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逃課的人那麼多,老師責任大,還是學生責任大,還是學校安排不合理?

現在在大學校園裡,學生逃課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卻又屢禁不止的現象。就像我們在讀大學的時候,也一樣在逃課,逃課次數多的,就會掛科。那麼,誰的責任更大呢?


大學,顧名思義,重在學。大學生不學習,怎能稱為大學?大學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知識,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場所。大學生逃課是逃避學習責任、社會責任,是對社會,對學生,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學校對大學生逃課視而不管,是嚴重的失職,是對社會,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表現。就學校而言,逃課現象嚴重影響學風,影響其他人的學習,最終對學校教育質量產生影響。就學生而言,自身素質欠佳,缺乏自律,自我控制能力,缺乏責任心,放任自流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

面對日益嚴峻的逃課現象,學校應不應該管?目前各方看法不一。有的人認為大學與中小學不同,大學生學習應依靠自己,學校應順其自然,不應強加管制。但筆者不贊同這種觀點,筆者認為學校有責任教育學生,做好管理工作,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逃課之風折射出學生,教師,學校多方面的不足,因此學校必須加強管理工作,做好教育工作,扭轉這一不良現象。如何應對學生逃課,扭轉這一不良現象,這是目前眾多高校學校管理中面臨的一個大難題。目前多數高校對學生逃課,學習中出現的鬆散懶惰現象束手無策,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熟視無睹,無能為力,長此以往必將敗壞學校的學風和校風,影響教育教學質量,有礙於學生健康成長。有的人說以前的大學生不需要管理也能夠自覺學習,以前我國處於精英教育階段,採取嚴進寬出的管理模式,只有百分之幾的人能夠進入大學,因此那時候的學生不需要學校管理也能夠自覺學習,而現在我國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學生素質良莠不齊,學生自覺程度不同,因此學校應該嚴加管理。還有人說國外的大學對學生也不管,筆者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國外一些重點名牌大學雖然管理不嚴,但是實施嚴進嚴出管理模式。部分普通大學管理也很嚴格的,實施寬進嚴出的管理模式。據我了解,為了防止逃課,國外部分高校甚至採用高科技手段來應對這一現象。2005年愛爾蘭的安德魯學院就曾經用指紋考勤機對付學生的逃課行為。

另外,據羊城晚報報道,日本神奈川工科大學採用了一種叫「手機學生證」的防逃課系統,非常有效地阻止了學生上課逃課的現象,所謂手機學生證是指,學生的所有信息都被集中輸入隨身攜帶的手機中去,手機再與學校電子網路系統實施聯結。這樣學生只要拿著手機,就能在相對應的電子網路感應器上,查閱所有信息,包括每天的課程表,成績單以及自己的出勤率等。

除此之外,有的國家採取的還是一些比較傳統的方式來防止學生逃課。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每一門課程的授課方式都包含了課堂教學、實驗課、專題研討和個別指導等幾個部分,並且這些也是學生成績的評分項目,在此過程中希望可以通過專題研討和個別指導使學生更深入的探討相關問題。另外,出勤率也是成績的一部分,缺席大部分課程的學生會導致無法參加學期考試或者成績不及格。

總的來說,國內外高校中,將課堂出勤情況與考試成績掛鉤無疑是中外高校應對逃課現象採取的普遍措施。高科技手段固然有一定效果,但是成本和普及程度上來看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通過前面對逃課原因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學生不學之過,是目標模糊之過,過早過度教育之過,大學管理之過。以上多種因素造成學生逃課現象嚴重,因此我們應該多管齊下,從源頭抓起,才能解決大批學生逃課之過,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從而進一步防止學生的逃課行為。

我認為既然大學敞開大門把學生招進來,實施了寬進政策,那麼進校後學校理應嚴格管理,實施嚴出政策,設置一定淘汰比例,對畢業學生嚴格把關,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緊迫感,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質量。



在當今大學校園裡,逃課已成為較普遍的現象,甚至成為一部分大學生追捧的「新時尚」。像「逃課三十六計」這樣的帖子在網上層出不窮,有些准大一新生還未邁進大學校園就被這類熱帖吸引,紛紛趕來拜讀。


那麼大學生為什麼都如此熱愛逃課呢?

授課的內容缺乏吸引力這就直接與大學教師的備課、授課有關。我們早就聽說過「一本講義走天下」的說法,也的確有個別的大學教師知識儲備陳舊、講解不得法。那麼,要在如今這個信息和知識敞開的網路社會裡繼續照本宣科下去,其結果,可想而知。

 

學校的課程結構老化學校的「課程結構老化、課程內容與現實脫節、缺乏實用性」。微觀地說,教師個人存在照本宣科的情況;宏觀地講,大學也有著類似的惰性學校的院系、專業、研究方向、必修、選修課程一成不變,而象牙塔外已經是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春秋荏苒。

 

學生逃避「學生的義務就是學習,認真地學習;逃課就是逃避自己作為學生的責任;逃課是學生知識和能力鍛煉的最大損失。」諸如此類。

這三個答案都說得有些道理。

不過,忍不住要強調一個想法大學生逃課,最終的受害者,還是大學機構本身

一所大學,她的學生經常以逃課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於大學教學和課程的意見,實際就是給大學最大的難堪和無言的批評。作為以教書和育人為事業的機構,情何以堪?

  


所以,大學和大學中的授業者、管理者們,必須要把學生逃課視為為師者、為學者、從教者的損失,那麼,大學才不會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一個相關的責任人,去立即地、落實地、以對學生學校負責的姿態,研究解決的辦法,面對逃課這個頑疾。

生信條。」



推薦閱讀:

孩子偷錢且撒謊該如何處理?
如何看待盧梭認為自然原始淳樸安寧的狀態反而能比文明精緻的生活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更多?盧梭這種看法是否是一種「人類文明的倒退」?
三年級學英語,要用點讀機嗎,哪款好一點?
美麗中國(Teach For China)能給中國的教育差距問題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怎樣是無條件的愛,怎麼與縱容區分?

TAG:大學 | 大學生 | 教育 | 大學教育 |