)還是都不剩(說明一樣多)。


似乎一切都很順利而美好,但——

不正常的事情出現在1638年,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在《關於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中借三個中世紀的學者的對話指出:對於每個自然數,都有且只有一個平方數與之對應。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自然數和自然數的平方哪個多?或者更一般地講:部分和全體哪個多?當時它不僅困惑了伽利略,也使許多數學家束手無策。


1874-1894年間,康托(Cantor,1845-1918)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基本思想是「一一對應」。

定義 假設 AB 是兩個集合,如果存在 AB 的雙射,則稱集合 A 與集合 B等勢的,記作 Aapprox B ;或稱 AB基數相等,記作 |A|=|B|

【例】集合 A={張良, 韓信, 蕭何}B={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是等勢的。

【例】伽利略的問題的回答:自然數集 {0, 1, 2, 3, 4, …} 和集合 {0, 1, 4, 9, 16, …} 是等勢的,雙射函數為 f(x)=x^2 。這也說明有時候部分和全體「一樣大」。


事實上——

對於有限集合,有如下結果:有限集合不能與其任意真子集等勢

而對於無限集合,可以證明任意無限集必與其某個真子集等勢。這給出了無限集的本質,經常用來作為無限集合的定義。


問題:不同長短的線段,那個上面的點多?

回答:藍色射線(們)建立了紅色線段和綠色線段上的點之間的一一對應(粉色點和翠綠色點),因此不同長短的線段上點「同樣多」(等勢)。

這也表明實軸上所有閉區間都等勢。

形式化地講,對於任意的實數 a, ba<b ,閉區間 [0, 1][a, b] 是等勢的。雙射函數為 f(x)=(b-a)x+a

類似地可以證明實軸上所有開區間都等勢。


問題:空心線段和直線,哪個上面的點多?

回答:開區間(0, 1)與實數集 mathbb{R} 是等勢的,雙射為 f(x)=	anfrac{(2x-1)pi}{2}


問題:不一樣大的圓形,哪個上面的點多?

回答:點「同樣多」(等勢):


問題:正方形和圓形,哪個上面的點多?

回答:點「同樣多」(等勢),由上一個問題,不妨假設圓可以放入正方形中:


還有很多遺留的問題,將在下兩講中討論:

1 開區間 (0, 1) 與閉區間 [0, 1] 是否等勢?

2 單位長度的線段上的點和單位大小的正方形中的點哪個多?

3 自然數和有理數哪個多?

4 實數和複數哪個多?

5 自然數和實數哪個多?

6 什麼樣的集合包含的元素「最多」


推薦閱讀:

TAG:趣味數學 | 離散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